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针绣绣线粉色的花绣好掺针绣以后用中粉绣线再绣几针直线,使粉花更加生动逼真;画面下端的深粉花在晕色后再分别坝上几针紫红绣线和浅白粉绣线,更使花朵增加了几分姿色
针法扭针绣结构
其结构是针针相靠,紧密结合,绣线形成的图案如绳索。扭针绣又分为粗扭、细扭,常用于绣制植物的茎和叶脉以及纹样的轮廓。
针法蜘蛛网绣概述
蜘蛛网绣是京绣中比较有立体效果的一种针工,在民间刺绣中广泛运用在小型的花卉的刺绣中(见图五工艺设计图稿)。绣前准备3-4色绣线,同类色、对比色都行。蜘蛛网绣的针工主要分两部分:
针法拉锁绣概述
拉锁绣是我国最古老的刺绣针法之一(见图一工艺设计图稿),汉代就有广泛运用。它也是京绣基本并且常用的针法。它是在套叶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施绣套叶,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针针扣套形似一根锁链,因而得名。因绣出的线迹很像辫子,故又称“辫子股”绣。拉锁绣能增加底布的牢固度,可以绣成很有规律的线的排列,也可以绣成面(见图五),同时也可以表现所绣对象的肌理。拉锁绣易掌握,出土的汉代以前织绣品大多采用此种针法。
针法麻花绣双麻花绣绣线概述
双麻花绣是在单麻花绣的基础上,加一个彩色绣线的绕绣,上下都有绕线。双麻花绣要求备三种颜色反差大的粗绣线。
概述
绣
花卉的花瓣
排线要符合其生长规律,每个花瓣
刺绣时
排线要向着花心的方向起落针,不要逆着花心
排线,这样才能做到瓣瓣归心,绣出以后生动逼真。绣叶子的
排线要朝向叶柄,这样才能将叶子绣活。在
京绣的绣品中树梗也经常用
平绣来
施绣,一般的规律
排线是顺着主梗的根底的方向来绣,以
斜线为多。绣凤的尾部的主线也常用
斜线来绣,龙身的边缘也是用斜向的齐绣来
表现。动物的眼睛往往采用两个颜色的
绣线进行
平绣,内圆要绣一个色,另一种线将剩下的月牙形绣齐就会很有变化。
针法北京单面挑花(数纱绣)坝活绣概述
除了十字挑花外,还有“坝活”绣的针法。在京挑图案的边缘往往需要加强轮廓边,这就要用坝活来施绣了。经讳线按照垂直、平行、对角的方向绣一直线,不交叉组成图案。选择
绣线一般采用对比色较为醒目的线来
坝绣。
锡伯族刺绣锡伯族荷包制作概述
锡伯族
荷包制作的材料和工具简单,常用的工具材料包括绣绷、
绣花针、
绣线、顶针、锥子、
剪刀、
笔墨、拷贝纸、
样稿、面粉糨糊、绸锻面料、填充用的丝绵、各种
香料、彩色
玻璃配珠、各色流苏等。由于制作材料简单易备,便于普通妇女们交流学习,这也成为推广锡伯族
荷包制作工艺有利的一个方面。
针法京堆绫绣贴绢类概述
京堆绫的工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贴绢类,依图案形状将绢剪成块面平贴在底布上缅边后绣缝在底布上,有的不缅边直接贴在底布上不缝绣。第二类为堆绫类,用绫或其他丝织物依图案形状剪贴,或者将绫剪成四方形,然后对折,利用折叠线部分剪贴,堆叠而拼成多层次的图案,有的还在剪好的花片中填充棉花或其他织物,使纹样鼓起有浮雕感觉。唐代的佛殿经堂用品常用堆绫图案,沿边缘装饰。宋代以后将“堆绫”贴绢与刺绣结合,形成新的装饰手法。明清两代,堆绫达到历史的辉煌。清代皇袍上有堆绫子加绣花做点缀的,宫内、贵族的衣物、桌围、帐幔、褡裢、枕顶、扇子套等日用品的装饰中常用堆绫绣。清东陵慈禧墓即出土了精美的带有堆绫绣的衣物。明清时期各大、小寺庙的佛事用品也常用堆绫工艺制作。北京白塔寺曾出土了一件清朝初期的袈裟,就是堆绫、珠绣和刺绣结合的精品,其上有堆绫工艺做出的莲花、寿桃、菊花、嗽叭花等十二种花卉,花形饱满,色彩和谐。据传说北京雍和宫内有清朝乾隆皇太后亲手制作的堆绫珍品“绿度母”,至今此贴绢施绣的佛像还熠熠生辉,吸引游人驻足观赏。
戏衣制作步骤描述
绣线配色除要结合
剧情和角色外还要根据面料地色确定。
色彩配得好,既丰富了图案颜色又增加了立体感。
针法平绣排线动物步骤描述
绣凤的尾部的主线也常用斜线来绣,龙身的边缘也是用斜向的齐绣来表现。动物的眼睛往往采用两个颜色的绣线进行平绣,内圆要绣一个色,另一种线将剩下的月牙形绣齐就会很有变化(见图七)。
针法打籽绣施绣一个籽单独施绣步骤描述
打籽绣也可以一个籽单独施绣。在盛开的桃、李、杏、梅的花蕊上打籽,恰到好处。多绕就可以打出出大疙瘩的籽来表现龙、凤和动物的眼睛,使动物活灵活现,仿佛可以与人对话。
针法叠针绣粉花步骤描述
粉色的花绣好掺针绣以后用中粉绣线再绣几针直线,使粉花更加生动逼真;画面下端的深粉花在晕色后再分别坝上几针紫红绣线和浅白粉绣线,更使花朵增加了几分姿色(见图二)。
步骤描述
首先,选第一种
绣线绗绣,如图二所示。接着用第二种
绣线绕
绗绣,完成图二的单麻花绣。接着将第三种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已绣好的1-2线段的背面,将
针线从第1点拉出
布面,将第三种
绣线在单麻花绕线的对面进行绕绣,在
布面绕不要扎向
布底。绕绣完毕,将线拉向布的背面固定住,精美的双麻花绣就完成了。
满族刺绣黑龙江克东满族刺绣步骤描述
黑龙江克东满族民间
刺绣现代工艺品的制作,与传统黑龙江克东满族
刺绣一样,制作程序基本也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是图案设计,按照不同的艺术
风格设计好
将要刺绣的图案;第二步是选择材料与工具,即根据
图样设计内容和
色彩搭配来挑选用最具
表现力的面料、
绣线等;第三步是花样上布,即将设计好的
图样绘制到面料上;第四步是绣布上棚,即将描绘好的绣布上到布棚上;第五步是按照设计图案进行
刺绣;第六步是整理、装裱。
针法戗针绣反戗针步骤描述
每一批靠外边缘的绣线内都须加一条短线(绣线颜色可以用同类色也可以采取对比色)来压线,使施绣在上面的绒线略为凸起,使绒线的反光起到厚重的艺术效果(见图六)。施绣时由内向外做一批压一线。但是要注意京绣反戗针在表现花朵时,并不是瓣瓣都压线,要注意花瓣有正瓣有反瓣,经常是反瓣不压线,而正向花瓣压线,这样正好衬托出反瓣受光
针法北京单面挑花(数纱绣)坝活绣步骤描述
具体针工如下:先将绣线一头固定好,将针从第1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坝直线绣(见图七)。接着从第2点入针扎向布底从第4点出针,完成2-3的坝直线的绣工(见图八)。接着从第3点入针第5点出针完成3-4的坝直线的施绣(见图九)。以此类推下去,就可以完成十字挑边缘的坝直线了。“骑士”纹样边缘的红线都是坝针,采用了对比色的绣线,更凸显了边缘的轮廓,骑士、马和云彩都很有装饰风格,这就是坝针的作用(见图六)。
步骤描述
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
底布的背面,然后左手持线在针上从里往外绕两圈,也就是将线顺时针绕两圈,再把针在近线根处侧刺下,形成图四的第2处
入针点,右手将
绣线在
底布的背面拉紧,这时绷面就绣成一粒
线环,这就是“籽”,很有立体感,使“籽”固定就是“打”。如果想将籽绣得大一些,就要把
绣线多绕一两圈,就会打成“粗籽”或大颗粒的籽。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丝
绒线打籽,绣制前需将
绒线捻实,打出来以后才能更好地体现环籽的
质感。在
京绣中,这种
绣法只有
熟练工才能上手,
起针、
落针的
力道必须一致,
每个籽的大小和高低也必须一致,一般打成的一个“籽”只是比粗的
针尖大一些,每平方厘米至少要打上一百四十多个籽才能不暴露绣地。这种
不惜劳力、不计成本且十分精细的
打籽绣正是皇家贵族们御用绣品的首选
针法,
打籽绣的细腻、润泽,呈现出的立体感和
浮雕肌理效果也是宫廷后妃们始终追求和喜爱的。
步骤描述
先绣好
单瓣叶,再在
单瓣叶的基础上换一种颜色的
绣线,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上,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在第1点旁边的
布丝的第2点扎入布面,然后在单套圈的外围的第3点将针扎出布面,并将第二色
绣线绕针,拔出针后将第二套圈拉紧,并在圈外再将针扎向
布底拉紧,这样
双套叶绣就完成了。
满族刺绣绣线选配与绣制步骤描述
要根据所绣图案
纹样各部分的不同
色彩及其渐变过渡的需要,事先选配出适合
表现不同图案质地的各色
绣线。还要根据
刺绣的精细程度进行
劈丝分缕,能够达到俗话说的把“一根
头发丝劈成八瓣儿”的水平才行。由于
绣线的
色彩配置对绣品的质量具有决定其优劣的作用,所以选线配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同时还应注意到
绣线与
底料的搭配。如果是
真丝底料就要配以自然光泽的纯
丝线,才能使绣品呈现出相得益彰,华贵绚美的艺术效果。如果是棉质的
底料,选配彩色棉线绣制,也可以呈现出朴拙厚实的
美感。据笔者对大量
传世绣
枕顶的观察发现,其中有很多是用
捻线绣,而不是更细的
劈丝绣,显得古朴浑厚,
色彩浓重,富有原生态效果。
针法刻鳞针步骤描述
其具体针法分如下三种:第一种:先在底布上画出弧形的鳞片,再用长短直针相套,外长里短,绣出外浅里深的鳞片(见图一)。第二种:先在绸布底上画出鳞片,再用齐针平绣的方法直接在底绸上绣出鳞片,鳞片间留出“水路”(见图二)。注意留出的水路一定要匀。第三种:先在底绸上用铺针绣底,再用缉线绣出鳞片的形状,就完成鳞片的绣法了(见图三)。缉线绣一般选用弱对比的绣线来绣,效果会更佳。
步骤描述
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
底布上,用针将线从第1点拉出
布面,从第2点扎入
布面,再从第3点针扎出
布面。接着将
绣线逆时针绕针绣成一个8字形,再在套成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第4点)扎向
布面,并从第5点
出针,同时顺时针方向
绕线形成8字。接着再在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的第6点
进针,第7点
出针,逆时针
绕线形成第3个8字形的
线迹。以此方法绣下去,
花芽绣就完成了。
步骤描述
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布的背面,然后用针从第一点将线拉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将线向外拉完成第一个
套针。注意
绣花针一定要压住
绣线,1
进针点和
出针要在一条
直线(水平线)上。接着从第4点扎入布面,第5点
出针。可以做完三个
套绣后往左边
进针,可以将
梯形套绣组成左右变化的
梯形,也可以将
梯形组成
菱形。
针法运针绣步骤描述
运针绣针法如下:先将绣线一头固定,从第1点出针,第2点进针,完成了1-2的施绣(见图二)。接着从第3点出针第4点进针(见图三),第3点需在前一针的五分之四或三分之一处进针,施绣时保持均匀。这样既能解决绣长浮线问题,也会起到一定的肌理纹路装饰效果。依此施绣,就完成了。(见图四)
针法打籽绣步骤描述
打籽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的背面,然后左手持线在针上从里往外绕两圈,也就是将线顺时针绕两圈(见图三),再把针在近线根处侧刺下,形成图四的第2处入针点,右手将绣线在底布的背面拉紧,这时绷面就绣成一粒线环,这就是“籽”(见图五),很有立体感,使“籽”固定就是“打”。如果想将籽绣得大一些,就要把绣线多绕一两圈,就会打成“粗籽”或大颗粒的籽。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丝绒线打籽,绣制前需将绒线捻实,打出来以后才能更好地体现环籽的质感。在京绣中,这种绣法只有熟练工才能上手,起针、落针的力道必须一致,每个籽的大小和高低也必须一致,一般打成的一个“籽”只是比粗的针尖大一些,每平方厘米至少要打上一百四十多个籽才能不暴露绣地。这种不惜劳力、不计成本且十分精细的打籽绣正是皇家贵族们御用绣品的首选针法,打籽绣的细腻、润泽,呈现出的立体感和浮雕肌理效果也是宫廷后妃们始终追求和喜爱的。
针法垫绣步骤描述
