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拉锁绣概述
拉锁绣是我国最古老的刺绣针法之一(见图一工艺设计图稿),汉代就有广泛运用。它也是京绣基本并且常用的针法。它是在套叶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施绣套叶,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针针扣套形似一根锁链,因而得名。因绣出的线迹很像辫子,故又称“辫子股”绣。拉锁绣能增加底布的牢固度,可以绣成很有规律的线的排列,也可以绣成面(见图五),同时也可以表现所绣对象的肌理。拉锁绣易掌握,出土的汉代以前织绣品大多采用此种针法。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艺术概述
通过对众多保留下来的望江
挑花传统图案的收集、整理、复原,可以潜心体会望江
挑花艺术外化的图案视觉形式与蕴涵的文化内核之间的紧密联系;认识到
挑花图案对客观物象进行主观
表现的物化造型规律。可以了解
挑花图案造型形态与结构样式的概括、
提炼与组织、构成的思路与方法;掌握不同
针法的运用规律与转换原理;明晰
底布对
针法运用与图案结构、形态形成的帮助与制约;可以建立对
挑花图案形态特征的直观感受,深刻领悟望江
挑花图案“神到而形似”的造型精髓。同时,可以再次感受
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
挑花传统图案
古朴、典雅的视觉艺术魅力;感受望江
挑花艺术创造者们的匠心脉动;坚定传承、发展望江
挑花艺术的信心。
彝族(撒尼)刺绣彝族服饰纹样概述
彝族服饰的装饰
纹样十分丰富,其传统
纹样以
几何纹为主,动、
植物变形纹次之,写实的
花鸟图案纹则较少。各种
纹样的运用受其工艺手段的限制较大,概括起来,大体有这样几种传统的代表
纹样:
涡旋纹,多以镶补手法
表现,通常用来装饰
上衣的盘肩、衽边、
下摆等重要部位。姚安等地妇女盛装
上衣的衽边等处,有一块约1尺长、3寸宽的装饰段,上面镶有一组红、
黄色的
涡旋纹。麻栗坡、石屏等地彝族
女装都不同程度地使用
涡旋纹,有的
涡旋纹类似铜鼓上的
云雷纹。虚牙纹,俗称狗齿纹,由无数小的“△”组成,呈
锯齿状。常用于服装
边饰,多见于头帕两端和
袖口、衽边等处。石屏、开远、金平等地部分彝族妇女就喜在衬襟
坎肩的领弯周围镶补一圈虚牙纹。
火焰纹,流行于石屏、开远、金平等地,多用于装饰女上装的后摆、
衣袖、头帕等特定部位。喜用禳补手法,先用绿、蓝等色布剪好
纹样,尔后用红线
锁边,钉在
底布上,轮廓清晰,
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构思奇巧,造型均衡,如冉冉飘动的
火焰。
八角纹,是一种较常见的
几何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其他
纹样配合组成各种变化无穷的图案。在石林、弥勒等
挑花工艺比较发达的地区,
八角纹的运用随处可见。
虎头图案,用
云纹、
涡旋纹等
纹样组成,其概括性很强,彝族儿童戴的
虎头帽,就是以
虎头图案装饰,楚雄等地彝族男子过去喜穿
云纹虎头鞋。这种图案的出现可能与彝族的虎崇拜有关。龙图案,此种图案只在绿春、巍山等地彝族
女装上可偶尔一见。绿春
女装胸前的龙图案颇为精彩,以镶补手法为主,辅之以
彩绣,工艺也极为精致。
花卉图案,楚雄州各县
女装喜绣马缨花,滇西彝族多绣
茶花,此外,星星、
月亮、
蝶鸟等也是描绣的对象。这种图案的出现是在
刺绣手法
传人后兴起的,
花卉图案生动、逼真、细腻,讲求结构、
色彩等
美学因素。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艺术特色概述
当前关于望江
挑花的研究,在地域文艺特色、图案形式设计、艺术产品开发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关于望江
挑花底布与
针法形式的研究,大都是从
挑花图案形式的视域,探讨分析望江
挑花的
针法、
底布之间的耦合关系,解析望江
挑花底布、
针法两者之间的
美学表现关系,并将其与现代
十字绣绣品进行对比,探究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都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其对望江
挑花的“自身艺术特色”研究尚存在着相对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内涵”文艺发展的视域,对望江
挑花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为望江
挑花的精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雕补绣步骤描述
雕补绣:是补花堆绣当中较特殊的工艺。花片用凤尾纱、棉布、丝绸都可以。底布常用葛布和棉、丝绸。花布按图纸剪好并缅好毛边以后密锁在底布上,最后将需要雕空的底布部分顺针迹剪掉就完成了雕补(见图十四)。葛布当底布所剪去的地方葛布不需缅边,直接和花片一起锁,然后剪掉。如果用丝织物、棉麻布当底布,底布遇到雕空的地方就先完成缅边再和花片一起锁绣,最后一道工序才是剪。
针法京堆绫绣堆绫补花工艺步骤描述
堆绫补花工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备料:根据图案的设计要求,准备补花的花片,质地为丝绸、棉布(凤尾布)、麻等天然纤维。2.描样:先将图案一比一描在硬纸壳上,将描好的图案每一部分编上序号,并将各片剪成单独的纸片备用。3.开花:将单独的纸片按顺序一一放在备好的补花料上,并按纸片图案大小放出缅边份,一般是2毫分到3毫分,将放好缅边份的面料分别剪下,备用。4.拨花:按纸片图案将放出缅边份的补花片用浆糊将毛边缅向反向。5.攒花:把缅好边的花瓣(花片)按图纸组合成整体纹样,一般要用浆糊粘贴一下,放到底布上备用。6.针工:将攒好的花朵用扦补、锁补、绣补、棉补、雕补等针工固定在底布上,此过程也可以与京绣的其他针工穿插运用(见图七)。
侗族刺绣绣花鞋制作过程步骤描述
②用
浆糊将图案粘在所选用的
底布上,这里要注意的是,
底布下部分要留出一截方便将
鞋面和
鞋底缝合。
底布晒干,压平后开始
刺绣。
绣花鞋的
刺绣多为
铺绒绣。
铺绒绣为一种传统的绣法,是从江侗族妇女使用得最为熟练和广泛的
刺绣方法。不同于锁丝绣用各种线先围边绣出轮廓,
铺绒绣是将纸样用
丝线绣盖到其上面。
针法珠绣压珠钉绣步骤描述
压珠钉绣:将小珠穿好以后钉绣在大珠中心,然后再钉牢在底布上,这样不仅起到了绣缀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使颜色和光泽变化的效果(见图四)。
步骤描述
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
底布的背面,然后左手持线在针上从里往外绕两圈,也就是将线顺时针绕两圈,再把针在近线根处侧刺下,形成图四的第2处
入针点,右手将
绣线在
底布的背面拉紧,这时绷面就绣成一粒
线环,这就是“籽”,很有立体感,使“籽”固定就是“打”。如果想将籽绣得大一些,就要把
绣线多绕一两圈,就会打成“粗籽”或大颗粒的籽。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丝
绒线打籽,绣制前需将
绒线捻实,打出来以后才能更好地体现环籽的
质感。在
京绣中,这种
绣法只有
熟练工才能上手,
起针、
落针的
力道必须一致,
每个籽的大小和高低也必须一致,一般打成的一个“籽”只是比粗的
针尖大一些,每平方厘米至少要打上一百四十多个籽才能不暴露绣地。这种
不惜劳力、不计成本且十分精细的
打籽绣正是皇家贵族们御用绣品的首选
针法,
打籽绣的细腻、润泽,呈现出的立体感和
浮雕肌理效果也是宫廷后妃们始终追求和喜爱的。
步骤描述
先绣好
单瓣叶,再在
单瓣叶的基础上换一种颜色的
绣线,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上,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在第1点旁边的
布丝的第2点扎入布面,然后在单套圈的外围的第3点将针扎出布面,并将第二色
绣线绕针,拔出针后将第二套圈拉紧,并在圈外再将针扎向
布底拉紧,这样
双套叶绣就完成了。
针法刻鳞针步骤描述
其具体针法分如下三种:第一种:先在底布上画出弧形的鳞片,再用长短直针相套,外长里短,绣出外浅里深的鳞片(见图一)。第二种:先在绸布底上画出鳞片,再用齐针平绣的方法直接在底绸上绣出鳞片,鳞片间留出“水路”(见图二)。注意留出的水路一定要匀。第三种:先在底绸上用铺针绣底,再用缉线绣出鳞片的形状,就完成鳞片的绣法了(见图三)。缉线绣一般选用弱对比的绣线来绣,效果会更佳。
满族刺绣剪纸与刺绣步骤描述
枕头顶
刺绣许多作品的工艺过程是先剪出样子,或花或鸟或人,然后贴于
底布上,再实施
刺绣,将纸样包在
花线下面,最后,对关键的人物、
动物的
眼睛、口、鼻要用
毛笔醮墨来画,是名副其实的“点睛”之笔,因为这几个地方十分精微,用
针线是难以
表现的。这一技法可以说明
剪纸常常是
刺绣的花样,
剪纸与
刺绣密不可分。还可说明,
刺绣和笔绘可以结合。三是可以说明,当年的
刺绣随意性很强,打破了不同门类民间艺术的界限。
步骤描述
将
绣线的一端固定在
底布上,用针将线从第1点拉出
布面,从第2点扎入
布面,再从第3点针扎出
布面。接着将
绣线逆时针绕针绣成一个8字形,再在套成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第4点)扎向
布面,并从第5点
出针,同时顺时针方向
绕线形成8字。接着再在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的第6点
进针,第7点
出针,逆时针
绕线形成第3个8字形的
线迹。以此方法绣下去,
花芽绣就完成了。
苗绣打布骨过程步骤描述
①打布骨(即做
底布,魔芋碾浆,盖一层
白布粘一层魔芋浆,
白布要盖
几层,晒干或烤干)。
针法打籽绣步骤描述
