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下达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该文件中说:“年画是
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在
封建统治下,年画曾经是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1942年,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利用旧文艺形式从事文艺普及运动以后,各老解放区的美术工作者改造旧年画,用以传播人民民主思想的工作,已获得相当成绩。新年画已被证明是人民所喜爱的富于教育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今年的新年画应当宣传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众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传共同纲领;宣传把革命战争进行
到底;宣传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在年画中,应当着重
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的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在技术上,必须充分运用民间形式,力求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在印刷上,必须避免浮华,减低成本,照顾到群众的
购买力。”文件中还指出旧年画曾经是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作为社会主义敌人的封建主义思想,当然在打倒之列了。所以旧年画便被全盘否定,不可再印。当时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对私人经营的
工商业经济还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各地年画作坊,如天津杨柳青,
山东潍坊、聊城,陕西凤翔,安徽阜阳、
芜湖,
四川绵竹,河北武强,
江苏南通、
苏州、
扬州等地的画版,都散存各地,有的在
刷印门神、灶君、
天地之界牌位等农村
民俗活动的品类,以及
上海画片公司、印刷厂,也在印些月份牌形式年画,但画样有限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的《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中,谓:“在某些流行门神、月份牌画等类新年艺术形式的地方,也应当利用和改造这些形式,使其成为新艺术普及运动的工具。”并指出:“反对某些美术工作者轻视这种普及工作的倾向。此外,还应当着重与旧年画行业和民间
画匠合作,给他们以必要的思想教育和物质帮助,
供给他们新的
画稿,使他们能够在业务上进行改造……”自从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发出此一指示后,各地美术家和美术院校师生
大都投入到
创作新年画或下到各省年画产地进行考察研究并与旧年画作坊的画工刻匠合作中去,绘制出大量新题材的画样,形成了新年画繁荣一时的新气象。其时,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设于
杭州的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分配的师生下到
山东潍坊者居多,他们与当地艺匠工师合作,成绩斐然。其他,如
江苏苏州和
南通、
河南开封、陕西凤翔、
四川绵竹、安徽阜阳、天津杨柳青等传统
木版年画产地,都以旧
木版年画形式,刻印了大量新题材的年画、门画和历画。
刷印量最多的还是各地美术出版社采用印刷机印刷的“新年画”。有些收藏在各地美术出版社或博物馆,还编成过新年画
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