垫绣的针法如下:将设计好的图形描在底布上,将图形的周围用巩针或柳梗绣绣一圈轮廓线,再用平针绣满一层芯线作为垫底绣,如图二所示,然后再在底绣上平绣外层。要注意外层的平绣排线的方向和芯线绣方向不同,这样绣线因错位而互相衬托,更能表现垫绣的立体厚实感。如果需要再高一点,可以加绣第二层芯线或第三层芯线,但排线的方向也要错位,一纵一横为最好。要想垫绣完后更加有立体感,也可以先用细白棉线、用废的线头及天然棉絮作为打底物,垫在图案的底层,然后用铺针或长短针稀疏地将垫物固定在底布上,再绣最外面一层,这样就会达到更有凸出感的立体效果。
针法花芽绣步骤描述
花芽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上,用针将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再从第3点针扎出布面。接着将绣线逆时针绕针绣成一个8字形(见图二),再在套成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第4点)扎向布面,并从第5点出针,同时顺时针方向绕线形成8字(见图三)。接着再在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的第6点进针,第7点出针,逆时针绕线形成第3个8字形的线迹(见图四)。以此方法绣下去,花芽绣就完成了(见图五)。注意布的正面是45°斜向左右8字形的线迹(见图六),而绣花布的反面也是同样八字形的线迹,只不过是倒的汉字八。此针法用粗线绣效果好(见图六),细线效果不明显(见图七)。
针法影绣步骤描述
影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一头固定住,然后从第1点出针,第2点入针,第3点出针,这样就完成了1-2的绣线施绣。然后再从第4点入针,从第5点出针,这样就完成了3-4的施绣。依次绣下去就同步完成了影绣(见图一)。纱的正面图案的轮廓线绣成两行缉针绣一样的针迹,而纱的背面绣成网格线,这样显得很清晰、典雅、别致(见图一、图三)。
步骤描述
首先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布的背面,从
纹样的开端出第一针,也就是从第1点拉出
绣线,接着在第1点的旁边(躲一个布丝)第2点将针扎向布面,从第3点
出针,然后将
绣线顺时针方向从针下绕一个圈,将线拉紧就完如图二所示。
满族刺绣割绣绣法步骤描述
(3)割绣其所用面料要求比较紧挺厚实,不能过于细软轻薄,以便绣成用快刀将其分割开来。其
绣法是将两块同样质色的
底料紧紧叠合在一起上到绣绷上,然后正、反两面
扎针走线造型,根据画面轮廓变化,改换各色
绣线。刺绣时要注意将
针脚尽量紧靠在一起,同时掌握好
绣线松紧适度。绣工完成以后,用锋利的宽刃刀子从两块绣片中间将相连的
绣线均匀割断,使其一分为二,就成为左右对称的一对绣片了。这种
绣法需要在绣片背面起稿,如果使用
绒线绣制,又可称为“
绒绣”,更适合
表现毛皮类的
动物形象。由于两只绣片左右对称,也适合用于绣
枕顶。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一头固定好,将针从第1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坝直线绣。接着从第2点入针扎向
布底从第4点
出针,完成2-3的坝直线的绣工。接着从第3点入针第5点
出针完成3-4的坝直线的
施绣。以此类推下去,就可以完成
十字挑边缘的坝直线了。“
骑士”
纹样边缘的
红线都是
坝针,采用了对比色的
绣线,更凸显了边缘的轮廓,
骑士、马和
云彩都很有装饰
风格,这就是
坝针的作用。
针法双套叶绣步骤描述
双套叶绣的针法如下:先绣好单瓣叶,再在单瓣叶的基础上换一种颜色的绣线,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在第1点旁边的布丝的第2点扎入布面,然后在单套圈的外围的第3点将针扎出布面,并将第二色绣线绕针(见图一),拔出针后将第二套圈拉紧,并在圈外再将针扎向布底拉紧(见图二),这样双套叶绣就完成了(见图三、图四、图五、图六)。
步骤描述
打籽绣是一种先引全线出缎面,在贴近缎面处绾一个
小扣,用针固定成一个籽,再用同样方法制作多个籽并让这些籽紧密排列,构成面的刺绣方法。
打籽时要根据需要选择粗细合适的
绣线,
出针后将
绣线绾成
小扣,在适当的距离和方向入针,
每个籽要大小均匀,
籽粒饱满。这一过程中,还需用力均匀,保证
每个籽倒向一致。最终,用籽排列成的线或面要整齐匀称,不露底。
步骤描述
钉线绣:又称
缉线绣,把
绣线钉固在地料上构成
纹样,就叫“
钉线绣”。它需要用特殊的
绣线来制作,一般常用的有双股强捻合的
衣线,以马鬃或
细铜丝、多股丝作线芯,外面用彩色
丝绒紧密缠绕而成的
铁梗线,这种线又称“鬃线”或“
包梗线”。还有以一根较细的
丝线作线芯,外面用较粗的双股强捻合线盘缠,均匀地露出
芯线,表面呈
串珠状颗粒的龙抱柱线。然后用这一类专用的线按照
画稿花纹的走势用
回旋的方式排满成完整的形体,或者仅用作花纹的轮廓,再用同色线
短针钉牢。它常常作为
轮廓线使用,有很好的强调边缘的作用。固定
绣线的方法较多,可以隔一段距离钉一针,也可以绕着
绣线固定。常用的
钉线方法有明钉和暗钉两种,前者针迹暴露在
线梗上,后者则隐藏于
线梗中。所用
绣线亦可变化,有“钉
衣线”“
钉小线”“钉综线”“钉马尾线”等多种名目。在宫廷的服饰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地用
钉线绣绣制的整幅图案,一般传统
女装上,
钉线绣多用于圈划
纹样轮廓。相对而言,大面积的
钉线绣非常难做,一方面要照顾到
纹样的塑造;另一方对手上的功夫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常见的
钉线绣的作品中大量的是作为
轮廓线使用。图3-75-图3-80中的绣品就是完全用
钉线绣完成的
纹样处理,平整、稳定、大气,展现了十分难得的娴熟技术。
满族刺绣铺线绣法绣制技巧步骤描述
釆用铺线绣法绣制作品时,线要拉紧拉匀,外薄里厚,适当的部位可以重复
缝制,以增加厚度,在拐弯之处线迹略短,将图案铺满铺实之后,再选择与图案相对应颜色的
丝线,用长
短针绣制,层层排线,紧密相连,以不露出下面的
棉线为最佳。排线
施色之后,要仔细检查整个画面的
色彩搭配、
绣线密度,如有不足、不当之处,需用
短针和
细线适当加针、加色修润,使其达到平整匀称、
色泽过渡自然的境地,让整幅绣品充满活力。
步骤描述
打籽绣用得最多,一针一个籽。根据需要选择粗细合适的
绣线,
出针后将
绣线挽成
小扣,在适当的距离和方向入针。
打籽时需用力均匀,
每个籽需倒向一致,大小均匀,
籽粒饱满。籽排列成线或面要整齐匀称,不露底,多个籽紧密排列,构成面。籽要求颗粒饱满均匀,大小一致。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绣补步骤描述
绣补:将拨好、攒齐的花片用粗针脚大体固定在底布上,然后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不要打圆结子,上、下递几针就可以固定了。选用的锁线的颜色要与花片有反差,明度略深二三度或色相有点对比最好,这样绣补完毕后就很显绣活。步骤是从第1点将绣线从底带出布面,从第2点扎向底布接着从底布的第3点出针扎向花片的第4点,然后再从花片的第5点扎出,这样就完成了两针(1-2、3-4)的施绣,以此类推扎绣下去就可完成缅补花边的绣工了(见图六)。
满族刺绣绣品清洁方法步骤描述
先把绣片提起,轻轻抖动或用旧竹筷轻敲背面,去掉表面浮尘。再用干净的
羊毛软刷轻轻地刷扫绣品正面,边刷边吹气,去掉更多灰尘即可。注意切忌胡乱强力刷扫,以免破坏
绣线纹理,甚至刷松、刷断
丝线。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棉补绣步骤描述
棉补绣:又称棉补豆、绫补豆,就是用补花片包住棉花扦缝在底布上的堆绫工艺。备料除备天然纤维的补片外还要备天然棉花,不要人造膨松棉。天然棉花纤维松软容易放进棉包里,可以塞实。棉包做成黄豆、绿豆大小,非常小巧可爱(见图八、图十三)。步骤如下:按图纸将花片周围放出2-3毫米,然后剪下成为棉补的花片,放在底布需做棉补绣的地方(见图九)。一边与底布缝数针,然后将花片翻向缝线的位置(见图十),形成一个盖,将棉花团塞进去(见图十一),用与花片同类色的绣线将花片的毛边顺边暗扦在底布上,同时将棉花团扦进花片里(如果棉花塞得不够鼓可以一边扦一边加塞棉花直到塞鼓为止),扦完最后一针就完成棉补绣了,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棉补豆了(见图七的葡萄珠和图十三棉补绣)。
满族刺绣绣制山峰步骤描述
山有高低远近之分,远处的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如在雾气之中。绣制山时,
绣线要细,可用至十六分之一,颜色要
浅淡,
针法宜用
施针、
短针。
刺绣时
丝线略有交叉,乱中有序,绣完山峰之后要用一层与天空相似的颜色稀疏绣在山的边缘。可用
施针或小的交叉针,让山峰融入到天空之中。
满族刺绣绣制蝴蝶欣赏品步骤描述
在绣制欣赏品的
蝴蝶时,要观察
蝴蝶颜色的明暗,以
丝线的粗细、
浓淡融合过渡,通过光线的折射产生出仿真的效果。先用
黑色绣线将
翅膀上的脉络采用
接针绣出来,线要转折圆润,一挥而就。勾好之后,在
翅膀上铺针,由里向外、由深到浅用
施针排线,
绣线由二分之一绒到四分之一绒逐步加细,绣到里面深处宜用
黑色加少许
蓝色,在
翅膀外部加入
深黄、
浅黄,在
深黄之中加绣赭红。铺翅的时候要留出中间的
斑点,铺完
翅膀后,用
蓝色与青
灰色的一
丝绒加在绣完的脉络上,使
翅膀颜色丰富,隐隐透出光泽,以
短针绣出
翅膀的
斑点,依据
蝴蝶的图案可绣成
红色、
黑色。
蝴蝶的腹部用
深褐色与浅褐色
丝线,以
灰色勾出腹部轮廓,用
短针绣出。
眼睛可用黑线
短针紧密绣制,针迹依稀可见,稍有一些微鼓。触须与脚用
接针以一丝绣出,线要均匀、长短一致,这样才能使
蝴蝶光洁绚丽。
蒙古族刺绣翁牛特蒙古族刺绣工艺步骤描述
每个
刺绣者都会根据自身的习惯和熟练程度,有自己的一套绣制工艺的流程及步骤,但基本顺序是大同小异。制作一件翁牛特蒙古族
刺绣品时需要以四个工序来完成。第一步,准备工作。备好
刺绣过程中所需的工具与材料,这是首要的环节,不管缺少哪个
刺绣材料或工具的话就无法开始
刺绣。第二步,选稿。根据
刺绣的品种、图案、
针法等主要题材选取合适的
底布。绣制的题材确定之后,根据主题进行画图稿,此步骤绣制者多会自行
创作,表达其思想感情。第三步,
配线,也是至关重要的工序。
绣线颜色多样,有粗有细,按照颜色规律、
画稿需求,搭配
绣线的颜色,做好
配线工作对于整部
刺绣成品来说是点睛之笔。最后一步,
刺绣。这一步是绣制
刺绣品的重中之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根据题材的特征,灵活运用多种
针法操作,需要
刺绣者全身心的投入,双手配合一针一线细密有度、
针脚长短适中,是对
刺绣图案艺术性的二次
创作。
满族刺绣绣制水的方法步骤描述
绣制水时,要仔细观察水的形态,是微微荡漾的湖水,还是
波浪汹涌的
江水,然后根据水的动态采取不同的
针法绣制。绣制平静的水面时,运用
直针绣制,可以稍稍斜一点,不要太乱。再以
施针稀疏地添加到前一层
绣线里面,选用
蓝色的
丝线,使水面颜色清澈,中间过渡色要均匀自然,先浅后深,近处绣实绣深、远处绣虚色浅。
针法梯形套绣步骤描述
梯形套绣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布的背面,然后用针从第一点将线拉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见图三),将线向外拉完成第一个套针(见图四)。注意绣花针一定要压住绣线,1进针点和出针要在一条直线(水平线)上。接着从第4点扎入布面,第5点出针(见图五)。可以做完三个套绣后往左边进针,可以将梯形套绣组成左右变化的梯形(见图五、图六),也可以将梯形组成菱形(见图七)。
满族刺绣克东满族民间刺绣步骤描述
克东满族民间
刺绣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一是图案设计。克东满族民间
刺绣的作品十分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
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叙述;图案
