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明暗套色木刻”。西方的“明暗套色木刻”(Chiaroscuro woodcut)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明暗的不同,将同一个画面分别刻在两块以上的木板上(数量视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四块),再以深浅不同的油墨或颜色套印成画。所用颜色大多是深褐、淡褐、蓝灰或土黄,最明亮部分则留出白纸本身的颜色。这种套色方式可以使画面拥有三到四个不同的明暗层次,让画中人物及建筑带有比较明显的立体感,光线在画面中的走向也非常清楚。“明暗套色木刻”可能是从一种特殊的素描方法演变而来,这种素描用炭精棒在灰色纸上作画,高光用白粉点出。最早运用这种木刻方法进行创作的,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汉斯·伯格曼(Hans Burgkmair,1473-1531)。很多著名画家,如: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1520)、帕尔米贾尼诺(Parmigianino,Girolamo Francesco Maria Mazzola,1503-1540)的素描,也常通过这种方式复制成版画,以满足专业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对大师作品的需求。“明暗套色木刻”由黄、赭、黑三色套成,或者使用深紫、灰紫、淡紫等色相接近的颜色,总体来看,画面呈现出黑白灰的关系,而不是丰富的色彩对比。如汉斯·伯格曼的作品《突遇死神的恋人》、乌果·达·卡皮(Ugo da Carpi,1480-between 1520 and 1532)的作品《第欧根尼》。明暗套色木刻的特点是大面积的灰色运用和层层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