打籽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的背面,然后左手持线在针上从里往外绕两圈,也就是将线顺时针绕两圈(见图三),再把针在近线根处侧刺下,形成图四的第2处入针点,右手将绣线在底布的背面拉紧,这时绷面就绣成一粒线环,这就是“籽”(见图五),很有立体感,使“籽”固定就是“打”。如果想将籽绣得大一些,就要把绣线多绕一两圈,就会打成“粗籽”或大颗粒的籽。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丝绒线打籽,绣制前需将绒线捻实,打出来以后才能更好地体现环籽的质感。在京绣中,这种绣法只有熟练工才能上手,起针、落针的力道必须一致,每个籽的大小和高低也必须一致,一般打成的一个“籽”只是比粗的针尖大一些,每平方厘米至少要打上一百四十多个籽才能不暴露绣地。这种不惜劳力、不计成本且十分精细的打籽绣正是皇家贵族们御用绣品的首选针法,打籽绣的细腻、润泽,呈现出的立体感和浮雕肌理效果也是宫廷后妃们始终追求和喜爱的。
步骤描述
4、描绘
画稿。将打印或手工绘制的图案放置于要绣制的
底布下,用毛笔蘸
浅色的墨水将托在下面的
画稿描在
底布上,使绣制时更为方便精确。描绘好坏也关系整个图案的成败。目前,有些绣庄也会用现代技术,将复杂的
画稿直接打印在
绣面上,省去绘稿的步骤。但对面料有一定要求,要根据具体情况操作。
针法垫绣步骤描述
垫绣的针法如下:将设计好的图形描在底布上,将图形的周围用巩针或柳梗绣绣一圈轮廓线,再用平针绣满一层芯线作为垫底绣,如图二所示,然后再在底绣上平绣外层。要注意外层的平绣排线的方向和芯线绣方向不同,这样绣线因错位而互相衬托,更能表现垫绣的立体厚实感。如果需要再高一点,可以加绣第二层芯线或第三层芯线,但排线的方向也要错位,一纵一横为最好。要想垫绣完后更加有立体感,也可以先用细白棉线、用废的线头及天然棉絮作为打底物,垫在图案的底层,然后用铺针或长短针稀疏地将垫物固定在底布上,再绣最外面一层,这样就会达到更有凸出感的立体效果。
针法花芽绣步骤描述
花芽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上,用针将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再从第3点针扎出布面。接着将绣线逆时针绕针绣成一个8字形(见图二),再在套成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第4点)扎向布面,并从第5点出针,同时顺时针方向绕线形成8字(见图三)。接着再在8字形的二分之一处的第6点进针,第7点出针,逆时针绕线形成第3个8字形的线迹(见图四)。以此方法绣下去,花芽绣就完成了(见图五)。注意布的正面是45°斜向左右8字形的线迹(见图六),而绣花布的反面也是同样八字形的线迹,只不过是倒的汉字八。此针法用粗线绣效果好(见图六),细线效果不明显(见图七)。
针法双套叶绣步骤描述
双套叶绣的针法如下:先绣好单瓣叶,再在单瓣叶的基础上换一种颜色的绣线,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在第1点旁边的布丝的第2点扎入布面,然后在单套圈的外围的第3点将针扎出布面,并将第二色绣线绕针(见图一),拔出针后将第二套圈拉紧,并在圈外再将针扎向布底拉紧(见图二),这样双套叶绣就完成了(见图三、图四、图五、图六)。
苗绣贴花锈步骤描述
贴花锈:主要用
布料来做成图案。先将图案用
剪纸剪出贴在
底布上,然后再将
贴布的
布料剪成比
剪纸图案稍大的布,再将
布料覆盖在
剪纸上,按照
剪纸大小卷边,用线按照图形轮廓固定。通常会沿着轮廓压
彩线或者继续在上面
刺绣,从而起到装饰的效果。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绣补步骤描述
绣补:将拨好、攒齐的花片用粗针脚大体固定在底布上,然后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不要打圆结子,上、下递几针就可以固定了。选用的锁线的颜色要与花片有反差,明度略深二三度或色相有点对比最好,这样绣补完毕后就很显绣活。步骤是从第1点将绣线从底带出布面,从第2点扎向底布接着从底布的第3点出针扎向花片的第4点,然后再从花片的第5点扎出,这样就完成了两针(1-2、3-4)的施绣,以此类推扎绣下去就可完成缅补花边的绣工了(见图六)。
侗族刺绣从江侗族妇女刺绣材料步骤描述
对从江侗族的妇女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进行
刺绣是第一步,材料是
刺绣妇女施展高超
刺绣技艺的舞台,也是
刺绣表达的最终媒介,好的材料是工艺成功的一半。因此从江侗族的妇女在这个方面额外认真和谨慎。一般来说,从江妇女选择的
刺绣底布主要是亮布,绸缎以及自家手工纺织的
棉布,而绣线一般都是
丝线为主,有些是自染的,有些是在集市上购买的。
蒙古族刺绣刺绣用浆糊步骤描述
纸张的使用对初学者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刺绣时会用到的
纸张种类基本为三种:一、普通白纸,普通白纸是
刺绣者用来画图稿。二、复写纸,
刺绣者是用手写单面复写纸,主要有
蓝色、
红色两种,是在
纸张的背面涂上一层
蓝色或
红色的染料而形成的复写效果。多为初学
刺绣的人所使用,因为还没有练就熟练的画工,所以需要复写纸去
描画图案稿。首先在绣布上铺一层复写纸,再放上图案用笔重新重重的描一遍就会在绣布上留下印子,使用复写纸
描画时要精确不然会弄脏绣布。三、
牛皮纸,
牛皮纸是一种包装所使用的材料,呈
黄褐色,因为
牛皮纸具有很好的
拉力,耐破度好,抗撕裂,绣制时很实用的
纸质。把
图样画在
牛皮纸后,小心
剪裁后用糨糊贴在
底布上
刺绣,一般初学者用纸画底样较多。到
刺绣技艺熟练之后,会在
底布上直接用笔画底样。不过,现在的有些蒙古族妇女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立体的效果,还是会用纸画底样,把纸垫绣在图画里,这样的
刺绣图案更加突出富有立体感。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棉补绣步骤描述
棉补绣:又称棉补豆、绫补豆,就是用补花片包住棉花扦缝在底布上的堆绫工艺。备料除备天然纤维的补片外还要备天然棉花,不要人造膨松棉。天然棉花纤维松软容易放进棉包里,可以塞实。棉包做成黄豆、绿豆大小,非常小巧可爱(见图八、图十三)。步骤如下:按图纸将花片周围放出2-3毫米,然后剪下成为棉补的花片,放在底布需做棉补绣的地方(见图九)。一边与底布缝数针,然后将花片翻向缝线的位置(见图十),形成一个盖,将棉花团塞进去(见图十一),用与花片同类色的绣线将花片的毛边顺边暗扦在底布上,同时将棉花团扦进花片里(如果棉花塞得不够鼓可以一边扦一边加塞棉花直到塞鼓为止),扦完最后一针就完成棉补绣了,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棉补豆了(见图七的葡萄珠和图十三棉补绣)。
苗绣刺绣工具步骤描述
1.材料①
底布②彩色
纱线;③特制针(一头大,一头小,针中间扣有洞通于针的两头);④圆竹圈两个。
蒙古族刺绣翁牛特蒙古族刺绣工艺步骤描述
每个
刺绣者都会根据自身的习惯和熟练程度,有自己的一套绣制工艺的流程及步骤,但基本顺序是大同小异。制作一件翁牛特蒙古族
刺绣品时需要以四个工序来完成。第一步,准备工作。备好
刺绣过程中所需的工具与材料,这是首要的环节,不管缺少哪个
刺绣材料或工具的话就无法开始
刺绣。第二步,选稿。根据
刺绣的品种、图案、
针法等主要题材选取合适的
底布。绣制的题材确定之后,根据主题进行画图稿,此步骤绣制者多会自行
创作,表达其思想感情。第三步,
配线,也是至关重要的工序。
绣线颜色多样,有粗有细,按照颜色规律、
画稿需求,搭配
绣线的颜色,做好
配线工作对于整部
刺绣成品来说是点睛之笔。最后一步,
刺绣。这一步是绣制
刺绣品的重中之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根据题材的特征,灵活运用多种
针法操作,需要
刺绣者全身心的投入,双手配合一针一线细密有度、
针脚长短适中,是对
刺绣图案艺术性的二次
创作。
满族刺绣克东满族民间刺绣步骤描述
克东满族民间
刺绣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一是图案设计。克东满族民间
刺绣的作品十分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
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叙述;图案
色彩配合充分体现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是根据设计和
创作意图选用最有
表现力的原料、
绣线、
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为着手
刺绣做好准备。三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到所选择的面料上,要求图案勾描准确,线条清晰,绣面洁净。四是将描绘好的
底布上到布箍上,调整好绣布在布箍上的松紧度,保持平、直、紧状态,以便
刺绣工作正常进行。五是开始
刺绣工序,将提前设计的图案运用工具、材料
表现在
布料上。六是补充完善,绣品完成后要进行
修剪线结、去除污渍、熨烫整理。最后一步便是进行整理、装裱。
满族刺绣绒绣技法步骤描述
绒绣与其他
绣法不同之处更在于它的绣针,是用特制的线空和针尖很近的针(缝纫机针)或经过改装的医用药针来绣制。如使用药针
刺绣,一般要根据图案选择针的型号,中号针比较常用。然后,在距针尖0.2厘米处凿出一个针眼,把一根头发系到线上,从针头的上方按注药孔穿入发丝,再从针眼处拉出,将
绣线带出针眼,线拉出后在针尖一端露出约5厘米的
线头。绣制时可根据图案的花色和选用
绣线的粗细,同时配置几根型号不同的针,分别穿入不同颜色的
绣线,以备绣制时使用。采用
绒绣技法绣制作品时,要从绣品的反面
运针,在描绘
画稿时
底布正面的图案要特别清晰,以确保在反面能够看到隐约的图案。
针法掺针绣步骤描述
掺针绣的针法如下:掺针绣用深色或浅色的绣线绣起都可以,一般情况下从浅色绣线绣起。先将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布面,接着扎进第2处,从第3处出针,要一针长一针短,同时要注意边缘线一定要与图案的边缘绣齐(见图一)。浅色线绣好后,用稍深的线开始向里插绣,两头都是长短针施绣,长针正好插向浅色线的短针,短针正好插向浅色线的长针(见图二)。最后使用另一种较深的绣线一头做长短针,另一头随图案的边缘线绣齐(施绣时长针插向颜色稍深的线的短针,短针插向颜色稍深的线的长针)。拉线施绣时一定要绣平整,不要太紧也不要松驰,要求和平绣一样,齐、平、光,达到生动的晕色效果。
针法梯形锦绣步骤描述