色彩配合充分体现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是根据设计和
创作意图选用最有
表现力的原料、
绣线、
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为着手
刺绣做好准备。三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到所选择的面料上,要求图案勾描准确,线条清晰,绣面洁净。四是将描绘好的
底布上到布箍上,调整好绣布在布箍上的松紧度,保持平、直、紧状态,以便
刺绣工作正常进行。五是开始
刺绣工序,将提前设计的图案运用工具、材料
表现在
布料上。六是补充完善,绣品完成后要进行
修剪线结、去除污渍、熨烫整理。最后一步便是进行整理、装裱。
满族刺绣绒绣技法步骤描述
绒绣与其他
绣法不同之处更在于它的绣针,是用特制的线空和针尖很近的针(缝纫机针)或经过改装的医用药针来绣制。如使用药针
刺绣,一般要根据图案选择针的型号,中号针比较常用。然后,在距针尖0.2厘米处凿出一个针眼,把一根头发系到线上,从针头的上方按注药孔穿入发丝,再从针眼处拉出,将
绣线带出针眼,线拉出后在针尖一端露出约5厘米的
线头。绣制时可根据图案的花色和选用
绣线的粗细,同时配置几根型号不同的针,分别穿入不同颜色的
绣线,以备绣制时使用。采用
绒绣技法绣制作品时,要从绣品的反面
运针,在描绘
画稿时
底布正面的图案要特别清晰,以确保在反面能够看到隐约的图案。
针法掺针绣步骤描述
掺针绣的针法如下:掺针绣用深色或浅色的绣线绣起都可以,一般情况下从浅色绣线绣起。先将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布面,接着扎进第2处,从第3处出针,要一针长一针短,同时要注意边缘线一定要与图案的边缘绣齐(见图一)。浅色线绣好后,用稍深的线开始向里插绣,两头都是长短针施绣,长针正好插向浅色线的短针,短针正好插向浅色线的长针(见图二)。最后使用另一种较深的绣线一头做长短针,另一头随图案的边缘线绣齐(施绣时长针插向颜色稍深的线的短针,短针插向颜色稍深的线的长针)。拉线施绣时一定要绣平整,不要太紧也不要松驰,要求和平绣一样,齐、平、光,达到生动的晕色效果。
针法梯形锦绣步骤描述
梯形绣的针法如下(见图二):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的背面,然后用针带线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第1点入针,从第4点扎出布面,这样就完成了1-3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5点扎进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完成4-5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2点进针,从第3点出针,完成2-6的施绣(见图六)。接着从第3点做柳梗绣或缉针绣,绣到第4点将此弧形线针绣完(见图七)。接着从第4点扎入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见图八)。最后从第6点做柳梗绣或缉针绣,绣到第5点,这样就完成了直线和曲线结合的针绣(见图九)。图案的重点部分可以与齐绣、掺针绣、戗针绣、坝绣等针工结合起来用绣成平面,线和面结合,使绣面生动,更有变化。
针法平绣步骤描述
平绣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穿入针孔,并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从第1点扎出布面再从第2点扎向布底,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的平绣(见图二)。接着从第3点拉出布面,从第4点扎向布底第5点出针就完成了第二针的平绣(见图三)。以此方法绣下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拉绣线时要和布面齐平,施绣时不要将绣线拉得太紧,也不要将绣线拉得很松出现松泡现象。平针刺绣时不要露布底,出现空当,也不要有重叠绣的现象。如图二所示,一针接一针地绣,起针和落针都要落在图案的边缘,拉线要匀,绣线要拉齐边,排线要平,做到齐、平、光、亮。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扦补步骤描述
扦补:将拨好、攒好的花片用粗针脚初步固定在底布的位置,然后将扦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不要打圆结,上、下固定几针就可以绣牢。注意所选扦线的颜色要尽量与主花片相同,扦线常用的是白绣线。从第1点将扦线带出,接着从第2点入针第3点出针就完成了固定补片和底布的第一针扦活,照此方法一针一针扦下去,也就是一针针固定(见图四)。扦活在补片边缘绣线露得越小越好,越小越显得精细。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布上,然后用针将
绣线从第1点带出。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从第3点
出针,并拉紧
绣线完成第一个
锁绣。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
出针,完成第二个
锁绣。以此方法
锁绣下去(要注意三个
入针点是同一点),就完成三角形的
三针锁绣了。
满族刺绣满族民间刺绣制作程序步骤描述
通过本书,人们可以知道制作一幅满族民间
刺绣的基本程序。满族
刺绣绣品的制作主要采用如下六个步骤。一是图案设计。满族
刺绣的作品十分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
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叙述,图案
色彩配合要充分体现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是根据设计意图选用最有
表现力的
布料、
绣线、
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为着手
刺绣做好准备。三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到所选择的面料上,要求图案勾描准确、线条清晰、绣面洁净。四是将描绘好的
底布装到布箍上,调整好布面在布箍上的松紧度,保持平、直、紧的状态,以便正常作业。五是开始
绣花,将提前设计的图案运用工具、材料
表现在
布料上。最后一步便是进行整理、装裱。
针法北京双面挑花步骤描述
双面挑花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上,用针将线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点(方块的中心点)出针,完成正面1-2和背面2-的施绣(见图二)。接着从第3点扎入布面从第4点出针,完成正面的3-和背面3-4的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点扎入布面从第1点出针,这样就完成了正面的4-和背面-1的施绣(见图四)。这样正面的十字绣(用双道线表示)和背面的十字绣(用虚线表示)都绣好了(见图五)。这就是双面十字挑的运针方法。
针法麻花绣单麻花绣针法步骤描述
单麻花绣的针法如下:选一种绣线穿好针鼻,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背面,将针线从第1点拉出绣布正面,然后从第2点扎进绣花底布,完成1-2的绣线,再以等距离的针距往前绗绣,如图一所示。接着,将另一种绣线(颜色要完全区别于绗线)的一端固定在已绣好的绗线背面,然后将针从第1处拉出布面,将线穿入已经绣好的1-2线中。接着将绣线绕穿3-4、5-6线段,绕的过程不扎向布底,只是在浮绣线的布面绕行,如图二所示。也可顺向绕,起到别样的效果(见图三)。绗针脚越密,麻花绣越密。反之,绗针脚越大,麻花绣就越大。一般适中为宜,绗距在0.3-0.4厘米为最好。
步骤描述
先将
底布上
绷子,绷紧,使其平坦。将
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布的背面缝几针,将
绣线一端固定在
绣布上,然后将线从第1点拉出
布面,接着按顺序扎入第2点,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然后将针从布的背面从第3点拉出,第3点
出针处正好是第1-2点的二分之一处,民间称为
倒半针。接着将针扎向第4点,这样就完成了第3-4的第二针。再从第5点将针拉出
布面,第5点是第3-4点之间线的二分之一处。这样重复下去,就完成了。由于每一针都是
倒半针绣,这样
绣线就有了重叠的
浮雕立体效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
绣线必须始终甩在左边
施绣,不要左右都甩,否则会失去有规律的重叠效果,绣好的
柳梗绣也无光泽。
针法北京针拉锁子步骤描述
拉锁子的针法如下:首先用大针将绣线从第1点引出绣面,用小针则从第2点扎出布面半根针,大针引绣线缠绕小针一圈,逆时针绕(见图二),并将小针全部拉出布面并在第3点入针,钉住绕好的线圈,完成2-3的施绣(见图三)。接着小针从圈外第4点扎出一半针(见图四),大针将绣线绕小针一圈(见图五)。接着针从第5点扎向布面(见图六),完成4-5的施绣,也就钉牢了第二绕圈(见图七)。以此类推下去就完成了“北京针”的施绣(见图八)。
步骤描述
(2)将针由
绣线的外侧向内侧绕动,左手不能放松
绣线。
步骤描述
盘金绣是京绣最具代表性的绣法之一。
盘金绣的
绣线十分特别,是用
黄金或
白银锤箔、捻线而成的
纯金、
银线,也就是将
黄金白银碾碎,然后再将金银包在蚕丝线外围所得的
金线。由于
金线很粗并不能上下穿梭,所以要把
绣线盘成图案并加以固定。绣制时,京绣艺人首先要将两根
金线合捻在一起,沿着纹饰图案将
金线小心谨慎地压好放平,并用颜色相近的绒线将两根
金线牢牢地钉在图案上,然后才开始
刺绣。以《九州同庆》为例,绣品中九条金龙的
龙鳞,都是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盘的
金线,所以顺着光看去,就仿佛是真的
龙鳞一样起伏有致,具有丰富的层次感。
盘金绣刺绣时有两个规矩,一个是要两根
金线一起盘,到了转角处一根
金线先转弯并固定一针后,另一根
金线再转。这是由于
金线硬度很硬,转角的地方如果转得太过于死板,
金线就容易拉断,那整幅作品就算彻底失败了。
盘金绣刺绣时的另一个规矩是龙首和龙身要分开盘,且都要两根
金线一盘到底,一气呵成。
龙头是两根
金线组成一对,这两根
金线要一路盘下。龙身上层层叠叠的
龙鳞,也需要一对
金线一直盘下来,
刺绣中间不许裁剪
金线,不许断线,更不能换线。
盘金绣是京绣最具特点的绣法之一,当年皇帝贴身的龙袍采用的就益这种绣法,其选线贵重,绣品光亮,雍容华贵,是最符合京绣皇家气质的绣法。
满族刺绣满纱的图案步骤描述
满纱的图案丰富,用不同方向的线条在各
纱眼之中搭结成多种
美丽的花纹图形,形成各种
几何图案,如
圆形、三角形、
菱形、
多边形等。以
菱形图案为例,首先在纱网上选一个
纱眼作为
菱形图案的底,然后从
纱眼的一个顶角起针绣出一条
对角线。在与起针点相邻的一个顶角再起第二针,跨过
对角线将
对角线兜住,回到第二起针点落针,将线锁住。然后再从第一起针点起针再绣制一条
对角线,在另一个相邻顶角起针,跨过第二条
对角线,将这条
对角线兜住,回到最后一个起针点落针,将其锁住。如此类推,在纱网上绣出多个
菱形图案,直至绣满整个图案。在绣制过程中要按图案颜色的需要不断变化
绣线的颜色,用各种色阶的
菱形块组成类似
几何形状的
花朵、
动物、人物等。在绣制时线要均匀、松紧一致,这样
绣面才平整、光洁,绣品令人赏心悦目。
满族刺绣绣制脸部技法步骤描述
绣制
脸部时,以连针勾出脸的四周轮廓,再以
深浅不同的
丝线稀疏绣制暗处,用四分之一绒辅底,如绘画中
素描的形式交叉
运针,亮部以
底稿衬托。暗面与亮面衔接处用细的
