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张孔修《高梁耆英集》辑清代诗人蓝选青所作《
竹枝词》中,对梁平年画有如下描写:“闲披屏市(屏锦)诸先生,官禄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水印)土门神。”这里所说的“土门神”就是梁平年画。诗中写到的“驰名京省处”,可以说明清时期梁平年画在国内就小有名气,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当地老艺人传说,明末清初,
张献忠在
四川几进几出,战火燃遍巴蜀大地,农民武装与
清朝军队之间相互厮杀,时间持续20年之久。其惨状在历史上空前绝后,黎民百姓徘徊在生死存亡之间,惶惶不可
终日。这时的梁山县由于战乱,匪盗猖獗,百姓无法安居,不少人外逃谋生。屏锦铺徐韩臣的父亲到外地闯荡谋生,看到不少地方经营的门神画
生意十分兴旺,回屏锦铺后就动员儿子徐韩臣创办了“信力足号”年画作坊,生产出《秦叔宝·尉迟恭》、《拖刀》、《帅将》、《
钟馗》等数十种年画产品,由贩运土纸、色纸、黄表纸的
商贩,
推销到全国各地。由于战乱的影响,梁山百姓精神空虚,他们不愿意用
宗教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而宁愿用艺术的想象忘掉现实的痛苦,家家都用贴门神的方式,祈盼一方平安来满足心理需求。即使在没有外贸的条件下,庞大的内需也可培育出良好的市场。随着战乱的结束,经济的繁荣,市场的扩大,“信力足号”的年画品种也不断增加。清道光年间,屏锦“和盛发号”徐梅先老板开发了《花园赠珠》、《西湖借伞》、《
钟馗嫁妹》、《耗子嫁女》等十几个
戏剧故事新品种,深受商贾、文人的欢迎,产品远销东南亚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