梯形绣的针法如下(见图二):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的背面,然后用针带线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第1点入针,从第4点扎出布面,这样就完成了1-3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5点扎进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完成4-5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2点进针,从第3点出针,完成2-6的施绣(见图六)。接着从第3点做柳梗绣或缉针绣,绣到第4点将此弧形线针绣完(见图七)。接着从第4点扎入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见图八)。最后从第6点做柳梗绣或缉针绣,绣到第5点,这样就完成了直线和曲线结合的针绣(见图九)。图案的重点部分可以与齐绣、掺针绣、戗针绣、坝绣等针工结合起来用绣成平面,线和面结合,使绣面生动,更有变化。
针法平绣步骤描述
平绣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穿入针孔,并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从第1点扎出布面再从第2点扎向布底,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的平绣(见图二)。接着从第3点拉出布面,从第4点扎向布底第5点出针就完成了第二针的平绣(见图三)。以此方法绣下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拉绣线时要和布面齐平,施绣时不要将绣线拉得太紧,也不要将绣线拉得很松出现松泡现象。平针刺绣时不要露布底,出现空当,也不要有重叠绣的现象。如图二所示,一针接一针地绣,起针和落针都要落在图案的边缘,拉线要匀,绣线要拉齐边,排线要平,做到齐、平、光、亮。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扦补步骤描述
扦补:将拨好、攒好的花片用粗针脚初步固定在底布的位置,然后将扦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不要打圆结,上、下固定几针就可以绣牢。注意所选扦线的颜色要尽量与主花片相同,扦线常用的是白绣线。从第1点将扦线带出,接着从第2点入针第3点出针就完成了固定补片和底布的第一针扦活,照此方法一针一针扦下去,也就是一针针固定(见图四)。扦活在补片边缘绣线露得越小越好,越小越显得精细。
针法京堆绫绣针工补绣方法锁补步骤描述
锁补:将拨好、攒齐的花片用粗针脚大体固定在底布的位置,然后将锁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不要打圆结子,上、下递几针就可以绣牢。注意选用的锁线颜色要比主花片深一些,或者选用较深的黑色(见图十四)。方法是从第1点将锁线带出,接着从第2点扎向底布,同时将锁线绕针,从补片的第3点出针,这样就完成了固定补片和底布的锁活(见图五)。照此方法一针一针锁下去,就一针接一针补绣住花片和底布,同时也显露出锁活的工整。注意锁时进针脚要齐,长短要一致,手劲也要匀。
满族刺绣满族民间刺绣制作程序步骤描述
通过本书,人们可以知道制作一幅满族民间
刺绣的基本程序。满族
刺绣绣品的制作主要采用如下六个步骤。一是图案设计。满族
刺绣的作品十分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
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叙述,图案
色彩配合要充分体现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是根据设计意图选用最有
表现力的
布料、
绣线、
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为着手
刺绣做好准备。三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到所选择的面料上,要求图案勾描准确、线条清晰、绣面洁净。四是将描绘好的
底布装到布箍上,调整好布面在布箍上的松紧度,保持平、直、紧的状态,以便正常作业。五是开始
绣花,将提前设计的图案运用工具、材料
表现在
布料上。最后一步便是进行整理、装裱。
针法北京双面挑花步骤描述
双面挑花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上,用针将线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点(方块的中心点)出针,完成正面1-2和背面2-的施绣(见图二)。接着从第3点扎入布面从第4点出针,完成正面的3-和背面3-4的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点扎入布面从第1点出针,这样就完成了正面的4-和背面-1的施绣(见图四)。这样正面的十字绣(用双道线表示)和背面的十字绣(用虚线表示)都绣好了(见图五)。这就是双面十字挑的运针方法。
针法麻花绣单麻花绣针法步骤描述
单麻花绣的针法如下:选一种绣线穿好针鼻,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背面,将针线从第1点拉出绣布正面,然后从第2点扎进绣花底布,完成1-2的绣线,再以等距离的针距往前绗绣,如图一所示。接着,将另一种绣线(颜色要完全区别于绗线)的一端固定在已绣好的绗线背面,然后将针从第1处拉出布面,将线穿入已经绣好的1-2线中。接着将绣线绕穿3-4、5-6线段,绕的过程不扎向布底,只是在浮绣线的布面绕行,如图二所示。也可顺向绕,起到别样的效果(见图三)。绗针脚越密,麻花绣越密。反之,绗针脚越大,麻花绣就越大。一般适中为宜,绗距在0.3-0.4厘米为最好。
步骤描述
先将
底布上
绷子,绷紧,使其平坦。将
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布的背面缝几针,将
绣线一端固定在
绣布上,然后将线从第1点拉出
布面,接着按顺序扎入第2点,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然后将针从布的背面从第3点拉出,第3点
出针处正好是第1-2点的二分之一处,民间称为
倒半针。接着将针扎向第4点,这样就完成了第3-4的第二针。再从第5点将针拉出
布面,第5点是第3-4点之间线的二分之一处。这样重复下去,就完成了。由于每一针都是
倒半针绣,这样
绣线就有了重叠的
浮雕立体效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
绣线必须始终甩在左边
施绣,不要左右都甩,否则会失去有规律的重叠效果,绣好的
柳梗绣也无光泽。
蒙古族刺绣袼禙制作过程步骤描述
第三,袼禙:又称“
裱褙”。蒙古族
刺绣没有
绷架,把
底布用糨糊粘贴成硬布片,方便拿在手中
刺绣,制作过程叫“打袼褙”。打袼褙的程序很重要,糨糊稠稀适中,方便黏合,在一块平整的
木板上铺展
底布且背面朝上,均匀涂抹糨糊,未干时粘上一层
棉布,根据需要确定粘粘层数。始终保持袼禙平整无褶皱,晾干即可使用。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穿好针,然后将
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背面上、下递几针(可以多递几针),目的是将
绣线的一段固定在
底布上,代替打结的作用。然后将线随针从第1点拉出
布面,从第2点扎向
底布从第3点
出针,从第3点将针拉出三分之二的
针距,不要完全拉
出针。要注意第3点和第1点的距离要留出1-2根
布丝的距离,然后再将线从第3点顺时针方向
绕线,线
绕针时不要太紧,过紧的话以后拔针时不好拔,太松的话将来
绕圈就会出现松散的圈,影响美观。所绕的距离相等于2-3之间的距离,多绕一两圈也可以,多绕以后将来出来的
结子花瓣可以弯一些。将圈向第2点拉,要拉紧,这样松手以后,所绕的
线圈很自然地平浮在
布面上了。最后一步,将
针尖在第4处扎向
布面。注意第4处和第2处也要有一两个
布丝的距离,将针和
绣线完全拉向
布底后就完成了
结子花绣的全过程。
针法扣锁绣步骤描述
扣锁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布的背面,然后用针将线拉出布面,从第1点扎入布面,从第2点扎出布面(见图三)。接着从第3点扎入布面,从第4点扎出布面(见图四)。以此方法依次施绣下去(见图五),一直施绣到图案的末端(见图二、图六)。做扣锁施绣时,要一针接一针施绣,不要露底布,要密锁,但线与线不要重叠,要平密。
针法柳梗绣步骤描述
柳梗绣的针法如下:先将底布上绷子,绷紧,使其平坦。将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布的背面缝几针,将绣线一端固定在绣布上,然后将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接着按顺序扎入第2点,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然后将针从布的背面从第3点拉出,第3点出针处正好是第1-2点的二分之一处,民间称为倒半针(见图一)。接着将针扎向第4点,这样就完成了第3-4的第二针。再从第5点将针拉出布面,第5点是第3-4点之间线的二分之一处(见图二)。这样重复下去,就完成了。由于每一针都是倒半针绣,这样绣线就有了重叠的浮雕立体效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绣线必须始终甩在左边施绣,不要左右都甩,否则会失去有规律的重叠效果,绣好的柳梗绣也无光泽。如果绣时是弯曲的线条(见图四、图五及图六工艺设计图稿),在绣到转弯处时针距一定要适当减小,这样就可以将曲线绣得既饱满圆润又有厚度。
柯尔克孜族刺绣刺绣制作过程步骤描述
流水一般流畅。整个的
刺绣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
刺绣前先把所要
刺绣的图案描绘在
底布上,用
针线跟着把图案绣出模样之后便可以填色了填色时用所需要用彩色
绣线将边框中的空间填满,
绣线填色时时沿着与边框平行的走向由外向内一圈圈绣上去,这样就可以有层次的将图案饱满的体现出来。柯尔克孜族人民将蓝天
云朵绣制在床单上,便像卷缩在天空中安眠;她们将大地雪山绣制在
挂毯上,生活便像有了大自然的气息;她们将眼见的
鲜花青草绣制在抱枕上,在家端坐也能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