丝线稀疏绣制,整个
脸部运针走势要随着人脸的起伏变化,绣时不易过乱。
脸部绣完之后,以
短针与交叉针细细地勾出嘴形轮廓,嘴唇中间用微红颜色
丝线以稀疏的
短针绣满,鼻翼两侧用深线以
短针交叉绣制,然后在鼻梁中间用
浅色以
施针细细地绣上几针,鼻梁与鼻翼中间
绣线可加深、加密,以便突出鼻梁的挺直。绣制人物
眼睛时,先从眼角处
起针,用
接针绣出
眼睛轮廓,以
短针用一丝绣出
眼睛的
晶体、用黑
灰色绣出瞳孔。绣眉毛采用极短的交叉针按眉形绣出,
起针颜色要深,至眉尖处渐淡,
绣线也由粗到细。
满族刺绣满绣枕顶制作工艺步骤描述
对比发现,较早的满绣
枕顶是在裁好的
缎子底料背面,用糨糊
裱褙上面积稍小的两层土蓝布和一层白
纱布,再糊上一层毛头纸,最后把
缎子底料的四边卷到背面糊好,包住
裱褙的衬布。在操作时把锻料和衬垫料同时穿透走线,绣在一起。在背面衬纸上会留下模糊不清的
刺绣图案,以及
针脚转移换位时留下的连线,俗话说“正看一朵花,后看老猫抓”,就是指这种现象。为了固定和保护绣片背面露出的
绣线,以免其磨损折断,导致正面的图案
绣线松动脱落损坏,还要在背面再糊上一层毛头纸盖住杂乱的绣迹。
步骤描述
将
绣线一头固定在底布上,接着将针带
绣线从第1点拉出
布面,然后从第1点旁边的丝的第2点入
布丝,从要绣的第3点扎出
布面,同时将
绣线绕针一圈,然后从圈内第3点将
绣线带出
布面,将套圈拉紧,并将针扎入圈外的第4点,这就完成了一个基本
单套叶绣。
套叶绣可以组成
花形。
针法米字绣步骤描述
米字绣的针法如下:先从第1点出针,斜向对角线的第2点扎下去,一直做完最后一个斜线后,再返回出发点第1点。每一针返回时都用45°的斜绣线返回,如图一所示。接着从下方的中心点1字处出针,从第2点(上端的中心点)扎向布底(见图二)。接着从第3点出针从第4点入针(见图三)。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米字绣(见图四)。如果做连续的米字绣,一般情况是完成一个再绣下一个,一排绣完再绣下一排,直到最后一个完成。也可以按图一的方法完成一排斜的十字绣,然后换别的颜色的绣线再做垂直交叉的十字绣,最后全部完成米字绣(见图五)。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穿好针,然后将
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背面上、下递几针(可以多递几针),目的是将
绣线的一段固定在
底布上,代替打结的作用。然后将线随针从第1点拉出
布面,从第2点扎向
底布从第3点
出针,从第3点将针拉出三分之二的
针距,不要完全拉
出针。要注意第3点和第1点的距离要留出1-2根
布丝的距离,然后再将线从第3点顺时针方向
绕线,线
绕针时不要太紧,过紧的话以后拔针时不好拔,太松的话将来
绕圈就会出现松散的圈,影响美观。所绕的距离相等于2-3之间的距离,多绕一两圈也可以,多绕以后将来出来的
结子花瓣可以弯一些。将圈向第2点拉,要拉紧,这样松手以后,所绕的
线圈很自然地平浮在
布面上了。最后一步,将
针尖在第4处扎向
布面。注意第4处和第2处也要有一两个
布丝的距离,将针和
绣线完全拉向
布底后就完成了
结子花绣的全过程。
针法扣锁绣步骤描述
扣锁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布的背面,然后用针将线拉出布面,从第1点扎入布面,从第2点扎出布面(见图三)。接着从第3点扎入布面,从第4点扎出布面(见图四)。以此方法依次施绣下去(见图五),一直施绣到图案的末端(见图二、图六)。做扣锁施绣时,要一针接一针施绣,不要露底布,要密锁,但线与线不要重叠,要平密。
针法扒锦绣步骤描述
扒锦绣的针法如下:首先用绣线做底纹绣。从第1点将针扎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底,完成1-2的扒针绣。接着从第3点出针第4点入针进布面,完成3-4的绣线。接着从第5点出针第6点入针,完成5-6的绣线。以此类推下去,完成横道的绣线(见图一)。线距可大可小,一般在0.2-0.4厘米。接着做竖线的施线。可以如图一所示,穿越横线互相交叉穿,也可以直接穿压横道线。再在每个横竖的交叉处绣一个十字,将交叉的线绣穿在布面上(见图二)。也可以只在交叉处做一个横的坝绣(见图三)。坝绣的线换对比色线、同类色的绣线都可以起到层次丰富的效果。边上的线可以用柳梗绣来绣(见图四)。
步骤描述
选一种
绣线穿好针鼻,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背面,将
针线从第1点拉出绣布正面,然后从第2点扎进绣花底布,完成1-2的
绣线,再以等距离的针距往前
绗绣,如图一所示。接着,将另一种
绣线(颜色要完全区别于绗线)的一端固定在已绣好的绗线背面,然后将针从第1处拉出
布面,将线穿入已经绣好的1-2线中。接着将
绣线绕穿3-4、5-6线段,绕的过程不扎向
布底,只是在浮
绣线的
布面绕行,如图二所示。也可顺向绕,起到别样的效果。绗针脚越密,麻花绣越密。反之,绗针脚越大,麻花绣就越大。一般适中为宜,绗距在0.3-0.4厘米为最好。
针法柳梗绣步骤描述
柳梗绣的针法如下:先将底布上绷子,绷紧,使其平坦。将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布的背面缝几针,将绣线一端固定在绣布上,然后将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接着按顺序扎入第2点,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然后将针从布的背面从第3点拉出,第3点出针处正好是第1-2点的二分之一处,民间称为倒半针(见图一)。接着将针扎向第4点,这样就完成了第3-4的第二针。再从第5点将针拉出布面,第5点是第3-4点之间线的二分之一处(见图二)。这样重复下去,就完成了。由于每一针都是倒半针绣,这样绣线就有了重叠的浮雕立体效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绣线必须始终甩在左边施绣,不要左右都甩,否则会失去有规律的重叠效果,绣好的柳梗绣也无光泽。如果绣时是弯曲的线条(见图四、图五及图六工艺设计图稿),在绣到转弯处时针距一定要适当减小,这样就可以将曲线绣得既饱满圆润又有厚度。
满族刺绣施毛针绣制方法步骤描述
运用
施毛针绣制时,先用较粗的绒线自图稿的边缘按
动物毛发的生长规律逆向起针,稀疏绣出一层
底色,再由浅及深,按光线明暗、
深浅位置逐步施加颜色,
运针犹如不规则的八字形,一针长、一针短,但不可太乱。如果图案较小可将整幅画面铺满,较大的作品,根据局部来铺满一处。第二层要用八字针结合
施针进行绣制,
绣线稍细一些,可用二分之一股,
运针可以用八字针前行,在空隙中自由
穿插,也可运用
施针绣制,绣制时依然留出缝隙。铺满这一层以后,用色依然从浅入深,逐步
着色。绣制第三层时,用线要更加细微,要将
丝线劈至四分之一股,遵循前面的规侓,根据
动物的不同部位,如
动物的腿部、后背等,可以用
短针直接在上面加针,让
绣线平顺一些。绣制
动物的下颌、腋下、及一些长的须毛处,绣制时可让
绣线互相交叉,做到乱中有绪,乱中有章法。整幅画面绣满之后,将线劈至八分之一绒,在
绒毛厚重之处进行加针,在线上加线,使润色更加丰富,
绒毛细密、柔韧、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动物的温顺、凶狠之态都可以尽现画中。
柯尔克孜族刺绣刺绣制作过程步骤描述
流水一般流畅。整个的
刺绣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
刺绣前先把所要
刺绣的图案描绘在
底布上,用
针线跟着把图案绣出模样之后便可以填色了填色时用所需要用彩色
绣线将边框中的空间填满,
绣线填色时时沿着与边框平行的走向由外向内一圈圈绣上去,这样就可以有层次的将图案饱满的体现出来。柯尔克孜族人民将蓝天
云朵绣制在床单上,便像卷缩在天空中安眠;她们将大地雪山绣制在
挂毯上,生活便像有了大自然的气息;她们将眼见的
鲜花青草绣制在抱枕上,在家端坐也能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
满族刺绣施针绣制方法步骤描述
釆用
施针方法绣制时,需做到
运针如笔,线条要随图案的走势而变化。首先自图稿的边缘按
丝理逆向起针,可用加套针参差不齐地绣出,稀疏打上一层
底色,中间留出几根丝的缝隙。绣完第一层线之后,再起第二层,依据图稿需要用
直针、斜针在缝隙处沿前一
绣线方向进行加针,紧挨长针的加
短针,挨
短针的要加长针,面积大的位置线迹可长些,窄小、弯曲处宜用短些的线条,绣制时应灵活掌握。绣制第二层时和第一层线条要相互
穿插,纹路错开,不可与之叠和,使层与层之间不会互相遮盖。运用
施针一般加至五六层时可将画面绣完。绣制时宜用
浅色线打底,亮面宜浅,暗面宜深,逐步加深过渡,颜色要尽量柔和、自然。以
施针绣制的作品疏而不密、灵活多变,将绣品
表现得真实、形象。
针法三角纹锦绣步骤描述
三角纹锦绣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的一头钉牢在布底的背面,然后将针从第1点扎出布面,第2点入针第3点出针,完成1-2的施绣(见图一)。接着再从第2点入针第1点出针,完成2-3的施绣(见图二)。接着将针从第3点扎入从第1点扎出布面,完成1-3的施绣(见图三)。这样就完成了三角形的施绣(见图四)。
步骤描述
先从第1点
出针,
斜向对角线的第2点扎下去,一直做完最后一个
斜线后,再返回出发点第1点。每一针返回时都用45°的斜
绣线返回,如图一所示。接着从下方的中心点1字处
出针,从第2点(上端的中心点)扎向
布底。接着从第3点
出针从第4点
入针。这样就完成了一个
米字绣。如果做连续的
米字绣,一般情况是完成一个再绣下一个,一排绣完再绣下一排,直到最后一个完成。也可以按图一的方法完成一排斜的
十字绣,然后换别的颜色的
绣线再做垂直交叉的
十字绣,最后全部完成
米字绣。
针法缉针绣步骤描述
缉针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从第1处出针,接着针尖退回到第2处入针,从背面扎出第3处,要求1和3处的距离等于1到2处的距离,接着退回到1处出,1处变成4入点,也就是4入点和1出点重合。以此类推就完成了(见图二)。需要注意的是,针迹宜短不宜长,要求匀齐,拉线时手劲大小要一致。
针法蜘蛛网绣绕绣三色绣线步骤描述
绕绣三色绣线。这三种色线是不同色相或不同明度的绣线,用四种色线就更丰富一些。从圆心开始绕颜色最深的绣线,向逆时针方向绕(见图二)。先将颜色最深的绣线从靠近的骨架1-0开始绕,从骨架线的下面绕,每次绕两根骨架(见图三),按顺序一直绕完最后一圈的一个骨架8-0。接着再绕两圈,一共绕三圈,就换第二种绣线,用同样的方法绕三圈,到8-0骨架结束。最后换第三种绣线,也是从1-0骨架处绕,逆时针方向进行,也是绕满三圈收尾。每换一种绣线前要将缠绕的绣线收尾,收尾是上、下递针,将线头固定在布的背后。注意起头和收尾都要在一个骨架1-0的旁边,这样蜘蛛网绣就会绣出缠绕的立体绣柱,有厚重感觉,这正是京绣蜘蛛网工艺的独到之处。
针法方锦绣绣顶角的小方形的方法步骤描述
绣顶角的小方形的方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布的背面,用针将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接着从第1点扎入布面,从对角线的第3点扎出布面(见图三)。接着从第4点扎入布面,从第2点出针,完成3-4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1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出针,完成1-2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4点扎出布面,完成2-3的施绣(见图六)。最后针又从第1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4的施绣,这样就完成顶角小正方形四边的绣线(见图七)。下一步,用针将绣线扎入斜线的第二个小方格的第1点,接着从第二个小方格的对角线第3点出针,从第4点扎到布面,完成3-4的施绣。按照绣首个小方格的顺序完成第个小方格四边的施绣,同时也完成连结首个小方格和第二个小方格的连线3-1的施绣(见图八)。以此类推下去,一排绣完再接着连线4-2。接着绣45°的第二排首个小方形,从上向下绣小方形。大正方形的四边是绣小的四边形连结而得。如果绣完一个斜行的四个小方形后,换一种颜色弱对比的绣花线绣第二行四个小方块,最后就会形成斜道的绣迹的图案,别具装饰风格(见图九绣品)。
