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土家族族称的认定和学界的大力宣传,“西兰卡普”逐渐被国人认识并走出了国门。新
中国成立后,国家举行了一些大型的国庆献礼和民间工艺品展览会,
土家织锦渐渐被其他民族认识并惊叹其特有的艺术魅力。1957年,叶玉翠和李昌鄂合作创作的
土家织锦壁挂《开发山区》等5幅作品被国家选送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展出,这5幅作品后来收藏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可以说,这5幅作品是
土家织锦命运的转折点,成功完成了对“西兰卡普”创新发展的转型。后来出现的
土家织锦已完全打破了作为
卧具实用的“十铺八盖”的嫁妆象征,而是走出了乡村逐渐被旅游市场消费者作为装饰品的功能而展现的。体现在设计的图案跳出了传统
纹样,把现代人生活的人文环境,比如张家界的秀丽风光、
土家族的摆手舞、毛古斯、恩施的女儿会等传统生活的场景形象地织入锦中。同时
织锦的
幅宽加大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打破了古老纯
木质斜织腰
机织出一尺二(40厘米)
幅宽的
织锦,延伸到完全可以毫无限制地发挥需要多大
织锦都能织出来的工艺。今天,挂在恩施火车站的
土家织锦实物图案(12米×7.5米),其面积被誉为人物图案
织锦中的第一,而这些产品能成功织出源于当年两位大师(李昌鄂和叶玉翠)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