苗绣三角形拼布图案步骤描述
制作时,首先将各色绸布放在皂角液中浸泡,晾晒干后将它们剪成约1厘米的
正方形,将小
方块对折,以压痕和一边的交点为顶,再将两边向下折叠,成为带尾的小三角,再从图案中心开始将这些小的三角形钉在
底布上,一层层向外铺钉,最后形成图案。成品图案由一个个小尖三角由内向外层层堆叠构成。
针法缉针绣步骤描述
缉针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从第1处出针,接着针尖退回到第2处入针,从背面扎出第3处,要求1和3处的距离等于1到2处的距离,接着退回到1处出,1处变成4入点,也就是4入点和1出点重合。以此类推就完成了(见图二)。需要注意的是,针迹宜短不宜长,要求匀齐,拉线时手劲大小要一致。
步骤描述
首先将
绣线穿入针孔,并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上,然后从第1点扎出
布面再从第2点扎向
布底,这样就完成了第一针的
平绣。接着从第3点拉出
布面,从第4点扎向
布底第5点出针就完成了第二针的
平绣。以此方法绣下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拉
绣线时要和
布面齐平,
施绣时不要将
绣线拉得太紧,也不要将
绣线拉得很松出现松泡现象。
平针刺绣时不要露
布底,出现空当,也不要有重叠绣的现象。如图二所示,一针接一针地绣,起针和落针都要落在图案的边缘,
拉线要匀,
绣线要拉齐边,
排线要平,做到齐、平、光、亮。
壮锦立盘操作步骤描述
立盘:将扁带曲折,每折2-5毫米,一折端锁在
底布上,另一折端高凸于
底布,一折紧靠一折。操作时,用左手拇指甲抵出折弯,右手执
锁针将下弯锁于
底布,折一折,锁一折,形成条梗状,按图案的结构,从外廓向内一圈一圈盘锁,以螺旋线路推进,中厚边薄。
步骤描述
首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
底布上,用针将线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0点(
方块的中心点)
出针,完成正面1-2和背面2-0的
施绣。接着从第3点扎入布面从第4点
出针,完成正面的3-0和背面3-4的
施绣。接着从0点扎入布面从第1点
出针,这样就完成了正面的4-0和背面0-1的
施绣。这样正面的
十字绣(用双道线表示)和背面的
十字绣(用虚线表示)都绣好了。这就是双面
十字挑的
运针方法。
针法坝绣步骤描述
坝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底布上,然后从第1点扎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完成1-2的绣线段,再将线扎出第3点,接着扎进第4点,完成3-4的直绣线,最后扎出第5点(见图一)。以此类推下去,就完成了坝绣图案。
步骤描述
先将绣线的一端固定在
底布的背面,然后用针带线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
施绣。接着从第1点
入针,从第4点扎出布面,这样就完成了1-3的
施绣。接着从第5点扎进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完成4-5的
施绣。接着从第2点
进针,从第3点
出针,完成2-6的
施绣。接着从第3点做柳梗绣或缉
针绣,绣到第4点将此
弧形线
针绣完。接着从第4点扎入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最后从第6点做柳梗绣或缉
针绣,绣到第5点,这样就完成了
直线和
曲线结合的
针绣。图案的重点部分可以与齐绣、
掺针绣、
戗针绣、
坝绣等
针工结合起来用绣成平面,线和面结合,使
绣面生动,更有变化。
步骤描述
3.绣补:将拨好、攒齐的花片用粗针脚大体固定在
底布上,然后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的背面,不要打圆结子,上、下递几针就可以固定了。选用的锁线的颜色要与花片有反差,明度略深二三度或色相有点对比最好,这样绣补完毕后就很显绣活。步骤是从第1点将
绣线从底带出
布面,从第2点扎向
底布接着从
底布的第3点出针扎向花片的第4点,然后再从花片的第5点扎出,这样就完成了两针(1-2、3-4)的
施绣,以此类推扎绣下去就可完成缅补花边的绣工了。
针法套叶绣步骤描述
套叶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一头固定在底布上,接着将针带绣线从第1点拉出布面,然后从第1点旁边的丝的第2点入布丝,从要绣的第3点扎出布面,同时将绣线绕针一圈(见图一),然后从圈内第3点将绣线带出布面,将套圈拉紧,并将针扎入圈外的第4点(见图二),这就完成了一个基本单套叶绣。套叶绣可以组成花形(见图三)。
苗绣苗族养蚕丝纺纱步骤描述
苗族养
蚕丝纺纱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种桑蚕树,村民的房前屋后,田边土角埂坎到处都种有桑蚕树,还有留专门的山坡来种桑蚕树的。然后是培养蚕蛾,
春天气转暖,雏蚕开始出蛋巢,妇女把嫩
桑叶摘回家,放在簸箕上,让蚕虫咀咬,每天喂3-5次,每2天清扫虫粪一次,也可让蚕上树吃
桑叶,春蚕吃饱
桑叶后就开始吐丝,一年吐两季,主要是
春季和初夏两季,蚕吐完丝后自己死亡,身躯变蛾,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就是这个道理。再次是
抽丝,把蚕吐完的丝放在温水中浸泡变软,从
蚕茧中理出几个
丝线头,穿过铜线或银币小孔,一手一手地把
蚕丝线抽放在筛子里,一茧抽完,紧接另一茧的首尾,不得拧成疙瘩,待丝干后,即用搅车把
蚕丝搅成小支,采用
纺车纺成线球,再用摇纱机卷成线支。接下来就是
染色,最后用于
绣花、
织锦、织布。雷公山苗族保持了“
蚕丝走板”的织布方法,就是制作一张四方的圆木板子,周围钉小条子略高板面,然后让几十上百只蚕在板面上来回吐丝走板,这样可以制成
刺绣的
底布,还有一种是直接剪出蚕作茧自缚的茧巢内层做堆花绣的材料。
挑花(花瑶挑花)花瑶挑花步骤描述
花瑶
挑花一般用较粗的
棉布(现在为化纤尼龙布)为
底布,数纱是
挑花工艺中组织图形的重要手段,花瑶
挑花一般都不在
底布上描画稿子,形状和线条的变化转折全靠数纱来掌握。初学
挑花时往往先以现成的
挑花为蓝本,练习数纱、基本
针法和组织图形的方法,而后再进行随心所欲的挑绣。
挑花要注意
针法的基本训练才能针针到位,行针流畅,针足整齐。
满族刺绣补绣技法绣制过程步骤描述
采用
补绣技法绣制作品时,首先要选择一些做衣物余下的
边角废料备用。一般大多采用各色
皮革、棉、麻、立绒等耐磨、结实的原料,颜色要鲜艳、亮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图案颜色的需要加以选择。然后按图形剪制成各种造型,再将剪制好的图形四周细细修整,使之准确,不出毛边。处理好之后,依据图案要求贴在所要绣制或修补的
底布上,四周用
棉线缝合固定,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绣制。缝合时针迹可略长一些。缝合好之后,沿已经固定好的图案边缘用各色
绣线以
直针密密绣制。有时依据图形的变化,图案中间也要用
绣线进行刺缀,以便增强绣图的立体感。
绣线的颜色要选择与图案
布料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做到和谐、统一。绣制时,绣针由
底布下方沿图案边缘往里0.2厘米处向上
起针,上手
接针,紧挨
起针点落针,
绣线不要拉紧,使绣面的上方形成一个线套。然后,对应
起针点沿图案外边缘往上做上手针,使绣针
从前一个线套中穿出,将
绣线拉紧,形成第一个锁套。
针法三线套绣步骤描述
三线套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然后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布面,从第2点扎入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弧形的施绣,如图二所示。接着从第4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扎出布面,完成3-4的弧线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第6点扎入布面,从第7点扎出布面,完成5-6的弧形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8点进针,从第9点出针,完成7-8的弧线施绣(见图五)。这样就可以完成条状的三线套绣(见图六、图七)。
步骤描述
先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上,然后从第1处出针,接着
针尖退回到第2处
入针,从背面扎出第3处,要求1和3处的距离等于1到2处的距离,接着退回到1处出,1处变成4入点,也就是4入点和1出点重合。以此类推就完成了。
针法结子花绣步骤描述
结子花绣的针法如下:先将绣线穿好针,然后将绣线的一端在第1点的背面上、下递几针(可以多递几针),目的是将绣线的一段固定在底布上,代替打结的作用。然后将线随针从第1点拉出布面,从第2点扎向底布从第3点出针,从第3点将针拉出三分之二的针距,不要完全拉出针(见图一)。要注意第3点和第1点的距离要留出1-2根布丝的距离,然后再将线从第3点顺时针方向绕线,线绕针时不要太紧,过紧的话以后拔针时不好拔,太松的话将来绕圈就会出现松散的圈,影响美观。所绕的距离相等于2-3之间的距离,多绕一两圈也可以,多绕以后将来出来的结子花瓣可以弯一些。将圈向第2点拉,要拉紧,这样松手以后,所绕的线圈很自然地平浮在布面上了(见图二)。最后一步,将针尖在第4处扎向布面。注意第4处和第2处也要有一两个布丝的距离,将针和绣线完全拉向布底后就完成了结子花绣的全过程(见图三)。
水族马尾绣背扇肩绣片基底步骤描述
“背扇肩”部分从外形上看由5片
长方形绣片组成,从制作的角度上来说,应该是由1片绣片组成的。在一块长54厘米、宽10厘米的
底布上用双面胶粘贴宽度为2厘米的16条装饰布条,其中上下左右各一条,每一块
长方形的两侧都粘贴两条装饰布条(背带肩两边除外,各粘贴1条),然后在两条装饰布条的中间位置上粘贴1条布条,最后用面布从绣片背面包折在上面完成“背扇肩”绣片基底的制作。“背扇肩”绣片
纹样十分丰富,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常见