步骤描述
首先将
绣线穿入针孔,并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上,然后从第1点扎出
布面再从第2点扎向
布底,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的
平绣。接着从第3点拉出
布面,从第4点扎向
布底第5点出针就完成了第二针的
平绣。以此方法绣下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拉
绣线时要和
布面齐平,
施绣时不要将
绣线拉得太紧,也不要将
绣线拉得很松出现松泡现象。
平针刺绣时不要露
布底,出现空当,也不要有重叠绣的现象。如图二所示,一针接一针地绣,起针和落针都要落在图案的边缘,
拉线要匀,
绣线要拉齐边,
排线要平,做到齐、平、光、亮。
满族刺绣绣制葵花技巧步骤描述
以绣制
葵花为例,绣制时需要准备两根针,穿上两种不同颜色的
绣线,
绣线的
深浅要突出、对比明显。绣制时自图案的边缘处
起针,斜向45度在对应的边缘处
落针。紧挨
落针点处起第二针,紧挨第一
起针点
落针,绣出两根紧密平行的线条。接下来用另外一根带有不同颜色
绣线的针,在距第一
起针点1厘米处起第三针,与前两根
绣线成45度斜向交叉,绣至对应的边缘处
落针。紧挨
落针处起第四针,紧挨第三
起针点处
落针,仍然绣出一条与第三根线紧密平行的线条。依此类推,直至将图案绣满。采用
铺针绣制的作品两种色段交叉,
深浅突出,立体感强烈。
步骤描述
3.绣补:将拨好、攒齐的花片用粗针脚大体固定在
底布上,然后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的背面,不要打圆结子,上、下递几针就可以固定了。选用的锁线的颜色要与花片有反差,明度略深二三度或色相有点对比最好,这样绣补完毕后就很显绣活。步骤是从第1点将
绣线从底带出
布面,从第2点扎向
底布接着从
底布的第3点出针扎向花片的第4点,然后再从花片的第5点扎出,这样就完成了两针(1-2、3-4)的
施绣,以此类推扎绣下去就可完成缅补花边的绣工了。
针法套叶绣步骤描述
套叶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一头固定在底布上,接着将针带绣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然后从第1点旁边的丝的第2点入布丝,从要绣的第3点扎出布面,同时将绣线绕针一圈(见图一),然后从圈内第3点将绣线带出布面,将套圈拉紧,并将针扎入圈外的第4点(见图二),这就完成了一个基本单套叶绣。套叶绣可以组成花形(见图三)。
针法拉锁绣步骤描述
拉锁绣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布的背面,从纹样的开端出第一针,也就是从第1点拉出绣线,接着在第1点的旁边(躲一个布丝)第2点将针扎向布面,从第3点出针,然后将绣线顺时针方向从针下绕一个圈,将线拉紧就完如图二所示。接着在圈里扎下第4针(距第3点要让出一个布丝)从第5点出针,按顺时针方向从针下绕一个圈拉紧,这样就完成了第二个圈(见图三)。以此类推下去,就可以完成拉锁绣的线条状绣迹了(见图四)。要求针距大小要统一,在曲线的转弯处可稍小些(见图六)。
针法三针锁绣步骤描述
三针锁绣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布上,然后用针将绣线从第1点带出。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从第3点出针,并拉紧绣线完成第一个锁绣(见图三)。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出针,完成第二个锁绣(见图四)。以此方法锁绣下去(见图五)(要注意三个入针点是同一点),就完成三角形的三针锁绣了(见图六)。
步骤描述
平套(
单套):先将
绣线固定好一头,第1皮用齐针起边,绣第2皮时开始用
套针,施绣时必须绣于第一皮的约四分之三处,两针间要留出一空针的间距,以便第3皮的施绣。第3皮绣于第二皮的四分之三处,两针之间同样留出一空针的间距,以下类推。绣到下面的边缘,再用齐针出边。
满族刺绣补绣技法绣制过程步骤描述
采用
补绣技法绣制作品时,首先要选择一些做衣物余下的
边角废料备用。一般大多采用各色
皮革、棉、麻、立绒等耐磨、结实的原料,颜色要鲜艳、亮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图案颜色的需要加以选择。然后按图形剪制成各种造型,再将剪制好的图形四周细细修整,使之准确,不出毛边。处理好之后,依据图案要求贴在所要绣制或修补的
底布上,四周用
棉线缝合固定,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绣制。缝合时针迹可略长一些。缝合好之后,沿已经固定好的图案边缘用各色
绣线以
直针密密绣制。有时依据图形的变化,图案中间也要用
绣线进行刺缀,以便增强绣图的立体感。
绣线的颜色要选择与图案
布料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做到和谐、统一。绣制时,绣针由
底布下方沿图案边缘往里0.2厘米处向上
起针,上手
接针,紧挨
起针点落针,
绣线不要拉紧,使绣面的上方形成一个线套。然后,对应
起针点沿图案外边缘往上做上手针,使绣针
从前一个线套中穿出,将
绣线拉紧,形成第一个锁套。
针法编叶绣步骤描述
编叶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好,从叶子的正中第1点出针,第2点入针,接着从边缘的第3点出针(见图二),这就完成了1-2的线迹。接着从第4点入针,从上端的第5点出针,这就完成了3-4的线迹(见图三)。接着从边缘的第6点入针,施绣完中间的5-6斜的直线(见图四)。接着将针尖扎出布面的第7点,再从第4点的边上扎入下一针。依类推,施绣下去就完成了编叶绣(见图五)。
针法羽毛绣步骤描述
羽毛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绣布上,然后从图案的中间起针,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进布底。首先绣好中间的1-2段绣线,然后从第3点出针,第4点入针,再从第5点出针,注意第5点的针点与第2绣点重合(见图一)。接着将针扎进3-4的绣线外的第6点,也就是坝一针5-6的直线,这样也就固定住了3-4的绣线(见图二)。接着扎出布面的第7点(见图三)。这样重复绣下去,就完成了叶片的羽毛绣(见图四)。这里要注意绣线的斜线是呈45°的方向绣,也就是3、4、5三点是三角形的顶点。这样绣就会在两边出现整齐的斜道,左右两边同步绣好,这正是羽毛绣省时快捷的特点。
苗绣苗族刺绣工具步骤描述
苗族在
刺绣方面不仅有高超的
技艺,还有一整套完美的制作工具:
绷架、针、
剪刀、顶针、针夹等。
绷架指小
绣花绷和大的
绣花架,一般采用木、竹、
金属等制成,小花绷主要是用竹或
金属制成,它分为
长方形和
圆形两种,
长方形小花绷多用竹料制成,横的两根长度在30cm左右,竖的四根,长度在8cm左右,这种花绷是作绣窄带条形
花边用的,如
衣袖、
裤脚、胸部
花边等,它四根竖轴中间两根是卷布用的。
圆形花绷是由内外两个竹或
金属圈组成,如用
金属做的,采用布条缠好,绷圈直径在一尺左右。
绣花架与
长方形的小花绷构造相同,只是架面大,多四只脚架,一般用
木料制成,用它来绣大型绣品,
绣花针:以针身匀圆、尖锋锐、尾钝、孔长的为好,利于送针、抽针和穿线。
剪刀:以尖端翘起的弯口小
剪刀为好,它在剪线时不露线头,并可避免剪破绣布。顶针:要根据绣者手指大小选择顶针的大小,它是戴在拿针手的中指第二节上,帮助
刺绣时推针。针夹:若绣针过小,个别地方
绣线大绣得密不易取针时,可用针夹将针夹住,帮助取针抽线。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
绣布上,然后从图案的中间
起针,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进布底。首先绣好中间的1-2段
绣线,然后从第3点
出针,第4点
入针,再从第5点
出针,注意第5点的针点与第2绣点重合。接着将针扎进3-4的
绣线外的第6点,也就是坝一针5-6的
直线,这样也就固定住了3-4的
绣线。接着扎出布面的第7点。这样重复绣下去,就完成了
叶片的
羽毛绣。
满族刺绣绣制牡丹花技巧步骤描述
以
牡丹为例,
牡丹是复瓣花,
花瓣的层次重叠,绣制这种大叶瓣花时,除了运用恰当的
针法表现出
花瓣的
丝理走向,还要以鲜明的线条
表现出
牡丹花的艳丽。绣制
牡丹花时,按
花瓣的层次,自最下层一个
花瓣的边缘以套针绣制,自下而上有序进行,绣制后一层
花瓣时要压住前一层
绣线末梢,
绣线的颜色要随着
花朵的
色彩而变化,颜色要外浅内深。绣制翻卷的
花瓣时,
运针要按翻叶的
丝理方向稍稍向上倾斜,绣出翻叶的感觉,颜色要比正面的加深。绣制完
花瓣后,绣出中间的花心,多用
绕针或疙瘩针。在绣制时针迹要齐密,分清楚前后层次,使绣出的作品颜色绚丽,形态逼真。
针法三线套绣步骤描述
三线套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弧形的施绣,如图二所示。接着从第4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扎出布面,完成3-4的弧线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第6点扎入布面,从第7点扎出布面,完成5-6的弧形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8点进针,从第9点出针,完成7-8的弧线施绣(见图五)。这样就可以完成条状的三线套绣(见图六、图七)。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上,然后从第1处出针,接着
针尖退回到第2处
入针,从背面扎出第3处,要求1和3处的距离等于1到2处的距离,接着退回到1处出,1处变成4入点,也就是4入点和1出点重合。以此类推就完成了。
针法结子花绣步骤描述
结子花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穿好针,然后将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背面上、下递几针(可以多递几针),目的是将绣线的一段固定在底布上,代替打结的作用。然后将线随针从第1点拉出布面,从第2点扎向底布从第3点出针,从第3点将针拉出三分之二的针距,不要完全拉出针(见图一)。要注意第3点和第1点的距离要留出1-2根布丝的距离,然后再将线从第3点顺时针方向绕线,线绕针时不要太紧,过紧的话以后拔针时不好拔,太松的话将来绕圈就会出现松散的圈,影响美观。所绕的距离相等于2-3之间的距离,多绕一两圈也可以,多绕以后将来出来的结子花瓣可以弯一些。将圈向第2点拉,要拉紧,这样松手以后,所绕的线圈很自然地平浮在布面上了(见图二)。最后一步,将针尖在第4处扎向布面。注意第4处和第2处也要有一两个布丝的距离,将针和绣线完全拉向布底后就完成了结子花绣的全过程(见图三)。
满族刺绣进针法绣制步骤描述
用进
针法绣制时可在绣面上任选一点
起针,在前面0.3厘米处落针,紧挨落针处
从前一针
绣线末端的中间穿出,然后再向前0.3厘米处落针。依此一针紧刺一针,针针相连,
针脚一致,长短相等,张紧均匀。这样绣出的线条流畅、自然。
针法套针绣平套(单套)步骤描述
平套(单套):先将绣线固定好一头,第1皮用齐针起边(见图一),绣第2皮时开始用套针,施绣时必须绣于第一皮的约四分之三处(见图二),两针间要留出一空针的间距,以便第3皮的施绣。第3皮绣于第二皮的四分之三处,两针之间同样留出一空针的间距(见图三),以下类推。绣到下面的边缘,再用齐针出边。
步骤描述
这幅作品主要用的是
盘金绣。
盘金绣的
绣线十分特别,是用
