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在全国各地年画中均有出现,多为宅院考究的大户人家贴于正房屋门,受到百姓们的欢迎。和今天的学子们希望通过高考考入名牌大学一样,在封建社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
仕途,改变自已的命运,是每一个学子的共同愿望。
五子登科反映出当时的
读书人借
读书考取功名的美好希冀。旧时门神品种虽然式样很多,但最受画商、民众欢迎的品种也就七八种,而
五子登科之类的门神却是家家正房(堂屋)必贴的门神之一,式样相同,因规格大小而筒繁不一,这些多姿多彩的变化恰是年画艺匠们心智心力匠心独运的体现。旧时,家庭即是农耕社会的一个小
细胞。人们认为多子多福,才能人丁兴旺;苦
读书,求功名,才能光宗耀祖,世代繁衍。老河口的《
五子登科》年画上半部较为松散,突出窦禹钧,而
五子则安排在下方,相貌英俊,活泼聪慧,刻工精细,
设色华丽,使得画面下半部相对紧凑,上窄下宽,整体呈
长方形,布局整体较为舒朗。画面上窦禹钧身材伟岸,慈眉善目,身穿
黄色龙纹战袍,
内衬鳞甲,一手捻须,
五子围于脚前,一幅儿孙绕膝、
祥和喜庆的世界再现于方寸之间。老河口《
五子登科》年画的这种艺术处理手法在其他地区是比较少见的,
河南地区同题材年画一般将窦禹钧处理为
文官形象,手托
官帽簪缨、
牡丹花瓶及儿童手执的彩灯,或者左右手各怀抱一儿童,另外三个儿童在画面下半部环绕
文官嬉戏。苏州桃花坞同题材年画的处理手法与
河南地区相似,只是加入了些许本地年画的传统
风格。在
色彩上也只有老河口
木版年画用大面积的
黄色作为画面主要色域,而
黄色给人带来的是明朗、愉快、高贵、希望的视觉体验。其他地区
五子登科年画的用色一般都是红、紫、绿、黄等颜色均匀
穿插分布,不会出现一种颜色成为主导色调的情况。所以在视觉效果上,老河口
木版年画中的
五子登科主题显得更加鲜明突出,富贵
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