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
绵竹年画始于宋而盛于清,这大抵与
中国其他地域的年画产生的时间相当。由于来自民间,农民务实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
未来的憧憬:必然在年画上有所反映,呈现出来的面貌便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或者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比如《三猴烫猪》、《春官偷酒壶》、《老鼠嫁女》、《麻雀娶亲》等作品,无不呈现出乡间活泼俏皮、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反映出
四川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在取材上讲究“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这一点从
绵竹年画的命名上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民间故事、历史传奇、
花鸟虫鱼,甚至
武士神像,一律都冠以
吉祥的名字,如《寿天百禄》、《岁岁平安》、《永镇家宅》、《如意加官》等。从这个角度上讲,农民都是诗人,他们在
绵竹年画的
创作上看似随心所欲,其实大美无痕,初看“土”得不行,其实铅华不染,其质朴和率真的
美学品质
日久愈浓,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人评然心动。更为绝妙的是,
绵竹年画的版只起到线条和轮廓的作用,所有颜色全部手工绘就。即使同一
画师在不同时间绘制的同一作品,也有所不同。所以,可以说每一幅
绵竹年画都是“唯一”的。另外,在多年的实践中,年画艺人总结出一套区别于其他年画品种的“填水脚”技法,更使
绵竹年画具有一种独特的
气韵。冯骥才先生认为,用“填水脚”技法绘制的门神年画,可以与八大山人的作品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