如果说花腰彝
刺绣是
云南刺绣的一朵奇葩的话,那广南壮族
刺绣便是
云南刺绣的又一珍品。笔者认为两者可并称为
云南刺绣的代表性佳作。但是由于历史、地理、
人文等诸多原因,花腰彝
刺绣与广南壮族
刺绣也显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彝族花腰地处高原山区,生活条件相对落后,但民族风情浓郁,个性张扬且活泼,花腰姑娘们敢于用跳跃的
色彩抒发自己的
情感。一件绣品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花口绣的是否规整,
花朵绣的是否平整,用色是否艳丽奔放,
针脚是否圆润统一。这也是衡量一个姑娘聪明或愚笨,能否嫁个好人家的标尺。其
刺绣在题材上则与日常的生活、耕作、风俗、历史、
宗教、图腾崇拜密不可分。地处文山广南地区的壮族
刺绣,当地依山傍水的地域特色滋养了
刺绣艺人的性情,再加之在长期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酝酿出温和的性格和细腻的心思,服饰的造型、
图样和
色彩无不渗透着女性的阴柔气质与灵动之美。充分体现
图式构形的流动与阴柔
美感,即便是抽象
写意的
几何纹,经由重复组构,也会富于节奏韵律,灵动生姿。
刺绣的精美程度,花样的配色好看与否更是衡量一个女性能干与否和在家中地位的标尺,广南的壮族妇女空闲时会精心绣制身上的“装备”,到节日时穿出去与自己的
姐妹朋友们一起“比美”,谁绣制得最精细,图案最好看,谁就被认为是最能干。其
刺绣在题材上与
青蛙崇拜、
生殖崇拜、
太阳崇拜,三元崇拜有关,如“云水纹(群龙舞
云纹)”、“乾坤孕蛙图”、“蛙
云纹”、“四鱼绕阳纹”、“拼花纹”和“
几何自由纹”等,意在崇尚生命,歌颂情爱,期盼子孙繁衍昌盛等。在
刺绣区域上,彝族花腰
刺绣遍布全身的每个部件,还包括婴儿背被,四弦琴带子等,而广南
刺绣体现在服饰上的较少,以蓝黑
青衣为主,仅在
腰带上有少许点缀,多数体现在婴儿背被和
绣花鞋上。在用线上,广南
刺绣用的是
花线(棉质)、
金线居多,绣出的
纹样有渐变效果,少用或几乎不用
丝线,而花腰彝多是釆用
丝线,伴有少许的毛线和丝光线。在技法上,花腰彝
刺绣以平绣、
锁花、依该(彝语发音)、狗牙绣、
挑花、裹花等为主,而广南
刺绣是以平绣、扣绣、剪贴绣、包贴绣、拋绣为主。在拼贴方式上,虽然两者都是先绣成
小片再拼合成大片,但广南
刺绣更多是运用“
镶边拼接”的方法,即每小块的边用
白色棉布包裹
缝制好(也叫
锁边),然后再把各块安放在相应的位置拼合起来,从背面用藏
针法连接固定,包裹的白边正面卷凸起有0.3厘米左右的厚度。用色上,彝族花腰和广南壮族都尚黑,上述已提及彝族尚黑,尼苏花腰彝,其“尼”之意即为
黑色,与
古时彝族的族称“夷”(古音读“尼”)读音完全相同。而
黑色在壮民的心目中更是庄重、严肃的象征。壮族习俗以黑为贵,把
黑衣、黑裙、黑裤、黑
头巾作为
礼服,只有在参加婚礼、做客、赴宴、盛大节日、
宗教祭祀等重大场合,人们才穿上
黑色盛装。如今在某些偏僻的壮乡村寨,姑娘出嫁还是着
黑衣、黑裤,打黑伞,穿黑鞋,外婆送给外孙女的结婚礼物中必有一条黑布。连
新娘怀孕也要穿上出嫁时的
黑衣裤,表示有喜了。儿女双全的
长寿老人去世,送殡的人均穿白衣,但绑棺材的布却是
黑色的,表示这个老人有福。甚至那坡有“
黑衣壮”,头戴黑头帕,身穿
黑衣、黑裤、黑裙,脚着黑鞋,以
黑色为族群标志。其他颜色的运用上,彝族花腰
刺绣常用
紫红、
玫瑰、大红、
朱红、
橘红、
桃红为基调,而间以小面积的群青、
湖蓝、
粉绿、淡青,显得格外热闹,而广南
刺绣用色则偏粉、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