黄金或锤箔捻线而成的
纯金、
银线,也就是将
黄金白银碾碎,然后再将金银包在蚕丝线外围所得的
金线。正如
盘金绣这个名字,
金线很粗并不能用来
刺绣,而是一根一根把它们盘成图案。绣制时,绣工首先要将两根
金线并拢在一起,沿着图案纹样小心地压好放平,然后再开始下针,用颜色相近的绒线将两根
金线牢牢地钉在图案上。比如绣这个《九州同庆》中九条金龙的
龙鳞,当时
金线都是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盘的,所以迎光看时,就仿佛真的
龙鳞一样,具有丰富的层次。
盘金绣的一个规矩是要两根金一起盘,到了拐角处一根线先拐弯固定一针,另一根
金线再拐。这是因为
金线很硬,拐角的地方如果拐的太死,
金线容易断了,那整幅作品就算彻底失败了。
盘金绣的另一个规矩是
龙头和龙身要分开盘,而且都要两根
金线一气呵成。
龙头是两根
金线组成一对,要从头盘到尾,龙身上层层叠叠的
龙鳞,也都是一对
金线盘下来,不许剪金,不能断线,也不能换线。
水族马尾绣马尾线制作步骤描述
首先把3-5根
白色丝线用纺线机纺成一根粗的
白色绣线。根据马尾毛的粗细,选择2-4根马尾毛作为内芯。用纺好的
白线围绕马尾进行
螺旋式缠绕,不停的用手卷搓,搓成像低音琴弦的
白色马尾线。由于马尾毛的长度不一,所以在完成了一定长度的马尾毛时,需要对马尾毛进行长度的补充。主要遵循的原则是缺几补几,缺哪补哪。即如果其中一根即将用尽,就在还剩2-3厘米长度的位置处添加一根新马尾。一般人们一开始会选择长度不一的几根马尾,这样可避免同时接数根马尾,而造成衔接部分粗大,容易拉断等现象。制成后的马尾线会自然下垂,为防止其接触地面而弄脏,村民会将做好的马尾线盘成小圈,用夹子夹住放至身边的篮子中。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上,然后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完成1-2的
绣线段,再将线扎出第3点,接着扎进第4点,完成3-4的直
绣线,最后扎出第5点。以此类推下去,就完成了
坝绣图案。
针法影绣反影绣步骤描述
反影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从第1点出针,从第2点入针。接着从第3点出针,第4点入针。接着从第5点出针,对面第6点入针。接着从第7点出针(即原第2点),从对面的第8点入针。接着从第9点出针(即原第4点)。这样往返下去就形成与影绣正好相反的施绣效果,称为反影绣(见图二、图四)。
侗族刺绣刺绣技法步骤描述
刺绣兽蹄印形纹还需要做到:不露
线头,一针压不完,二、三针继续压,不刺穿
绣线,不扎布的
纱线,扎准布眼、不越线。反复一至六针,再翻布块,出现“”时则兽蹄印形纹已成。
挑花刺绣工艺刺绣方法步骤描述
第一针:选择布眼扎下第一针,接着往左方向,将针穿过布的底面把3根
纱线挑至针面(挑3),再将针往前推,把3根
纱线压在针下(压3),再推针扎“挑3”“压3”“挑3”……确定5个3后,左手将布块转动180度,右手将针确定后放下针,帮助左手
拨动布块,接着右手按抽针引线方法,进行完成抽针引线动作,并留
绣线线头2至3毫米,以便压绣
线头用之。
满族刺绣绣制花瓣套针绣法步骤描述
同样以绣制
花瓣为例,加套针的
绣法是在绣制时自花心处
起针,沿
花瓣丝理走向1厘米处
落针,自
落针点一侧并留有一定的间隙再次
起针,紧靠第一
起针点
落针,线条的长短与前一根相同。这样稀疏排列线条,直至将第一层铺好。接下来从第一
起针点往前0.3厘米处
起针,沿第一层线条方向在约1厘米处
落针。依据第一层
绣法绣制第二层,绣制时将线纳入第一层尾部左右两侧相邻线条中间,在两根相邻线条的中间都要加上一针。然后依法绣制第三层,第三层绣制时可以依据图稿颜色的变化,调整
绣线颜色的
深浅。这样层层排线、套色,直至绣满整片
花瓣。仔细检查绣品,不足之处可以用
短针进行加线修整,
绣线一定要加在空隙里,以保持绣面平整、光滑。
满族刺绣(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兵王印章形纹刺绣方法步骤描述
兵王印章形纹
刺绣方法与兽蹄印形纹、鱼骨形纹的相似,均为“
十字绣”,正面亦都是17个“X”组成。其绣时先找准
布纹“#”和布眼,再按
刺绣兽蹄印形纹的行针方法“1入”和“1出”绣第1针;然后又按“2入”和“2出”方法完成第2针并在这基础上转弯再转弯,由17个“X”均匀摆布在“卍”上,但下针面不能出现“X”,只能出现“一”、“丨”,且一般情况下
绣线也不可互相重压。见右图。
满族刺绣鸡爪针绣制方法步骤描述
采用鸡爪针绣制时可以一组组的绣制,线可以略粗一些。先选定一点
起针,分别向外分散绣出四至五根长短参差的线条,绣成扇形骨架,作为第一层。在
起针点附近第一层线的间隙中分别
起针,仍按扇形骨架的线条走向绣制第二层,绣制第二层时可以与前一层
绣线交叉,也可从缝隙中绣出,线可长可短,最好不与前一层的线等长。根据图稿大小,可以依法再绣第三层或
第四层,也可以根据绣稿的需要变换各层
绣线的颜色。可以在缝中
穿插绣制,但整体不可绣得过密,要绣出
松针疏稀的感觉。绣制时要一层一层的进行,完成一层以后,再绣制另外一层,叶尖之处需要将线劈细。每一组(即一朵
松针)要互相错开,叶尖可以互相交叠,两组之间兼顾,要错落有致、依序绣制,绣出松叶才能
深浅厚重,浓淡疏密。
步骤描述
首先用
绣线做底纹绣。从第1点将针扎出
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底,完成1-2的
扒针绣。接着从第3点出针第4点
入针进
布面,完成3-4的
绣线。接着从第5点出针第6点
入针,完成5-6的
绣线。以此类推下去,完成横道的
绣线。线距可大可小,一般在0.2-0.4厘米。接着做竖线的
施线。可以如图一所示,穿越横线互相交叉穿,也可以直接穿压横道线。再在每个横竖的交叉处绣一个
十字,将交叉的线绣穿在
布面上。也可以只在交叉处做一个横的
坝绣。
坝绣的线换对比色线、
同类色的
绣线都可以起到层次丰富的效果。边上的线可以用
柳梗绣来绣。
满族刺绣绣制树叶的方法步骤描述
以绣
树叶为例,用单叶针的绣法绣制
树叶时,先从叶尖处
起针,用连针绣至叶底部边缘的中点为中心线。接下来在叶尖处第一
起针点一侧起第二针,距叶尖0.5厘米处中心线另一侧
落针,斜着压在中心线上。然后在第二
起针点对应中心线的另一侧起第三针,自叶尖0.5厘米处第二
落针点对应中心线的另一侧
落针,与前一根
斜线相交叉,交叉点在中心线上,两个
落针点在叶的左右两侧边缘,以中心线为对称轴,且两条
斜线的长短基本相等。此时,绣面上左右两根
绣线形成互为交叉的“十”字,同时压在中心线上。依据前面的绣法,反复绣制,针针交叉,紧密排线,直至绣满整片
树叶。
步骤描述
1.先绣
骨架米子绣。一般用较粗一些的
绣线绣
米子骨架,这样绣出来挺括结实。先将最里面绕的
绣线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针带线绕,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进布面,完成1-2的
直线。接着从第3点出第4点入,从第5点出第6点入,从第7点出第8点入。绣的每一根
直线都要拉直,这样
米子骨架才能挺括,以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针法蜘蛛网绣先绣骨架米子绣步骤描述
先绣骨架米子绣。一般用较粗一些的绣线绣米子骨架,这样绣出来挺括结实。先将最里面绕的绣线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针带线绕,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进布面,完成1-2的直线。接着从第3点出第4点入,从第5点出第6点入,从第7点出第8点入。绣的每一根直线都要拉直,这样米子骨架才能挺括(见图一),以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见图二)。打米子骨架的另一种方法是:找一个中心点“0”,每一个骨架都从“0”点入,也就是1出“0”入,完成“1-0”的直线。接着从“0”用针将绣线扎出第2点,再扎进“0”点,完成2-0直线。接着从第3点出来后扎进“0”点,依次绣下去,最后完成半径8-0的直线(见图四),第二种方法的八根米子骨架的绣工就完成了。这种米子骨架比第一种要复杂一些,但是它最大的优点是结实,为下一步的绣线缠绕准备好牢实的骨架。这种蜘蛛绣有中心的支撑点“0”,它和底布固定在一起。也可以绣更多半径骨架,而每一根骨架不再以中心圆0为进出点,而是各自有中心的进出点。这也是一种传统的蜘蛛网绣法(见图六、图七)。
针法卐字锦绣针法步骤描述
“卐”字锦绣的针法如下(见图二):首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好,从第1点出针,扎入布面的第2点,然后从第3点出针,就完成了1-2的施绣(见图三)。接着从布面的第4点入针从第2点出针,就完成了3-4的施绣线(见图四)。接着从第4点入针扎向第5点,就完成了2-4的施绣线(见图五)。接着从第3点入针从第6点出针,就完成了3-5的施绣线(见图六)。接着从第7点入针从第4点出针,就完成了6-7的施绣线(见图七)。接着从第6点入针从第8点出针,就完成了4-6的施绣线(见图八)。接着从第9点入针从第4点出针,就完成了8-9的施绣线(见图九)。最后从第8点入针,并将绣线固定,就完成了4-8的施绣线(见图十)。这样就完成了“卐”字的全部针绣(见图十一)。在绣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组“卐”字的纹样,一般情况下是绣完一个字以后再绣另一个“卐”字,也可以将“卐”字和其他针法结合起来用,更会锦上添花。多种绣法运用时绣线的颜色一定要选配得当,突出主题(主体的线色要鲜艳),这样才能层次分明,美不胜收。
步骤描述
先将线一头固定在布里,然后将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扎向第2点从第3点
出针,完成1-2的施绣。接着扎向第4点,从第2点
出针,完成3-4的施绣。接着针扎向第5点,从第4点
出针,完成2-5的施绣。接着针扎向第5点,从第3点
出针,完成4-5的施绣。接着针扎向第6点,从第7点
出针,完成3-6的施绣。接着针扎向第6点,从第7点
出针,完成6-7的施绣。接着针扎向第8点,从第9点
出针,完成7-8的施绣。接着针扎向第8点,从第9点
出针,完成8-9的施绣。最后针躲一个丝扎向第9处,同时在第9处的背面将
绣线固定。这样就完成了勾连回字纹的施绣。用此种方法绣下去可以完成优美的
纹样。
针法菱形纹锦绣步骤描述
菱形纹的针法如下(见图三):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布里,从第1点带出布面,针从第2点扎入布里,同时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施绣(见图四)。接着针从第4点扎入布里,从第2点扎出布面,完成3-4的施绣(见图五)。接着针从第3点扎入布里,从第1点扎出布面,完成2-3的施绣(见图六)。最后扎入第4点的布里,完成1-4的施绣。(见图七)这样就完成菱形施绣的全过程(见图八)。
针法回字纹锦绣步骤描述
回字纹的针法如下(见图一):先将线一头固定在布里,然后将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扎向第2点从第3点出针,完成1-2的施绣(见图二)。接着扎向第4点,从第2点出针,完成3-4的施绣(见图三)。接着针扎向第5点,从第4点出针,完成2-5的施绣(见图四)。接着针扎向第5点,从第3点出针,完成4-5的施绣(见图五)。接着针扎向第6点,从第7点出针,完成3-6的施绣(见图六)。接着针扎向第6点,从第7点出针,完成6-7的施绣(见图七)。接着针扎向第8点,从第9点出针,完成7-8的施绣(见图八)。接着针扎向第8点,从第9点出针,完成8-9的施绣(见图九)。最后针躲一个丝扎向第9处,同时在第9处的背面将绣线固定。这样就完成了勾连回字纹的施绣(见图十)。用此种方法绣下去可以完成优美的纹样(见图十一)。
满族刺绣绣花瓣的绣法步骤描述
以绣
花瓣为例,其绣法是在绣制时先从
花瓣的花心处
起针,按
花瓣丝理的走向在1厘米处
落针,然后将针紧挨
落针点一侧向前1厘米处起第二针,紧挨
