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民常常以生命活动及存在为旨趣且常置身日常生活之中进行审美体验。
侗族刺绣中的精美图案、绚丽
色彩和巧妙
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律”的意味。人生活在世界之中,世界中所有的生物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宇宙的伟大循环的一部分,在这一循环的每一个阶段当人们理解自身之外的物体时,实际上也认识了某些人们身体内所感觉到的东西。这意味着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律”与外物呈现出来的“律”有着某种共性。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
侗族先民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很强,他们上山采集,下河捞鱼,每天耳闻目染的都是
日月山川、
草木荣枯等,所以
侗族刺绣在自然中获得暗示,在自然中实现对美的追求。图案形象大多来于自然物象或
神话形象的原型,人们把
日月星云、
山川河流、
花卉草木、鸟兽虫鱼和
神话中的龙、凤、罗汉、大仙等
具象性图案通过想象、抽象、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图案缜密完整组合;通过
几何纹线条纤细流畅的
织绣,
几何纹和各种
纹样的
穿插组合,既使整幅图案协调一致,给人以线条流畅,画面生动之感,也体现了
侗族人民对生命力的感性把握,表达了
侗族人民对和谐向往的民族心理。比如
侗族服饰中传统的
太极、
八卦图案最能够反映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的特征,其“S”形的
曲线隔开一阴一阳正反面,两者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中,取得形式动态的平衡且这种造型形式
表现一种
回旋不息的运动感。在
刺绣中实现艺术之律动与生命之节律的完美同构,让欣赏者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