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到“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的写作任务后,我就一直在寻找调研的对象。由于自小生长在
新疆,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使我对
新疆有着特殊情愫,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从
新疆的手艺传承人着手。
一日,与几位同样来自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朋友聊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份认同的问题时,突发灵感。对于
新疆的原住居民而言,支边的父母、祖辈以及出生在
新疆的我们始终属于外来人口,而当我们回到内地时,却又被认为是
新疆人而被边缘化,从而有一种对于身份无法确定的迷茫感。由此联想到与我们同样处于这种尴尬境遇的锡伯族人。出于好奇、探究的心理,想要去了解由东北西迁至
新疆的锡伯族人的生活、生存状态以及锡伯族人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当地朋友的介绍下,我联系了察布查尔县的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秀玉女士,并将其确认为这次调研的对象。在与杨秀玉及其周边的锡伯族人接触后,让我对锡伯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总之,一个淳朴而又
爽朗的民族整体形象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很自然地融入其中,亦不觉得突兀与拘谨,而这种民族性格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锡伯族的文学及艺术作品当中。锡伯族人向往美好生活,怀念故乡家园,但是他们更注重现实生活,他们已经将
新疆察布查尔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平静安乐地
世代扎根,繁衍生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