起针点针处
落针。此时,绣面上形成了一长一短平行且紧密相排的两根线条,依此方法,长短交替将第一层绣完。绣制第二层时,依据图稿颜色的变化,可以调整
绣线颜色的
深浅。第二层
起针时,从第一层中短线条末端
起针,在前方1.5厘米处
落针,然后从第一层长线条末端起第二针,在上方1.5厘米处
落针,有如第一层线,绣面上仍然出现一长一短平行且紧密排列的两根线条。依此方法,将第二层绣满,用同样的方法再起第三层,直至绣满整片
花瓣。绣制时,排线需紧密、平顺,线条长短需均匀、一致,边缘齐整,才能使绣品美观大方。
针法钱眼纹绣步骤描述
钱眼纹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一端固定在布上,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绣线(见图三)。接着从第4点入针第2点出针,完成3-4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4点入针第5点出针,完成2-4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3点进针第6点出针,这样就完成了3-5的施绣(见图六)。接着从第5点入针第7点出针就完成了5-6的施绣(见图七)。接着从第6点入针第8点出针,完成6-7的施绣(见图八)。接着从第7点进针第5点出针,完成7-8的施绣(见图九)。以此方法向上绣,就完成钱眼纹绣了(见图十)。
针法花篮绣步骤描述
花篮绣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从第1点拉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入布底,第3点拉出布面,完成1-2的施绣(见图二)。接着从第4点入针,第5点出针,完成3-4的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第6点扎入布面,从第7点扎出布面,完成5-6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8点扎入布面,从第9点扎出布面,完成7-8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10点扎入布面,从第11点扎出布面,完成9-10的施绣(见图六)。接着从第12点扎入布面,从第13点扎出布面,完成11-12的施绣(见图七)。这样就完成了花篮绣。
针法立体多边绣步骤描述
立体多边绣的针法如下(见图三):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布面,从第2点扎下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从第4点扎出布面,完成2-3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3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扎出布面,完成3-4的施绣(见图六)。接着从第4点扎进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完成4-5的施绣(见图七)。接着从第5点扎进布面,从第7点扎出布面,完成5-6的施绣(见图八)。接着从第6点扎进布面,从第8点扎出布面,完成6-7的施绣(见图九)。接着从第7点扎进布面,从第9点扎出布面,完成7-8的施绣(见图十)。接着从第8点扎进布面,从第10点扎出布面,完成8-9的施绣(见图十一)。接着从第9点扎进布面,从第11点扎出布面,完成9-10的施绣(见图十二)。接着从第10点扎进布面,从第12点扎出布面,完成10-11的施绣(见图十三)。接着从第11点扎进布面,从第1点扎出布面,完成11-12的施绣(见图十四)。接着从第12点扎进布面,从中心0点扎出布面,完成12-1的施绣(见图十五)。接着从第1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扎出布面,完成0-1的施绣(见图十六)。接着从0点扎进布面,从第9点扎出布面,完成0-5的施绣(见图十七)。最后从中心点0扎进布面,并在布的背面钉牢收尾线头,整个立体多边形就完成了(见图十八)。
步骤描述
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
布面,从第2点扎下
布面,从第3点扎出
布面,完成1-2的
施绣。接着从第2点扎进
布面,从第4点扎出
布面,完成2-3的
施绣。接着从第3点扎进
布面,从第5点扎出
布面,完成3-4的
施绣。接着从第4点扎进
布面,从第6点扎出
布面,完成4-5的
施绣。接着从第5点扎进
布面,从第7点扎出
布面,完成5-6的
施绣。接着从第6点扎进
布面,从第8点扎出
布面,完成6-7的
施绣。接着从第7点扎进
布面,从第9点扎出
布面,完成7-8的
施绣。接着从第8点扎进
布面,从第10点扎出
布面,完成8-9的
施绣。接着从第9点扎进
布面,从第11点扎出
布面,完成9-10的
施绣。接着从第10点扎进
布面,从第12点扎出
布面,完成10-11的
施绣。接着从第11点扎进
布面,从第1点扎出
布面,完成11-12的
施绣。接着从第12点扎进
布面,从中心0点扎出
布面,完成12-1的
施绣。接着从第1点扎进
布面,从第5点扎出
布面,完成0-1的
施绣。接着从0点扎进
布面,从第9点扎出
布面,完成0-5的
施绣。最后从中心点0扎进
布面,并在布的背面钉牢收尾线头,整个立体多边形就完成了。
挑花(花瑶挑花)绣线与绣布规格概念定义
(1)
绣线由6股线组成,取线的时候是一股一股抽出来,穿一股到针上对折即为2股。绣布的规格不同,
格子的大小也不同:14CT是说一英寸(2.54厘米)有14个
格子,一般用2股线绣
格子、1股线勾边,用26号针绣;11CT是说一英寸(2.54厘米)有11个
格子,一般用3股线绣
格子、2股线勾边,用24号针绣。不做特别说明的一般都是14CT,用2股线绣
格子、1股线勾边。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技艺特点/特色
望江
挑花技艺以农家自制的
粗布为底,经纬纱线垂直相交,
纹样走向横平竖直、骨骼严谨。采用
中国典型的
构图方式——散点透视,把对生活的
技艺和对生命的感悟在同一时空中结合起来,灵感来源于自然生活,又区别于天然状态。可见
挑花图案是将情与美统一的产物,在造型、布局、
色彩等方面处处
表现出灵动的,无拘无束的
创作心境。
湖北黄梅
挑花由于受到
楚文化的影响较多,呈现较明显的暖色调特征,在深
青色的
底布上多用大红、
玫红、
粉红彩色
绣线挑绣,显得热闹非凡、
华美夺目。而望江
挑花中大量的配色是青白相配,以素白或
青色为底,很少追求浓艳的
色彩,注重
色彩的对比形成的强烈视觉刺激,展现的是望江人
高雅、清淡的审美喜好。望江
挑花这种多以冷色为主调
淡雅秀美的
色彩特点,毫无矫揉造作,蕴含无穷的趣味和深邃的意境。冷色调的
白色、
青色组合尤其能
表现出
中国人典雅柔美、含蓄温和的审美情调,同时也是“清白传家”“一清二白”的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苗绣柳富型刺绣片区特点/特色
柳富型
刺绣片区位于清水江中游,分布在剑河县境内的村寨,区域面积较小。在
纹样上不及其他类型丰富,变化也较少,动植物和人物极少出现,以简单的几何形
纹样菱形、
回纹线条多见。工艺上运用了
金属一锡,称为“锡片绣”,制作上将锡反复多次地锤制成像纸一样薄的片状,再剪成1毫米宽的细丝来代替
绣线进行
刺绣,这种工艺在制作上非常
费工费时,制作出来的绣品在分量上也较其他类型的绣品沉重。
苗绣周溪型刺绣特点/特色
周溪型
刺绣的片区与巴拉河型的西面相邻,分布在凯里、丹寨、麻江、雷山四县(市)相毗邻的地区。
纹样特征与柳富型相似,多采用独立的
几何纹进行多次重复排列,具体
几何纹样有井字纹、
万字纹、三角纹、井字勾
云纹、三角齿状
太阳纹。工艺上有独特的丝棉贴绣,此工艺中用到了与都柳江上游型相同的
绸料——
丝绵纸,不同的是先将
丝绵纸染上各种
色彩备用,通常一个花纹一个色,再将花纹贴于绣面上,最后用马尾
丝线锁边固定。
锁边所用的马尾
丝线是其他类型的工艺中没有的,制作方法大致是将一根
丝线分成两股,取一股与极细的马尾丝缠绕成
绣线使用,由于每一根
绣线都要单独进行加工,工艺上特别
费工,难度也很大。
水族马尾绣马尾绣特点/特色
从材料质地上来讲,马尾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马尾质地较坚硬,水族妇女将上好的马尾编入细密的
白色绣线中做芯,让
绣线更加牢固,用编有马尾的
绣线制图案的边缘轮廓,
转折处棱角分明,并且线条流畅不易变形。再加上马尾不易腐蚀,更利于绣品的经久耐用与保存。在水族地区,早期的马尾绣背带用两三代也是常有的事情。
满族刺绣满族民间刺绣特点/特色
刘雅梅不仅
刺绣技艺高超,而且谈起满族民间
刺绣也头头是道。她在谈到满族民间
刺绣材料时认为:满族民间
刺绣的材料很讲究,
底布采用软锻,
绣线为极细、极易折断的
蚕丝,颜色丰富多彩,能根据所绣作品不同
绣线股数也有所不同,如作品《清明上河图》中店铺的伙计只用很细的一股线完成,而远处的桥则使用3股线甚至5股线来呈现。
满族刺绣绣线特点/特色
这
花线有粗细之分,缎绣常常要将
丝线破散,劈成多根,绣出的图案精细异常。
棉线可以单根用,也可以合并多根使用,成为粗线,在
底布上覆盖力强。
苗绣苗绣绣线特点/特色
2.
绣线是苗绣
色彩的主体,它虽然没有
衣料、绣布的
色彩面积大、颜色单一沉着,但
绣线是苗绣造型技法的唯一支撑,任何苗绣
技艺的物质基础都归于
绣线这一主体上,苗绣
纹样是靠
绣线排列出一组组不同色性的造型,
色彩斑斓就是因
绣线而产生。
绣线有红、黄、蓝、绿
深浅轻重各个不同的色域,如此丰富的色线经苗家绣女的巧手搭配便成为一方颜色好看的绣片。
绣线有粗细之分反映在
色彩上就有稳重与轻灵之别,不同质地的
绣线有不一样的
色彩感受,一般
平绣的花纹大多用较细的线,这些线排列起来颜色平滑而润泽,线与线之间不会产生过度的
阴影。绣在鞋上的
纹样则用麻制的色线,粗线给人的
色彩感受与
细线大为不同,
麻线是吸附光线的质料加上线体粗壮稳重之感便油然而生。
水族马尾绣马尾绣色彩搭配特点/特色
多种高纯度
色彩的搭配,对于作品的创造者而言是对其
美感的考验。
色彩的搭配法则,一般
色彩越少,搭配起来就越简单,反之则难以驾驭,因为它们之间会产生较多不易搭配的对比色(色相环内距离为120°左右的
色彩)和补色(色相环距离为180°的
色彩)。马尾绣的绣品中基本上都有黄、紫、绿、蓝、
红色的出现,
红色与
绿色、
紫色与
黄色互为补色。这种
色彩搭配在
中国传统艺术中较少发现,与
中国传统文人墨客提倡的素雅之美背道而驰。而在
中国民间艺术中,人们却喜爱这种浓重的
色彩搭配。经过长久的实践和长期的经验累积,这些民族逐渐掌握了互补色、邻近色的搭配规律,对
色彩进行了协调。各民族民间艺术所使用的协调方式不尽相同,而水族马尾绣的协调方式更为合理、更为聪颖,也更为直接。首先马尾绣绣法,就是一种对于互补色、邻近色的协调方式。马尾绣是先用
白色的
丝线缠绕马尾,制作出
绣线,用其勾勒出外形,再用多种高纯度的
丝线在图形中填心。这样的制作过程,从
色彩的角度而言,实际上是用一种无色相的颜色(黑、白、灰、金、
银色)对表现对象进行勾边处理,将图形中的多种颜色加以区分,缓和多种颜色出现的违和感。这种方式非常简单易学,并且不会对图形造成过多的影响。其次是改变其中一个颜色的面积。在马尾绣常用的几种颜色当中,基本上绣品大部分面积都是以
红色为主,
黄色为之呼应,
绿色、
蓝色为之点缀,主次关系清晰明了。经过以上方法的处理,在近观马尾绣时,明显能够感受到所用
色彩的浓重、秀丽,以及
色彩关系的细腻,给人以细致、多彩的视觉感受。
针法扣针绣特点
扣针绣线迹平贴,细如发丝,多用来表现鱼鳃、须发、藤草等细长线条的纹样。扣针绣的弱点是不能隐藏针眼,不宜完成大面积纹样,所以常常用来作为辅助针法使用。扣针包含了跳三针。扣针绣针针相扣,俗有“一芝麻三针,蚂蚁跳三针”的说法。该针法针长越均匀,针脚越小越好。
针法齐针绣特点
其绣法特点是将绣线平直排列,每一针的起落都在纹样的边缘,针迹均匀平行,不得露出绣布,针脚不得重叠,沿着纹样的轮廓走针,针迹越整齐,效果越好。齐针绣可形成光洁平整的色面,适宜表现面积较小的纹样。齐针绣一般用单色线,同一纹样中各层之间可以使用不同色线,各层之间不得相掺。