纹样有水字“寿”、
花卉纹样和书简
纹样等。
苗绣锡绣的具体做法步骤描述
锡绣的具体做法是:1.将薄锡片剪成宽约2毫米的锡片条,条头剪成尖角,并将条头卷边形成钩状;2.用
丝线(一般为
黑色或
深色)根据图案布局在
底布上按定式钉成一个个线套;3.用已制好的小锡钩钩住线套,将锡条卷合,用
剪刀将锡条剪断后,压实绣布上的小锡条,使之成为一个小锡粒,一个个按定式排列的小锡粒构成锡绣图案。锡绣技法讲究图案的整体布局是否整齐、对称,锡粒制作是否细致,钉绣是否均匀整齐,细密。这种技法做成的绣品以“匀”、“软”而“坠”为佳品。锡绣与数纱绣结合,形成一种深底
银花的效果。
水族马尾绣背扇绣片前期准备步骤描述
忽略了背扇绣片的前期准备过程或者
纹样绘制步骤,笔者经过学习得知,前期准备步骤也是值得探究及记录的重要步骤,因此在此做详细说明。一床
典型的马尾绣背扇大致由50块绣片组成,大小各异的绣片都是由三层
底布和一层面布组成,运用双面粘合衬(久远时期人们运用糯米粘连)将
底布和面布粘连,完成绣片的前期准备。以背扇肩部为例,说明绣片的前期准备工艺。
苗绣贴花绣过程步骤描述
3.贴花绣的过程:①做布骨(
底布):②画图于白纸;③剪图纸并贴于布骨面上;④剪花(按图案颜色需要剪色布);⑤将剪好的色布贴于图纸上;⑥剪一条细锡箔纸,⑦将剪好的锡箔纸围
花边;⑧针线包锡箔纸。
苗绣平挑绣步骤描述
平挑:①备
底布;②备针和色线;③头脑
构图;④反面起针;⑤沿布的
经线挑刺,按图用色线;⑥正面观花。平挑讲求对称,因此用线要一针一线过数,故又称数纱绣或纳锦绣。
针法影绣反影绣步骤描述
反影绣的针法如下: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从第1点出针,从第2点入针。接着从第3点出针,第4点入针。接着从第5点出针,对面第6点入针。接着从第7点出针(即原第2点),从对面的第8点入针。接着从第9点出针(即原第4点)。这样往返下去就形成与影绣正好相反的施绣效果,称为反影绣(见图二、图四)。
苗族织锦锡片纹饰制作步骤描述
锡片
纹饰的制作:将
金属锡制成薄片,如同通常所见的保鲜食品袋
银箔纸那样厚。
刺绣时,从锡片上剪取长约10厘米,宽约1-1.5毫米的条儿。其条一端剪尖,以便穿进
底布的纱;另一端持针压住,用左大拇指甲抵翻过针杆,便卷成一个小勾头。右手用针挑起
底布上的一根纱,左手持锡条,将尖头穿过挑起的
纱线,拉至锡条另端的勾头,留长约2-3毫米的
桩头,所余上段剪去;再用针压住
桩头,以大拇指甲抵翻过针杆,形成另一勾头。这样,一段双勾头的锡条便成颗粒状固定在绣布上了。图案就由这样一颗一颗的锡片点子组成的线条勾画出来。在操作中,为避免弄坏先做的一部分颗粒,就以一块长宽约20厘米的
白布搭盖在绣面上,
白布中心有直径约1.5-2厘米大小的
圆洞,扣卷锡片条时在
圆洞的空隙进行,
圆洞外被压着的绣面就不会受到操作的磨擦。同时因用剪、用针次数多,剪子一直拿在右手,剪上用线吊一根针,操作时才方便。
步骤描述
分别在图纸和
底布做上记号以后,用彩色
铅笔在中心处打上中心线,以中心线为起点,纵向和横向每十行打一个格,也就是在这中心点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分别数出十行为一个单元,打上格做记号,并写上顺序号,同样再对照图纸的坐标号编网纱
底布的号,也就是图纸上的第十行是一号,那么网纱
底布上的第十行也是一号,以此编下去,一直编到彩图的边缘为止。
土族盘绣盘绣的用料与制作步骤描述
首先,盘绣的用料十分考究、精细。在制作盘绣前,土族妇女首先要选取坚韧的胡麻细心锤制,锤制后的胡麻不仅变得十分柔软,而且相互牵连成为薄薄的一片,继而将胡麻榨油剩下的麻渣制成糨糊,平铺在胡麻上,并粘上或黑或蓝的
底布,然后在
底布上用粉
笔画出各种花样,并按照此花样开始
绣花。盘绣是
丝线绣,选用上等
丝线,颜色为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
色彩的搭配可根据所绣棉物的规格而定,但一般来说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
针法蜘蛛网绣先绣骨架米子绣步骤描述
先绣骨架米子绣。一般用较粗一些的绣线绣米子骨架,这样绣出来挺括结实。先将最里面绕的绣线一头固定在底布的背面,针带线绕,从第1点扎出布面,从第2点扎进布面,完成1-2的直线。接着从第3点出第4点入,从第5点出第6点入,从第7点出第8点入。绣的每一根直线都要拉直,这样米子骨架才能挺括(见图一),以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见图二)。打米子骨架的另一种方法是:找一个中心点“0”,每一个骨架都从“0”点入,也就是1出“0”入,完成“1-0”的直线。接着从“0”用针将绣线扎出第2点,再扎进“0”点,完成2-0直线。接着从第3点出来后扎进“0”点,依次绣下去,最后完成半径8-0的直线(见图四),第二种方法的八根米子骨架的绣工就完成了。这种米子骨架比第一种要复杂一些,但是它最大的优点是结实,为下一步的绣线缠绕准备好牢实的骨架。这种蜘蛛绣有中心的支撑点“0”,它和底布固定在一起。也可以绣更多半径骨架,而每一根骨架不再以中心圆0为进出点,而是各自有中心的进出点。这也是一种传统的蜘蛛网绣法(见图六、图七)。
步骤描述
首先在
底布上画一个圆的图案,然后在圆边上上下递针固定一头。接着从第1点
出针从圆心0
入针,圆心可以用粗针事先扎一个洞。接着在圆的边缘第2点
出针。这样重复下去,从第3点
出针,从第4点
出针,记住都是从0点中心
入针,边缘处
出针。这样圆的中心就自然形成一个洞眼,
焦眼绣就绣好了。
针法焦眼绣步骤描述
其针法如下:首先在底布上画一个圆的图案,然后在圆边上上下递针固定一头。接着从第1点出针从圆心0入针,圆心可以用粗针事先扎一个洞(见图三)。接着在圆的边缘第2点出针(见图四)。这样重复下去,从第3点出针,从第4点出针(见图五),记住都是从0点中心入针,边缘处出针。这样圆的中心就自然形成一个洞眼,焦眼绣就绣好了(见图六)。
针法花篮绣步骤描述
花篮绣的针法如下:首先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上,从第1点拉出布面,接着从第2点扎入布底,第3点拉出布面,完成1-2的施绣(见图二)。接着从第4点入针,第5点出针,完成3-4的施绣(见图三)。接着从第6点扎入布面,从第7点扎出布面,完成5-6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8点扎入布面,从第9点扎出布面,完成7-8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10点扎入布面,从第11点扎出布面,完成9-10的施绣(见图六)。接着从第12点扎入布面,从第13点扎出布面,完成11-12的施绣(见图七)。这样就完成了花篮绣。
针法立体多边绣步骤描述
立体多边绣的针法如下(见图三):将绣线的一头固定在底布,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布面,从第2点扎下布面,从第3点扎出布面,完成1-2的施绣(见图四)。接着从第2点扎进布面,从第4点扎出布面,完成2-3的施绣(见图五)。接着从第3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扎出布面,完成3-4的施绣(见图六)。接着从第4点扎进布面,从第6点扎出布面,完成4-5的施绣(见图七)。接着从第5点扎进布面,从第7点扎出布面,完成5-6的施绣(见图八)。接着从第6点扎进布面,从第8点扎出布面,完成6-7的施绣(见图九)。接着从第7点扎进布面,从第9点扎出布面,完成7-8的施绣(见图十)。接着从第8点扎进布面,从第10点扎出布面,完成8-9的施绣(见图十一)。接着从第9点扎进布面,从第11点扎出布面,完成9-10的施绣(见图十二)。接着从第10点扎进布面,从第12点扎出布面,完成10-11的施绣(见图十三)。接着从第11点扎进布面,从第1点扎出布面,完成11-12的施绣(见图十四)。接着从第12点扎进布面,从中心0点扎出布面,完成12-1的施绣(见图十五)。接着从第1点扎进布面,从第5点扎出布面,完成0-1的施绣(见图十六)。接着从0点扎进布面,从第9点扎出布面,完成0-5的施绣(见图十七)。最后从中心点0扎进布面,并在布的背面钉牢收尾线头,整个立体多边形就完成了(见图十八)。
步骤描述
将
绣线的一头固定在
底布,用针将线从第1点带出
布面,从第2点扎下
布面,从第3点扎出
布面,完成1-2的
施绣。接着从第2点扎进
布面,从第4点扎出
布面,完成2-3的
施绣。接着从第3点扎进
布面,从第5点扎出
布面,完成3-4的
施绣。接着从第4点扎进
布面,从第6点扎出
布面,完成4-5的
施绣。接着从第5点扎进
布面,从第7点扎出
布面,完成5-6的
施绣。接着从第6点扎进
布面,从第8点扎出
布面,完成6-7的
施绣。接着从第7点扎进
布面,从第9点扎出
布面,完成7-8的
施绣。接着从第8点扎进
布面,从第10点扎出
布面,完成8-9的
施绣。接着从第9点扎进
布面,从第11点扎出
布面,完成9-10的
施绣。接着从第10点扎进
布面,从第12点扎出
布面,完成10-11的
施绣。接着从第11点扎进
布面,从第1点扎出
布面,完成11-12的
施绣。接着从第12点扎进
布面,从中心0点扎出
布面,完成12-1的
施绣。接着从第1点扎进
布面,从第5点扎出
布面,完成0-1的
施绣。接着从0点扎进
布面,从第9点扎出
布面,完成0-5的
施绣。最后从中心点0扎进
布面,并在布的背面钉牢收尾线头,整个立体多边形就完成了。
挑花(苗族挑花)挑花技艺特点/特色
挑花不似其他
绣种都会事先在
白色底布上描出要绣的图案,
挑花者是将头脑种既定的
挑花图式直接在空白的
底布上挑出来,这对
挑花艺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积累要求很高,
挑花需先从主题图案开始挑,在基础的形式构成中分为两种称为:
满族刺绣滚线刺绣手法特点/特色
在
针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四幅小画面的边线和
枕顶的边线是用不同颜色的滚线缉到枕头顶
底布上,而不是绣上的。滚线,是一种民间的
刺绣手法,即在一根粗
花线上,用同色线或其他颜色
花线缠绕,形成螺旋纹粗线,有立体感,有装饰性。
苗绣锡绣特点/特色
锡绣的图案一般是相对固定的几种
几何图案,如“万”字纹或“寿”字纹等。
刺绣时是依据
底布的
经纬线数纱对称布局,做工复杂,是
贵州剑河地区苗家人独有的技法。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技艺特点/特色
望江
挑花技艺以农家自制的
