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的存在离不开苗族服饰,
湘西是
土家族和苗族自治的一个地方,虽说只有两个少数民族,但是州内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习惯、服装搭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苗族服饰在不同地区风格各异,别有风味,按年龄阶段来分有老年服饰、青年服饰和少年服饰,按应用来分有清新素雅的
常服和颜色艳丽的盛装,现今天
湘西自治州内仍流行着三种苗族服饰:花保式、凤松式、古泸式。花保式主要盛行再花垣、保靖、古丈、吉首等地,在其图案的运用上主要以苗绣图案为主,以
深色布料为底,将
红色、
蓝色、
绿色等
刺绣图案绣在
衣裤袖口和胸襟前,在配上一条
刺绣围裙在腰间。花垣保靖等地地势平坦,一条酉水河灌溉着两岸大地,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性格开朗、热情大方,服饰
纹样主要以鸟纹为主,造型圆润大方,充满生机与活力。凤松式主要盛行在
凤凰、贵州松桃以及部分花垣地区,苗家姑娘喜欢在
衣裤袖口、
云肩滚边、前胸
滚边、
围裙上绣以
花草图案为主的
纹样,其颜色主要以鲜艳的
红色、
绿色、
黄色、
蓝色为主,造型上精巧细腻,同时
凤凰地区的苗族人民还擅长将苗族
银片作为装饰绣在
围裙上端,追溯其原因一是因为苗族先民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携带大量银器才将其制成
银片,二是
银片挂在身上发出的声音足以吓跑山中的野兽,这样可以保护自己;古泸式主要盛行在古丈、泸溪等地,这里的服饰图案与其他地区大有不同,主要以
挑花图案为主,
挑花图案的来源一般都与
神话传说、图腾崇拜和精神寓意有关,在取材上与苗绣大同小异,但在造型、
色彩和运用上有一定的区别。造型上,
挑花图案偏抽象,都是苗家姑娘凭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想象挑出来的图案,这些图案在服装上主要体现在头帕、围兜上,值得一提的是头帕在这里主要作为男女的定情之物,苗家姑娘会在学习十几岁时开始挑头帕,挑上寓意爱情的图案如“双鱼花”、“并蒂花”等,在
色彩上,以
白色或
深蓝色为底,挑上
黑色或
浅色的图案形成对比,整体效果清新素雅;
湘西民歌中“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
挑花服饰中的头帕,泸溪
挑花在头帕的佩戴上也十分讲究,未婚少女及新婚妇女主要佩戴以
白布为底上绣有不同寓意的图案,显得年轻漂亮;中年妇女包
蓝色的
挑花帕,在图案上比新妇要少不能显得很花哨;老年妇女则包
黑色头帕不
挑花,这也是根据老年人要求简单素雅的心理而定的,显得干净整洁。随着苗绣的兴起,原本单色的
挑花工艺也开始融入了五颜六色的
丝线,服饰深得大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