针法掺针绣注意事项
(1)掺针绣的起针可以把线头留在绣布纹样表层,之后绣线会将其自然遮盖住。后针由前针的中间掺出,由里向外作放射状排列。主要特点是顺针灵活,达到色彩柔和的效果,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均可,多用于大型花的纹样绣制。(2)除第一层外,其他层进针出针点要交错,以保证针迹长短相掺。(3)短针不超过虚线,长针超过虚线的二分之一。(4)每层相互交错的长、短针的长度不要相等。(5)凡是掺绣,针法和线路一定要顺从纹样的形状,线条该斜则斜,该直则直。(6)绣制过程中一定要将纹样的实线遮盖住。
针法扭针绣注意事项
(1)线条应粗细均匀,松紧适度。(2)拐弯处和结头处要使用固定针,即到拐弯处和结头处时锁针,然后重新起针,以免拉成直线。(3)注意调整好进针、出针点,以保证绣线绣出的纹样平顺、整齐,不露出纹样的线迹。
针法掺针绣绣线注意事项
绣前必须备齐三四种同一色系不同色阶的绣线,这样绣好以后,才能达到生动的晕色效果。
针法单钩绣注意事项
(1)走针时不能压着线条走,要从线条的侧面走,以便保持画面整体的清洁和不露痕迹。(2)绣线始终与走针的方向保持一致。(3)绣到纹样转折点时,必须使用固定针再重新起针。(4)在钩绣的过程中,拉线不能一气呵成,必须巧用针头使每一个小孔中间留出均匀的空间,形成链子扣。
注意事项
这里要注意
绣线的
斜线是呈45°的方向绣,也就是3、4、5三点是三角形的顶点。这样绣就会在两边出现整齐的
斜道,左右两边同步绣好,这正是
羽毛绣省时快捷的特点。
注意事项
在绣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组“卐”字的
纹样,一般情况下是绣完一个字以后再绣另一个“卐”字,也可以将“卐”字和其他
针法结合起来用,更会锦上添花。多种
绣法运用时
绣线的颜色一定要选配得当,突出主题(主体的线色要鲜艳),这样才能层次分明,美不胜收。
针法打籽绣注意事项
(1)拉出全线,左手中指抬着绣布,左手食指和拇指握住线根部的一端。(2)将针由绣线的外侧向内侧绕动,左手不能放松绣线。(3)根据打好针的大小,决定绕圈的次数。(4)选择合适的地方固定针。
注意事项
(3)在绣制过程中,
绣线不要拉得太紧,否则容易造成绣片不平整,暴露绣布,影响绣品效果。
蒙古族刺绣袼褙注意事项
使用丝绒布料时需要注意的是,丝绒面料柔软,
刺绣时易滑动,容易走样,绣制的
底样稍大时,
绣线会较长这时往往出现
起针和
落针时出现上下不整齐,歪斜现象。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影响整个作品,
刺绣者需要在丝绒布背面贴上
棉布,这种布称之为“袼褙”。
针法架绣注意事项
(1)绣制过程中绣线交叉的方向要保持一致,即上面的二分之一针如果是左下到右上,就永远保持这个方向。(2)在架绣过程中不能在任何地方将绣线打结。(3)在绣制过程中,绣线不要拉得太紧,否则容易造成绣片不平整,暴露绣布,影响绣品效果。
蒙古族刺绣锁扣针针法
褡裢边缘使用锁扣针,俗称“
锁边”,包括丁字锁扣针和波浪锁扣针。一是丁字锁扣针:从一点刺出,第一针落脚在
起针斜前方,第二针从第一针
起针旁刺出,穿过第一
针线迹,轻拉
绣线,使第一针针剂形成直角,以此类推,形成丁字纹长线,也常用于
缝纫。二是波浪锁扣针:与丁字锁扣针
针法相同,不同的时垂直线迹
运针排列整齐,不露绣底,垂直
落针针脚形成
波浪形。锁扣针是在环圈纹单元结构内,最初用于
织物边缘,固定
裁剪过程中破坏的
经纬线,防止
纱线脱落,后用于
刺绣装饰边缘,也用于
枝蔓装饰。波浪锁扣针是蒙古族
刺绣常用
针法,固定、装饰绣品边缘,使用彩色
绣线,每个单位距离使用一种颜色,使绣品轮廓
色彩艳丽。
针法
平针是最基本的
针法之一,根据图案的走势平行排线,每一针的起落都在
纹样的边缘,主要依靠
针脚的长短变化构成
纹样。使用
平针绣时,要求
线迹长短合适,
绣线平直排列组成
纹样,针迹平行,均匀规整,面平边齐,不露地、不重叠,呈现光洁平整的色面。这是
京绣用得最多、最普遍、最简单的
针法,是学习
京绣技艺的入门功夫。比如
清朝官服上的
补子,采用的都是
平针技法。绣品颜色需要有变化的时候只要
套色,这样才能绣出不同颜色间的层次感。比如绣一朵花,要先做梗,再做叶,最后做花。顺便说一下,在
京绣里的配色上,
主花一定是
红色的,即便是红
缎子上也要配
红花。这是
京绣的秘诀。
水族马尾绣马尾绣针法
(一)马尾绣是水族地区最古老,同时也是具特色的
刺绣工艺。具体
针法是:将二、三根马尾用
白色绣花线缠绕,制作成马尾线。然后将马尾线盘在已描绘好的图案上,同时用穿有
白色绣线的针将马尾线固定在绣布上。绣好了马尾线,图案便绣制完成了。
苗绣平绣技法针法
平绣技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排线均匀不露绣底,而考验绣者能力则据物象而安排线的走势,
落针和
起针都在轮廓边缘,这就要求
绣线松紧有度平整光滑。
蒙古族刺绣盘针法针法
(四)盘
针法:此
针法主要是用于刺绣男靴的
几何纹样。盘
针法的特点在于强化
纹样的线条,有突出立体感。盘
针法需要除了
丝线以外的两根
绣线和两根针,这里常用五号针做盘绣,一根线在
底布纹样向后退进,另一根线则在表面上来一针时盘绕一次针,退针时把盘绕好的
线圈的里面固定好,绣出的
纹样不漏针眼要针针相连。
彝族(撒尼)刺绣彝族堆绣针法针法
彝族
堆绣并没有出现堆、贴技法,主要以手工
刺绣为
表现手段对图形进行立体式的塑造,其基本特点是手工
刺绣和浮雕效果。具体看来,
堆绣的
针法主要有3种:第一,扣花绣,顾名思义就是环环相扣之意,扣花绣是
堆绣针法里面较为常用的一种,
绣法相对简单,其基本
针法特点是第一针从
布料背后穿出,在相应的位置绣下第二针,
针线不拉紧,然后第三针
从前两针的线中穿过,再绣第四针,依次类推。扣花绣主要用来
表现作品的外框、花纹的茎叶和
图样轮廓线,与
布料形成一种虚实的过渡关系。第二,堆花绣,该
绣法是彝族
堆绣工艺里面最主要的
针法,同时也是最复杂和最重要的
针法,是
堆绣针法的精髓。其
针法特点是第一针从
布料下面穿刺而出,左手压紧
绣线,针从线的下方穿过,缠绕一圈,从面料上面刺下,针不穿完,约刺入三分之一,再根据
图样的需求,水平穿刺而过,线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结。该
绣法针脚密集,主要用于
表现图样的核心部分,如
花蕊、
花瓣,
刺绣过程中要注重
针法齐整,在线与线的交缠中形成一种立体感和秩序感,并根据
图样色彩的变化选择适合的
绣线,
表现色与色之间的一种过渡感,绣品具有
色彩分明的层次感。第三,装花绣,也即“装点花纹”的
绣法,该
绣法在
堆绣工艺早期较为常用,目前较少使用。按该
绣法的
针法来看,属于平绣
针法,主要是用来
表现图案的中心部分,行针根据图案的内部结构特点,注重
绣线相互之间的连续性。
针法
平针绣;
绒绣的基本
针法有十余种,常用的有
平针、
长短针、
柳针、
回针等。
针法的具体运用没有硬性规定,根据
纹样的不同,选择不同的
针法。
平针是
刺绣最基本
针法之一,又叫“
直针”“
齐针”。做法是将
绣线平直排列,组成块面,每一针的起落点均落在
纹界的边缘。要求
线迹平行、均匀平直、平面边齐、不能重叠、不能露底。在
花瓣、
叶片、
枝蔓等
纹样重叠或相连之处,常空出一线距离,露岀绣地,以示分界,俗称“水路”。水路要求空得整齐均匀,一条整齐的水路,就像是一根粗细均匀的勾边线。
绣龙鳞、
花瓣等重叠图案时,先绣叠在上面完整的
纹样,再绣下面的
纹样,而让水路留在下面的
纹样上。边缘线一定要绣得整齐均匀,以保证
纹样轮廓的清晰正确。因此,所造成的
刺绣图案效果平整光亮,边界分明,
色彩对比强烈。
绒绣讲求的是“齐”“巧”二字,也就是
针脚要均匀细致、排列整齐。由于
绣线和布料均为真丝,在绣制时还要讲究“顺丝
顺线”,这样才能完美
表现出
丝线本身对光的折射,使作品富于光泽和
质感。在
京绣的作品中,
平针绣所占的比重很大,它多用来
刺绣花卉之类。
锡伯族刺绣平绣四字要诀针法
平绣有“匀、平、齐、顺”
四字要诀。“匀”是指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不能疏密不均,要均匀;“平”是指整个绣面要平整,不能露底,不能有线条
交织的现象;“齐”是指起针与
落针均不能露粉线或出粉线,不能参差不齐,必须整齐一致地落在粉线上;“顺”是指
绣线的
丝理要方向一致不能有埋线的现象。
苗绣施洞平绣技法历史演变
近代以来,机制布、机制绸缎在黔东南广泛应用,施洞一带的
平绣绣片几乎用的是
丝绸绣底,
平绣工艺也随之发生一些改变,光滑的绸布与闪光的
丝线,使苗绣由粗犷向细腻靠拢。
平绣技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排线均匀不露绣底,而考验绣者能力则据物象而安排线的走势,
落针和
起针都在轮廓边缘,这就要求
绣线松紧有度平整光滑。施洞
平绣大体可红、蓝两种,一般“袄缎”均不
锁边,而“红绣”的主要
纹样都
锁边。当蓝、红二色的绣片缀在蓝紫、黑紫的衣服上即刻产生
红色华丽、蓝色冷艳的色彩效果。
苗族织锦、侗锦锁绣技法传统工艺
锁绣是一种古老的
刺绣技法,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广泛运用。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技法主要是锁绣。锁绣在苗族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部分地区用作主要
显花技法外,大部分地区用作边缘配花和
锁边。锁绣有双
针法和单
针法两种。双
针法即在
刺绣时双针同运,所用
绣线一粗一细,粗线作扣,
细线穿扣扎紧,反复
运针,形成图案。单
针法则只以一针一线运作,每插入一针作一个扣,针从扣中插入,形成一环紧扣一环的纹路。双
针法形成的锁绣纹路与单
针法相比更加牢固贴于底布。双
针法至今在雷山、台拱一带还十分流行,黄平重安江一带、台江施洞一带就是以双
针法锁绣
纹样花边,形成具有特色的
纹饰风格。丹寨古装衣背上的传统浮萍纹、团花纹就是双针锁绣的结晶。罗泊河两岸的苗族、安顺一带的苗族则常以单针锁绣法构成
花卉的
骨架,再配以其他技法完成
构图,
纹样呈流线型,古朴典雅。
苗族织锦、侗锦戳纱绣特色介绍
戳纱绣民间普遍称为“
挑花”“穿纱”“架纱”,是苗族
刺绣中使用最广的一种技法。
戳纱绣是以方针线或一绞一的直纱作为绣底,依据绣布的
经纬线入针,不像平绣那样有事先描绘好的纸模,完全不用底稿,或凭借记忆或主观
创造,图案早已成竹于胸,且极具对称性、平衡性、抽象性。图完全根据绣布宽窄在大脑中拟好大致
纹样,然后计算
经纬线运针,有规律地按照纱眼而数纱、顺纱用色
丝线戳纳成纹。
戳纱绣的
针法变化多端,有“长串针”“短串针”“打点针”三大类。“串”,是指
绣线在纱底
经纬线上按一定的规律缠绕
戳纳的方法;“短串”是每隔两三根
经纬线戳纳一针
花线。“长串”是按花纹和
色彩块面的大小,有规律地拉长色线的
针脚而戳绣。也有将长短两种
针法结合使用的。在黔东南的黄平、施秉、凯里三县市接壤地区,即重安江、谷陇、湾水以及旁海迤东迤北这一带,是
戳纱绣绣使用最广泛的中心地带,可以说整件衣服、
帽子、
裙子都是用
戳纱绣制作的,连用来背小孩的背带都是用的
戳纱绣。这种
绣法别具特色,工艺技巧高,
纹样多变,
色彩协调,鲜艳明快,极富艺术魅力。
满族刺绣绣制金鱼绣制方法
绣制金鱼时还需要特别强调从金鱼的尾部用虚实针绣制,线要劈得很细,可用到十六分之一丝,颜色要浅,
绣线自
鱼尾逐渐向鱼身处加密、加粗,颜色也逐渐加深,使
鱼尾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绣制鱼背时,用
施针将鱼背铺满,然后自鱼头鱼背部衔接处起针,按
鱼鳞大小自一侧,绣出一根0.5厘米长与背部线条垂直的
绣线,然后将线拉出
弧形,再从中间
落针锁住,以此反复运针,绣出所有的
鱼鳞。
满族刺绣锁链绣制方法绣法/针法
接下来紧挨第二针(即落针处)从图案上方向下落针,
绣线仍不要拉紧,使绣面的上方再次形成一个线套。然后,对应这个落针点沿图案外边缘往上做上手针,使绣针从第二个线套中穿出,将
绣线拉紧,形成第二个锁套。依此反复,直至绣满全部边缘,在图案边缘形成一条细密匀称的宽0.2厘米的
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