粗布为底,经纬纱线垂直相交,
纹样走向横平竖直、骨骼严谨。采用
中国典型的
构图方式——散点透视,把对生活的
技艺和对生命的感悟在同一时空中结合起来,灵感来源于自然生活,又区别于天然状态。可见
挑花图案是将情与美统一的产物,在造型、布局、
色彩等方面处处
表现出灵动的,无拘无束的
创作心境。
湖北黄梅
挑花由于受到
楚文化的影响较多,呈现较明显的暖色调特征,在深
青色的
底布上多用大红、
玫红、
粉红彩色
绣线挑绣,显得热闹非凡、
华美夺目。而望江
挑花中大量的配色是青白相配,以素白或
青色为底,很少追求浓艳的
色彩,注重
色彩的对比形成的强烈视觉刺激,展现的是望江人
高雅、清淡的审美喜好。望江
挑花这种多以冷色为主调
淡雅秀美的
色彩特点,毫无矫揉造作,蕴含无穷的趣味和深邃的意境。冷色调的
白色、
青色组合尤其能
表现出
中国人典雅柔美、含蓄温和的审美情调,同时也是“清白传家”“一清二白”的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蒙古族刺绣贴花刺绣特点/特色
贴花
刺绣相比
绣花刺绣省时省力,不用耗费精力去一针一线的绣出
刺绣图案,而是利用绸缎
布料的
边角剩料,选取不同颜色的
布料裁剪成各种
花卉、
动物形状及所需
纹样贴在
底布上固定好后,选择同色系的绣线不留痕迹的把贴花边缘固定
缝纫好。贴花
刺绣经常用于日常穿戴服饰的绣制,适用于大面积的装饰,即耐磨耐脏又能很好的起到装饰效果。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图案特点/特色
望江挑花图案的造型形态有规律地对称展开,也是利用
底布的
经纬结构为
挑制图案形态提供依据的,
经纬的
交织单元实际成了构成图案形态的一个基本单位。秩序关系明显的图案形态与
底布的
经纬结构一一对应,便于
挑制人对图案形态的记忆与
针法位置变化的确认。每一种
针法对图案的
表现,均要依靠几经几纬的数线,确定入针出针的位置,并随着线迹的推移形成图案造型形态。
满族刺绣编纱绣法特点/特色
(3)编纱,此
绣法在其他民族枕头顶
刺绣中十分少见,用大码针法的
经线、
纬线,相交处编成各种几何形图案。编成的纱,仅四周与
底布相连,中间悬空,然后用“滚”好的花
线圈在花、叶和
衬地的轮廓上。编成的几何形图案多种多样,有筷子顶、草帽儿顶、蜂窝顶、水纹纱等,十分独特。
水族马尾绣手工土布特点/特色
要特别提到的是手工土布,利用最传统的梭
织机编织而成。织好的手工土布原色一般为米色,不适宜直接运用,会进行手工
染色。多运用
蓝靛和“梅风”等
植物来
染色,根据耗时的长短,会呈现
浅蓝到
深蓝等不同色度的
色彩。染好的布匹多呈现
蓝色和
黑色等简单
色彩。自然环保的土布用于做背扇的
底布,制作背扇的最后一道组合工序,是与所背的孩子亲密接触的部分。土布与绸缎面料相比,
表现出来的材料美又是不一样的,它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质朴美,来自于大自然的天然环保材料
棉花和
植物染料,不加雕饰和化学用品的污染,对孩子的肌肤没有任何损伤,给人更多的是原始、质朴、粗糙的自然材料美感受。
瑶族刺绣乳源瑶族刺绣特点/特色
1.在制作方法上,乳源
瑶族妇女的
刺绣颇具特色,她们的
刺绣不是绣在布的正面而是反面,表面上看与现代的
十字绣相似,但它的制作工艺绝不同于一般的
十字绣。因为普通的
十字绣可以在布的正面画好图形后再依样画葫芦,而
瑶族妇女的
刺绣不是先在布上或绫上画好才绣的,而是随着
布纹的
经纬,数着布格来下针绣的。她们所绣的线纹只有横
直线和
对角线两种,根本不可能有一条
弧线。正是这一点使得绣片在有限的变化空间内加大了制怍难度。因此,作为乳源
瑶族妇女的
刺绣底巾,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
布纹要脉络明显,布质不能太粗也不要太细,这样的布质才更易于
刺绣。乳源
瑶族刺绣选用的
底布主要有两种,-种
白色土布,另一种是俗称为“京青”(又称“钢青”)的深得几乎要和
黑色分不开的
蓝色土布。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特点/特色
望江
挑花的图案造型形态和
针法均以针脚线迹为造型单元,循着
底布的
经纬做纵、横及45度方向上的适形变化,以点的形式去填充不同造型的形状。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灵便地
表现着物象不同的造型形态。如,
挑花“古车马”图案,十字挑针的“点”动成线状
华盖、
车轮;“线”动成马身、
车身;“点”在45度方向推移而成的马腿,6个十字挑针的“点”组成的马蹄,等等。
满族刺绣满族民间刺绣特点/特色
刘雅梅不仅
刺绣技艺高超,而且谈起满族民间
刺绣也头头是道。她在谈到满族民间
刺绣材料时认为:满族民间
刺绣的材料很讲究,
底布采用软锻,
绣线为极细、极易折断的
蚕丝,颜色丰富多彩,能根据所绣作品不同
绣线股数也有所不同,如作品《清明上河图》中店铺的伙计只用很细的一股线完成,而远处的桥则使用3股线甚至5股线来呈现。
挑花(望江挑花)钻针的针法特点/特色
钻:钻针的
针法和
提花布的织法近似,即在
经纬交织的
底布正面上,根据图案形态的轮廓,设定每针在经向或纬向上所跨的纱数,用“一”字连线密铺填充图案形态的轮廓。由于钻针在
底布正反两面都用“一”字连线反复“钻”进“钻”出,就形成了
底布正、反两面图案形态互为阴阳、
色彩两面相反的艺术特色。由于
底布两面都有“一”字连线密铺而成的图案,因而钻针制品质地厚重,类似
提花效果。钻针制作的图案形态规范、连续,多呈
带状造型。
满族刺绣绣线特点/特色
这
花线有粗细之分,缎绣常常要将
丝线破散,劈成多根,绣出的图案精细异常。
棉线可以单根用,也可以合并多根使用,成为粗线,在
底布上覆盖力强。
苗绣刺绣工具绷子特点/特色
小时候,我跟外婆学习过
刺绣,记得必要准备的工具除了针、线、
图样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
圆形工具叫做“
绷子”,一般是用竹子作为材质,里外两层套在一起,作用是拿来绷紧、绷平
绣面底布,让
刺绣舒展、
施针方便、匀称
针脚。而苗家人
刺绣是没有这个工具的。当然,她们也需要平整
绣面底布,但她们多采
满族刺绣枕头顶刺绣配色特点/特色
而枕头顶
刺绣的配色,却与此截然不同,常常不是随类赋彩,而是以“地儿”配色,就是要根据枕头顶
底布的颜色来搭配花、叶、鸟、蝶等形象的颜色。前面说过,一个姑娘要绣十几对、几十对枕头顶,力求
底布的颜色不同,甚至是一对一个颜色,绷挂在枕头帘子上时,五彩缤纷。这些
底布多是颜色艳丽的
缎子,品色齐全。你如在红地上
绣花,花就不绣成
红色;在绿地上绣叶,叶就不绣成绿的;在黑地上
刺绣,
就要多用浅色;在白地上
刺绣,就不绣白花……当年的姑娘心灵手巧,能依据不同的
底布搭配颜色,描绘出姹紫嫣红的作品来。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图案特点/特色
望江
挑花图案的
针法线迹,或是点状的斜“十”字交叉形态,或是有一定长度得“一”字形态;走针更是严格按照左右、上下,45度方向依据
经纬网格展开。这两个特点决定了
针法不便于
表现物象的写实细节,只能
表现物象显著的情态大特征,运用
针法的线迹对物象的
典型特征加以夸张、突出,结合不同
针法的线迹造型特征,使长的更长、方的更方、圆的更圆……物象形态的
典型特征因概括夸张而更加明显、视觉趣味更有魅力。最终,在视觉上产生生动、有趣、张扬、夺目的艺术效果。这种概括、夸张的细节
表现手法使得
挑花的人物、
花卉、
飞禽等造型简洁、夸张,变形稚趣可爱、大胆生动。例如,将一只小狗的四条腿用4个
十字挑
针线迹来变现,两腿向前迈,另两腿后蹬的动态活灵活现;用挑
针线迹组成三角形
表现出小狗的头部,仅用两个单线游针就概括地体现出竖起的耳朵的神态,5个
十字挑针连续45度转折连接就
表现了高高竖起的尾巴。整只小狗被概括、夸张得如此简练又神似、张扬而灵动,令人不能忘怀。望江
挑花底布与
针法的特点使得概括、夸张的
挑花图案,呈现出特征明确、造型精练、形态生动、神采飞扬的形式
美感。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双面图案特点/特色
望江挑花正反成趣的双面图案的形成,主要是由望江挑花的特定
针法决定的。虽然,望江挑花的
针法不多而且简单,但是,每种
针法都有严密而固定的走针规律,因此,正反两面的线迹都呈现出固定的造型形态。正是由于每一种
针法,在
底布正反两面呈现的线迹造型形态是固定的,所以,形态固定的线迹造型是能够连接、拼合,呈现出图案形态的。不同
针法的线迹造型形态,有的两面相同,有的两面不同,有的由于入针与出针的位置变化,造成了
底布正反两面的线迹造型形态相同,但两面图案形态互为正负的视觉效果。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针法线迹造型特点/特色
虽然,望江挑花的常用
针法不多而且简单,但是,每种
针法都有严密而固定的走针规律,因此,正反两面的线迹都呈现出固定的造型形态。正是由于每一种
针法在
底布正反两面呈现的线迹造型形态是固定的,所以,形态、一致的线迹造型能够连接、聚合,呈现出图案形态。不同
针法的线迹造型形态,有的两面相同,有的两面不同,但是,都能
表现出相同的图案造型形态;有的
针法由于入针与出针的位置变化,造成了
底布正反两面的线迹造型形态相同,但是,
底布两面图案形态互为正负的视觉变化效果。
满族刺绣枕头顶刺绣绣品工艺
枕头顶
刺绣许多作品的工艺过程是先剪出样子,然后贴在
底布上,再通过
刺绣将
底样包在
花线下面,最后,对关键的人物、
动物的
眼睛、口、鼻用毛笔蘸墨来画,作为点睛之笔。三者的结合运用,说明当年
刺绣的随意性很强,打破了不同门类民间艺术的界限。
苗族织锦、侗锦刺绣方法传统工艺
刺绣方法。即用彩色不同形状的小布块按预定的要求和顺序粘贴在
底布上而成相应的花纹图案。用此法制作的
织绣品以“百鸟衣”和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一带的
吉祥花片最
典型。此式流行于
广西三江、
贵州从江两县交界的都柳江下游一带。其工艺以平绣与布贴相结合中,画面主体由硬壳绣片拼组。主体花纹用平绣,此绣件法属国传统
吉祥图案的一种常用形式。中心为“宝”,表示富贵;
花鸟表示吉利、美好;桃表示
长寿,若追其本源,则与原始崇拜不无关系。
侗锦侗族绣花传统工艺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
侗族妇女
绣花时并不是事先把图画到布上去再绣的,而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以侗布的
纹理做参照,直接在布面上施绣的。贴花工艺在
