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年就在酉水流域及周边地区的
土家织锦企业全面衰落解体的同时,只有一个集体小厂仍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这就是花垣县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厂。这个小厂成立于1969年,先前是花垣县绣花厂,后改名为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厂,只有58位职工(包括退休人员),以生产
土家织锦等大众产品为主。当然,小厂也有“红火”的日子,80年代中期,厂里的
织锦师傅彭仲平曾代表
湘西土家族远渡东洋,在
日本展示
土家织锦。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上
织锦市场的全面滑坡,花垣县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厂同样已资不抵债,面临破产。1997年廖茂英肩负着全厂的信任走马上任。廖厂长
带领全厂首先要做的就是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了“团结,奋斗,不等不靠。看市场,精工艺,以销定产”的经营理念。多年来,他们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陆续开发了
壁挂、
靠垫、桌布、服装等一大批具有现代意思的新
织锦品种,并且改进了传统工艺。
平纹素色
织锦是
土家织锦中很不起眼的种类,是
土家织锦进化为专用被面之前的
织锦,长期以来都被忽视。但它与斜纹彩色
织锦相比也有自己的优势,质地较薄,结构紧密,工艺相对简单,历史上的
平纹素色
织锦以做服饰为主。花垣县
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厂经过不断的探索,利用
平纹素色
织锦的特点,融进现代
色彩,开发出“新
平纹彩色
织锦”的民族服装、桌布、
靠垫等系列日用产品,突破了原斜纹彩色
织锦相对质地厚重粗糙,不易携带,不易洗涤的瓶颈制约,形成了
平纹彩色
织锦新种类。产品一投放市场,立即受到市场的欢迎。而且,这种新的
平纹彩色
织锦工艺容易与现代工业化的大机器生产相接轨,有较大的发展利用空间。2005年,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
土家织锦保护与开发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参观了这个集体小厂,评价甚高,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这个集体小厂广是一个奇迹,也给我们提供了
土家织锦动态保护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