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是按
底布的
经纬线有规律地
挑制,这就形成了由点和
直线构成几何形
纹样的鲜明特征,图案不能太
具象,一般是半抽象半
具象的图案,有花、鸟、虫、鱼、人物、
走兽……
植物多于
动物,还有
吉祥纹、意象纹、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太阳崇拜等等。古代的
挑花大多为抽象的几何形
纹样,
近代则出现了
具象或半
具象的类几何形
纹样。这些
纹样大体可分为三类:1.抽象的几何形
纹样。工艺品上的几何形
纹样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那是原始先民在“万物有灵”观念支配下,将自然物象,尤其是
动物形象符号化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神灵象征的符号,其象征性逐渐淡化,几何形
纹样的审美价值提升,成为工艺品上的装饰。
挑花的特殊工艺为
表现几何形
纹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
贵州少数民族的
挑花作品看,几何形
纹样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充分
表现了制作者在复杂的外部世界中
提炼出来的秩序感。大的几何形纹是
绣面的
骨架,当中可以布置各种适合的
纹样,小的几何形纹则多作为
边饰。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古老的几何形
纹样被原原本本地继承下来了,如
涡纹、
回形纹、
锯齿纹、
乳丁纹、
垂幛纹、
网纹、
八角纹、连环纹等。这类
纹样大多难以指认出其意义,只能用形式美来解释。2.
具象和半
具象纹样。这类
纹样具有仿真性,但非严格意义上的写实,大多只能
表现自然和人工
具象的轮廓或某些特征,而且是以自然
具象为主,如鸟、兽、虫、鱼、
花果等。这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性趣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
贵州的少数民族妇女,她们身处大山之中,过去生活贫困,是大自然给她们提供了生存条件与宁静和谐的乐趣,她们也从大自然中获取了
创作的源泉和灵感。她们将这类
纹样统称为“花”,有些是可以辨认的花,如刺梨花、蕨菜花、荞子花、
鸡冠花、麦穗花等等;有些则显然是其他物象的转化,如鱼骨花、猪蹄花、碾齿花、水车花、纱桄花等等。反正都是经过她们心灵过滤出来的花。由于
挑花工艺的特点,这些花多在似与不似之间,尤其是经过她们的大胆想象,对物象作了简化、省略、变形的艺术处理,如鸟只
表现鸟首,牛、马只
表现牛眼、马眼,鱼、
蝴蝶只
表现轮廓,可说是独特的
创造。3.意象纹。这类
纹样中既有
具象、半
具象纹,也有抽象纹,都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巫术信仰、怀念历史、祈福纳祥等。这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
表现。
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源远流长,又多数没有文字表达,便常常诉诸民间艺术,
挑花也在其内。在同一民族中,
挑花与
刺绣、
蜡染的同类
纹样寓意基本相同。如在苗族
挑花中,
枫树纹有图腾崇拜的寓意,
蝴蝶纹和鸟纹有祖先崇拜的寓意。在
侗族和[亻革]家
挑花中,带光芒的
圆形纹有
太阳神崇拜的寓意。在布依族
挑花中,旋涡状的蛇状纹有图腾崇拜的寓意。在苗族的
挑花中,有些
纹样有记忆历史、怀念故土的寓意,如三条颜色不同的横线代表迁徙中经过的
黄河、
长江与平原,称“迁徙纹”;连续的三角形表示经过的
山峦,
方形与三角套组表示故乡的
城郭,称“
城郭纹”。
鱼纹和
石榴纹则在各民族中都有
子孙繁衍、民族连绵的寓意,“万”字纹和
古钱纹都有招财的寓意。被学者称为“神异纹”的
龙纹,在苗族和
侗族的
挑花中较为多见,造型与古
青铜器上的
龙纹近似,突出其盘绕的躯体,而且龙的种类繁多。苗族
挑花的
龙纹多处于
绣面中心,
侗族挑花的
龙纹多处于
绣面边缘,而以
龙纹祈愿风调雨顺的寓意则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