侗族地区也广为流传,制作也比较简便,制作的时候先选好一块
布料,
布料多为彩色,用
剪纸的方法剪成自己所设计的图形,剪好之后贴在
底布上,然后沿着图形的边缘固定,有的时候会外加一根
白色的盘条框边,比如儿童的
帽子、背带拼片等。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这种工艺线条粗犷,尤其是背带拼片上使用的
贴布色彩比较醒目。
苗族织锦苗族跳针技法传统工艺
黔东南黎平四十八寨一带的苗族
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跳针”技法。制作时,先在
底布上挑出
纹样轮廓,再用平挑
针法,每隔二至四根经
纬线戳纳一针“短串针”或“长串针”。长串针是按
纹样块面的大小
戳纳。其过程是,在绣片的反面跨越一根
纬线后,接着在绣片的正面,以平挑跨越数根
经线,如此反复
戳纳,绣片正面显现与
纬线平行的成片色线,而反面只见针脚与
线头,这样可节约近一半的
丝线用量。从成品来看,很像
织锦,
构图饱满,
色彩对比强烈,也很厚重。
土家族织锦土家族挑花传统工艺
挑花,
湘西“五溪”地区亦称挑纱、数纱(数纱花)或扯扯花,俗称“
十字绣”。
土家族挑花源远流长,民间流传极广,它是在平纹布面上,按照
布纹经纬十字交点以
底布颜色不同的线挑成图案,有
十字针和回复针两种基本
针法。由于平纹布的
经纬线是有次序和规律的,成直角90度相交;所以,用
十字针法时,
十字形大小可根据
布料纱线的粗细决定,一般是“竖3横4”,即
经线数3根纱,
纬线数4根纱,略成扁长矩形,而
布料纱线细时横纬可数5—6根纱。也就在这个扁长矩形的“单元”中,其
对角线相连而组成一个
十字。每个
十字一次“竖3横4”数纱挑成,
经纬上的若干个
十字而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回复
针法即按图案形状,每隔四线挑一针,某部位初形挑出后即
回针,由原
针脚再复挑一次,方向与原相反,回线恰好盖其空间,所挑图案极匀紧,内外两面花纹相同,故也叫“两面
挑花”。
苗族织锦挑花针法传统工艺
挑花针法用得普遍的是
十字针,即绣线以
十字交叉组成一个小点,由
十字小点构成线条或块面,故这种
针法又称
十字挑花。
十字线的长度可长可短,一般1-2毫米,短的则重叠为一颗点子,看不见
十字。除此之外,有
齐针、长针技法。
齐针即不作
十字交叉,
针脚的起止点占
底布一个纱格,像坐标纸上的格点。长针有点类似
平绣,起针至
落针把绣线拉得较长。全用长针做出的
挑花,与
织花很接近,有时难以区分。
侗锦侗锦工艺传统工艺
侗锦在
侗族地区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被面、头帕、小孩背带、口水兜以外,还有绑腿、枕巾等。广义的
侗锦经常织、绣并用,在一些大幅面的
织锦上进行局部施绣,又称为“
杂花锦”。通道地区的绣锦主要包括两种工艺,一种是自由式的,以曲线形为主的
刺绣工艺,这种方式构图自由,线条灵活多变。通道地区的
刺绣主要以锁绣为主,多用于小孩背带上的装饰。锁绣又称为鞭子针,
侗族妇女在
刺绣的时候并没有提前画好图案,而是直接下针绣制图案。插入侗布的每一针都要在布的表面圈出一个扣,让针从这个扣中穿过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的轮廓线,依次绣制,环环相扣,最终呈现出的
纹样结构清晰,线条流畅。另一种类似现在的
十字绣,这种绣法受到
底布布纹的严格限制,
表现出的线条是点阵式的
几何纹样,这种工艺也俗称为“
挑花”。但这里的
挑花不同于在
织机上完成的
挑花,当地人也把它叫作“针织”,也就是用针来进行
挑织的意思。在
挑织的过程中,每一针都要按照
底布布纹的
纹理数针,不能出错,否则就会影响最后图案的效果。独坡乡的织娘告诉笔者,这两种技法的区别就在于:
侗锦雕补绣工艺传统工艺
雕
补绣有雕绣和
补绣两种。雕绣是将绣
底布按
纹样图案剪空,贴衬以他色
底布,缘边锁线,使凹凸边缘造成对照吻合,有阴刻之良好效果。
补绣是将色布彩绸作成
花卉虫鸟图案,
补绣于
底布上,形成阳刻之效果。这两种工艺常与绣、挑等工艺配合使用,多用于侗袋、背带、童帽、儿童的胸襟(口水
围巾)、
凉鞋等用品上。
苗族织锦挑花技法传统工艺
挑花一般是正面
显花,反面只见针脚。独贵阳市花溪一带有一种绝妙的“背挑”技法,即从
纹样背面
挑制而成。原来,妇女们常在田间劳作的休息时间制作
挑花,为避免
绣面被污染,便聪敏地以纸覆盖,从背面挑戳,
纹样于正面显现以保持绣片正面干净美观。花溪苗族
挑花爱选用自织的经纬分明的土布来作
底布,其基本
针法有三种:一是“一字纹”即“平挑”,二是“
十字纹”即两短针相交成“×”形,三是“逗花针”
纹样为“ ”形。绣出来的图案均匀对称。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与现代十字绣历史演变
望江挑花从历史的时空深处走来,受传统审美观念和材料
技艺的影响,形成了
色彩古朴、清雅的艺术面貌,追求在图案
色彩与
底布色彩之间形成强烈的明度对比关系。传统的望江挑花多见于民间妇女的衣物装饰,都是农家用自纺、自织、自染的青(或黑.)、白老布与
棉线制作。如果
底布是青(或
白色)的,则用白(或
青色)线挑出图案,图案、
底布两色明度对比强烈,图案形态清晰、视觉效果明快亮丽。望江挑花图案也有少量使用多种
色彩的现象,一般是一物一色用于区分不同物象或
表现主次关系。现代
十字绣是与时俱进、不断演进发展的新绣种。时尚审美要求和材料技术的支持,促使现代
十字绣在
色彩上追求丰富、真实。尤其是写实效果的
十字绣,
色彩更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即便是传统的
十字绣也不是单色的,而是一物一色,色相与明度对比强烈,
色彩众多
明丽动人。
挑花(花瑶挑花)花瑶挑花裙材质变化历史演变
如果说花瑶服饰制式上的调整是花瑶人基于生活方便的需要,而
挑花裙
底布、
挑线材质的变化则大多源于实用经济学的考量。从民间实物收藏爱好者、当地老人收集和保存的
挑花裙来看,当下流行的
挑花裙与传统
挑花裙无论是
挑线还是
底布都有明显的分殊。据当地花瑶老人回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花瑶妇女逐步用耐磨的涤纶
底布取代靛蓝色土布、坚固牢靠的涤纶线代替
白色棉
纱线、颜色多样且弹性好的
毛线替换了
色彩单调的彩色
丝线。追其根源,一般手工艺熟练的花瑶妇女
挑绣普通花样的
挑花裙需要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因
白色棉线易断、土布不耐洗,传统
挑花裙大概只能穿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而新式
挑花裙穿用时间可达四、
五年,甚至更长。相较之下,新式
挑花裙极大地
延长了花瑶妇女穿着的使用
周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中,新式材质以结实、牢靠、不易褪色的特点占据了上风,成为当下花瑶妇女
挑花材质的首选。
满族刺绣民间剪纸花样历史演变
当时替样、
描稿都用
毛笔,那个年代没有钢笔、圆珠笔,到20世纪40年代才能见到
铅笔,但色浅,线条不清楚。农家妇女多不识字或稍通文墨,所以执笔无力,留下的线条粗细不匀、颤颤抖抖。花样不都是画的,还有剪的,就是用纸剪出来的花样,使用时或是将其描在
底布上,或是直接贴
到底布上。
挑花(花瑶挑花)花瑶女孩挑花技能针法
初学阶段,挑纱数针是花瑶
女孩掌握
挑花技能的一项基本功。一般而言,挑纱决定
挑花作品
针线的疏密程度。它是以
底布为面,在纵横而走的线路上依据两至三根线距予以
挑绣。如此以来,
挑绣两根线距理当比三根线距在密集度与精致度上略胜一筹。其次,由于花瑶
挑花图案对称的特点,漏针或走针都会影响
挑花作品的整体美观度。因此,磨练数针技巧必不可少,是一项考验个人耐性与细心的精细活。在花瑶社会,个体
挑花技艺的习得最初
大都源于亲缘性传承谱系的影响(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奉雪妹为例)。
蒙古族刺绣盘针法针法
(四)盘
针法:此
针法主要是用于刺绣男靴的
几何纹样。盘
针法的特点在于强化
纹样的线条,有突出立体感。盘
针法需要除了
丝线以外的两根
绣线和两根针,这里常用五号针做盘绣,一根线在
底布纹样向后退进,另一根线则在表面上来一针时盘绕一次针,退针时把盘绕好的
线圈的里面固定好,绣出的
纹样不漏针眼要针针相连。
苗绣绣花技艺与配色针法
答:当然,要根据不同的花样采用相配的
绣法,像各种花花草草,
蝴蝶、
飞鸟就不能用一种
绣法。你看,我这件衣服上的花样就用了平绣和
打籽绣。大朵的花,中间的花芯配上
打籽绣这才好看,
绣法千万不能固定。配色也当然重要,花样稿子一般都没有颜色这
就要靠自己想。有了
深色的
底布色线在上面就很好配了,各种颜色的
丝线搭配不能平分,主要的、次要的要分清,这需要根据花样动脑筋。我常常把山里
秋天好看的景色记在心里,如果遇上配色的时候心里自然会想起来了。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针法与现代十字绣针法
望江
挑花针法简单却多变。因图案造型形态的不同而产生了
针法运用上的不同选择,有挑、钻、游、织等变化的
针法对应不同的造型形态。望江
挑花独有的双面挑
针法,能挑出正反一样的图案,正反两面相映成趣。望江
挑花针法还非常讲究出针、入针在同一个点上,一般是从图案的中心点
起针,最后还得在图案的中心点收针,这就需要设计好整个挑绣的线路和走针的技巧,这样
挑制的作品正反两面,看起来都精致
优美。这些
针法的灵活运用增加了
挑花工艺的表现力和
针法情趣。现代
十字绣的
底布经纬交织,使得布上的每一个
交织点都与
图像上用坐标格定位的点相对应。这样,就建立了图上的点与布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现代
十字绣的
针法也因这种对应关系变得简单。遵照这种对应关系,通过挑绣的线迹填充不同形状的色块就可以完成图案的造型形态。至于
写实性的多色
十字绣要通过不同的色块组成图形。由于色块形状复杂多变、数量又很多,因此,绣法上必然要分形设色,常要换线,使得图案只能正面欣赏,背面却
线头凌乱,不成形态。
挑花(望江挑花)挑针工艺针法
挑针是以“十”字形
针法来显示
纹样和分布
色彩的,每针拉一对角线,每两针架成一个斜十字,一个“十”字为一个基本单位,“十”字的大小可以依据
底布经纬
纱线的粗细,可以跨三纱、四纱或五纱,所跨纱数越小,图案越精细。用
纱线的多少来掌握图案造型和线条的变化,因此在
挑花制作过程中,“数纱”是
挑花工艺中组织图形的重要手段。望江
