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布绣在苗族中运用地区较多,它是一种以色布剪成花样,然后用线钉于绣布或服饰上形成装饰花纹的技法。苗族用作
贴布的材料有色布、绸缎和丝絮片。一般是以这些色布剪成条、块布
叶片、
花瓣,然后一条一条地贴好,再以针在边缘缝钉扎紧。如果是丝絮片,则先染好色再
裁剪。用
贴布绣为主要装饰技法的地区有凯里舟溪、麻江下司、丹寨南皋、丹寨杨武、罗泊河沿岸的福泉马场坪和王家坡、贵定定东、贵阳乌惠水鸭绒、毕节、普定等。舟溪一带的
衣袖、
围腰多用彩色丝絮片剪成宽(高)1-2厘米的角状小片,然后贴在
红色缎、绢上,再以缠丝的马尾压边,一针一针地钉牢,制成后形成由
牛角纹、水车纹、
锯齿纹交织的装饰画面,工艺十分精湛。丹寨杨武一带的古衣,则将彩色自染丝絮剪成条状和
锯齿状,钉在宽约6厘米的土布上,使正面布满条状的彩色絮条,然后连缀成衣摆。衣的上身则多以红、黑两色
缎子剪成三角形或
方块形拼贴、
缝制为饰,图案黑、红相间,
色彩对比十分鲜明。贵定定东一带
贴布则多用在衣身上,色布贴于
蜡染绘成的框图中央,然后又在色布之上
刺绣各种
花卉纹样。惠水县鸭绒一带
贴布主要用作
百褶裙和
香囊上装饰,她们喜用浅
红色、
青色、
紫色等色布、绸缎,剪成10厘米等腰三角形状,缝在
裙子腰上,同时又在部分三角片上以色布剪成云草皮纹缝贴为饰,使整条
长裙色彩斑斓。贵阳乌当下坝一带的
衣背、裙腰多用色布贴饰,或剪成
羊角状平贴于
衣背之中,或剪成
方形小块重叠错位成立体透视状
纹饰,与
蜡染挑花共同构成完整的画面。普定一带
贴布多以白色剪成云
波纹贴在黑
布衣上或以
黑色花样贴在
白布上;毕节甘河一带则喜用
浅黄色和
深红色及
蓝色布剪成三角形、
正方形小色块拼贴为
衣袖。堆花与贴花不太相同,虽然都是以色布为材料拼贴图案。但是,堆花是以同色或不同色的色布剪成
方块或三角状,再将色布一层叠一层地贴在衬布上形成图案,其特点是运用色差
显花,使图案具有由远到近或由近向远的立体视觉效果。以堆花为主要造型手段比较著名的是台江革一、施洞,凯里凯棠一带,在我们采集的实物
标本中,堆花达15层之多,图案有人物、鸟、蝶、
几何纹等。从江、黎平一带苗族和
侗族衣摆上也是以色布堆成尾形。雷山、台江一带的堆花主要用作
衣袖的
花边装饰
纹样多呈几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