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皮影影人一般高35公分,有的地域更大一些。多用牛皮(
陕西、
山西、
甘肃、
青海、
河南、
湖北、
四川、
云南)、驴皮(
河北、
内蒙、东北三省、
山东)、
羊皮(
浙江、
广东)绘革和镂纸夹彩纱(
江西、
湖南)制作。皮影老艺人多是家传
技艺经验丰富,他们经过选皮制皮、过稿
镂刻、醮色敷彩、缀连装杆等等非常复杂的工序,还要在影身颈部加上脖套,以便插接头茬,才能最后完成11个(头、上下双肩、上身、下身、双腿)可动部件的组合。最后在影人颈部和双手
装置二根签子(一根固定的主签和两根活动的手签),作为表演操作之用。按照不同人物身份,一个影人身子可配换多达四个头茬,这样,一大箱皮影生、旦、净、丑不同角色的80个身子要配400个头茬,加上桌椅、车马坐骑、帅帐轿船、金殿朝房、
僧道寺观以及
天地水三界应有尽有的宏伟华丽的大景片,可演出一二百本戏。影人头部造型多为正侧面,称为“半边脸”或“五分脸”,丑角和反面角色也作半侧面脸,称为“七分脸”,神仙和佛祖则多为正面脸。影身则多为七分身子。皮影
雕镂用刀十分讲究,要求刀法流畅,回转圆润,尤其是
镂空的面部线条有如“拉丝”,雕得细如发丝,犀利剔透,工艺水平十分高超。影身镂凿图案丰富,有
雪花、
万字、富贵、
梅花、
鱼鳞、
松针、星眼等
纹样。皮影
色彩要求鲜明透明,多采用黑、红、黄、绿透明品色。伴奏乐器一般有四弦、南弦、胡琴、月琴、鼓、锣、大鼓、大锣、大钹、小钹、
横笛、
手板、唢呐等。各地皮影的造型和唱腔、
器乐均有其鲜明的不同地域的
风格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