挑花挑针又分单面“十”字针和双面“十”字针,主要区别在于
织物的正反面呈现效果不同:单面“十”字针只有
织物的正面呈“十”字形,而背面呈“一”字形;双面“十”字针
织物的正面、背面都呈现“十”字形特征。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针法与形态针法
望江挑花的
花边图案一般釆用挑、铺、织三种
针法制作,
铺针运用较多。本质上都是将一个单独
纹样进行连续性复制,是在左右或上下方向上的单独
纹样位移。
挑制时,
底布经纬交织的网格结构,像坐标纸一样,便于确定单独
纹样形态造型对应
到底布网格上的具体位置;便于呈现重复
位移变化的
纹样之间位置与结构关系。这些位置与结构关系又形成了严格的出针入针规律。这种规律性的
针法组织关系决定了
花边图案的最终形态。这些位置与结构关系以及规律既便于单位
纹样的连续性复制;又确保了复制的图案
纹样完全一样。
底布特点与
针法规律共同塑造了连续反复的形式特点和严谨有序的组织关系。
苗绣挽绣针法
挽绣:
刺绣时采用双针双线交替
运针,线需要一粗一细,粗线作面线在绣面上根据图案盘绕,
细线用
回针将盘绕的线固定在
底布上,反复
运针形成图案。图案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
挑花(苗族挑花)苗族挑花针法针法
苗族
挑花针法的独特之处就是以“一”字形、“十”字形为基本单形,它们连续排列组合形成精湛的图案。
挑花严格遵循针线从
布料中心点
起针顺着布的经
纬线排序(即
经线三根纱,
纬线四根纱),以“一”字形为单元向四周去挑,将“一”字形与
底布保持成45度角挑出整体图案形状,然后再以
对角“一”字形交叉成“十”字形挑回来,最后的落针点必须回到
起针点处。各种类型的图案,都需要根据此
针法进行挑数,不论是
正方形,还是三角形、
菱形等图案,每个“十”字形针眼不能放错位置,否则会影响整体画面效果。“
挑花”又称“双面花”,因为布的正面是清晰的“十”字形图案,而背面则呈现出“一”字形的
直线图案,正反面只是单元形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挑出来的图案正面和背面都清晰可见。
苗绣苗族刺绣针法针法
苗绣的
针法很多,不同的苗族分支,亦有服饰
风格的不同,服饰上的
刺绣也有区别。
刺绣针法包括
平绣等十几种
刺绣针法和技法。
平绣是运用最广的一种
绣法。它是用
丝线针并针绣制,
绣法简单灵巧,光洁平滑,适于绣制细碎的
花鸟鱼虫;
挑花绣是按
底布的
经纬纹有规则地挑制成各种
几何图案和变形
花鸟、
蝴蝶等,要求
构图平衡、对称;
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
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妇女
刺绣不打
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
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
底布上的
经纬线挑绣。
贴布绣是用绸缎等材料剪成各种
纹样形状,然后拼缀贴于布上,并用
丝线锁边而成,粗犷大方,常用于面积较大的花纹图案;破线绣是先将本已细微的
丝线再分成若干股,然后再
穿针引线绣制各种图案,工艺尤其精巧、细腻。锁绣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绣纹效果似一根
锁链,分单针锁绣和双针锁绣,故名。
打籽绣是用线条绕成粒状小圈,绣一针,形成一粒“籽”故名,
打籽针法被认为是古老的锁
绣法的发展。
辫绣是先将8或12根
彩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将其
回旋满缀于
底布成花;绉绣是将
辫绣用的丝辫按
图样需要折绉成形,再用
丝线钉上,图案呈浮雕状,厚实而凝重,极富装饰效果。苗家妇女常用此法制作她们的盛装。锡绣是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
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
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银白色的锡丝绣在
藏青色布料上,对比鲜明,明亮耀眼,光泽度好,
质感强烈,使
布料看上去酷似
银质,与银帽、银耳环、银项圈、银
锁链、银手镯相配,极其华丽高贵。苗族
刺绣针法如此丰富,将很多在汉民族消失的
针法和技法在苗乡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技艺针法
首先,在
针法上要保持望江
挑花的挑、钻、游、织等四种基本
针法技艺的原真性特点“不变”。再根据物象的具体特点恰当地运用、变换
针法,去
表现物象不同结构部分的不同视觉效果。其次,在图案形态、造型上要对物象进行简化概括、夸张强调,
表现物象的
典型特征,并对物象进行适合
针法要求的、图案形态与造型的
几何形态化的图案
表现。在
色彩上要保持以明度对比为主的简单
色彩关系。在坚守了望江
挑花这些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可以拓展
底布的面料种类。现在望江
挑花的
底布通常是农家用自纺、自织、自染的青(或黑)、白的老布,这种布有经讳分明的特点。这一特点虽然是望江
挑花艺术特色的成因之一,但是,这一特点主要是有利于“数纱”
挑制图案造型、形态,并非不可改变。在望江
挑花的历史上,唐末以前的
挑花材料,用的是
麻布为底,用头发为线
挑花,主要是制作
祭祀供品;随着棉纺技术的发展,逐渐才开始用土布为底、
棉线挑花。在实际
挑制中,用于
挑花的
底布要求具有清晰的
经纬组织,这是由于
挑花就是依据
经纬纱线组织,用
十字针法挑织花纹,显现图案和分布
色彩的。一个“十”字为一个基本单位,“十”字的大小可以依据
底布经纬纱线的粗细,可以跨三纱、四纱或五纱,所跨纱数越小,图案就越精细。“数纱”成为
挑花工艺中组织图案的主要手段,因此
挑花工艺又有“数纱”之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老布越来越少。因此,在原料市场上选择符合
挑花针法挑制特点的
织物面料,拓展
挑花底布织物面料的种类,甚至开发类似的面材载体,既是望江
挑花传承的原料来源需要,也为望江
挑花艺术在外观形式和
质感特点等方面,形成新的有别于传统形式的艺术效果提供了可能。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针法针法
望江
挑花的基本
针法有挑、钻、游、织、滚、敲、包、绣八种,其中挑针运用最普遍。钻、游、织三种也有较多运用,其他
针法只是在同一件制品中有点滴运用,严格来说不属于
挑花针法。不同
针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有妙用,在
底布的正反两面呈现出不同的图案造型。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针法针法
望江挑花的每一种
针法挑制出来的图案都有各自不同的视觉面貌。在望江挑花常用的几种
针法中,游针,以双钩或游线的方式在
底布上勾画物象轮廓,正反两个面上的图案形态清晰、明快,造型完全一致;挑针,在
底布的正面以“十”字交叉组成单个线迹,并多个方向延续组成图案形态,反面则多以“一”字形线迹组成图案形态,两个面上图案造型的形态相同但视觉效果有差别;还有种双面“十”字挑针,则正反两面都以“十”字交叉组成单个线迹,两个面上图案的造型也完全相同;钻针,沿着
底布的经向或纬向,以平行线方式填充轮廓形成图案形态,正反两面有的图案形态完全一致,有的互为正负,又由于棉线的密铺,图案形态厚实呈提花效果;织针,将两种或多种经线梳理好,用一种纬线以梭挑织,正反两面的图案形态互为正负。视觉效果与其他种类的
织造工艺类似。
挑花(花瑶挑花)挑针制作图案针法
每针拉一对角线,每两针架成一个“十”字。一个斜“十”字就是一个造型基本单位,在
底布上下左右延展挑制形成完整的图案。斜“十”字所跨纱数越少,图案形态越精细。挑针制作的图案严整、方直。
苗绣贴花绣制作方法方法
贴花绣的制作方法是:先
将要绣制的
纹样制成
剪纸,贴在绣布上,再将彩布略放大一些尺寸后也剪成同样的
纹样图案,将彩布覆盖在
剪纸上,卷边,用线沿轮廓将彩布钉固在
底布上,钉固时,往往压一条彩边或
彩线,起到固定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大多情况下,还要在彩布上
剌绣。贴花绣往往是和多种工艺结合,最终形成绣品。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图案创新设计创新发展
望江挑花图案的创新设计,是关系到“望江挑花”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存亡及发展的关键问题。创新图案的设计是望江挑花艺术传承、发展的有效抓手。当前,随着对望江挑花图案的
表现题材和
针法、
底布、图案三者关系的全面把握,对当代装饰图案视觉创新特征的深入理解,望江挑花的创新图案设计,在题材内容的丰富拓展和造型形态的设计
表现上,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和具体的
表现方法。也涌现出一批具体的设计实例和优秀作品。
挑花(望江挑花)望江挑花艺术创新设计创新发展
全面掌握望江挑花艺术创新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误区,也就为我们探寻正确的创新设计方法找到了思路。望江挑花艺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图案的创新。为了能够找到望江挑花正确的创新图案设计原则与方法,我们必须从传统望江挑花的图案形态、
针法工艺、
底布经纬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才能发现二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图案创新设计途径,才能设计出既出于传统的望江挑花,又属于今天的望江挑花。
满族刺绣纯棉细绣线注意事项
纯棉细绣线是由单根纱
合股捻成,约有40个色系,且每个色系从浅到深约有6个色阶。纯棉
细线在较粗糙的
底布上
刺绣时应该注意用
合股绣,否则绣出的图案容易发泡而露
底布,使绣品显得不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