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属于意识形态,它是原始初民在北方生存生息过程中与自然界抗争相对软弱无力的观念反映。
宗教并不是人类
初始就有的。依据国内外考古调查证实,在原始群时代,人类刚与
动物分野,大脑思维与意识观念等等还相当不发达。当时人类只是自发地适应于自然界,还不可能将人类与自然分离开来,也就不可能产生那种人与自然之间相离又相关的神秘的
宗教观念,也就谈不上有
宗教祈祷行为。只有到了原始
氏族制阶段,人类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才有了原始
宗教的萌生,如美洲印第安易洛魁人的
氏族社会的
宗教仪式便是这期间的产物。
欧洲是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才开始有
宗教萌芽。据考古证实,发现尼安德特人已经有了埋葬死者的习惯,在死者周围还排列着公
山羊的角。有些遗骨周围还散布着
红色碎石片等。这种
墓葬,被
考古学认为是“尼安德特人”时代的
宗教信仰的证明。在我国北方对于
萨满教最初萌生时期的实物例证,过去鉴别、分析和认定甚少,所以确定其最早产生的年代是较困难的。但是,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的遗址人骨化石可以看到,遗骸周围撒有含
赤铁矿的
红色粉末,还有各种随葬品如燧石石器和钻孔兽齿、石珠、海蚶壳和骨坠等物,说明大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经产生原始
宗教观念。
红色粉末等在我国北方诸民族
民俗信仰中始终代表鲜血或牲血的颜色,祈祝其
灵魂安宁而予以献牲,源自同一观念。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乃至
西伯利亚、远东一带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新旧石器时代
墓葬中很多骨骸旁伴有骨角、珠饰以及兽骨、蛤壳等遗物。
苏联莫斯科东北部的逊戈发现两万多年前的男人和小孩的遗骸,身上撒有
红色赫石粉。成年男子身上还有三千颗
珠子,此外还有兽齿、猛犸象牙和石珠等饰品。我国东北东部地区的新开流、莺歌岭文化遗存中出土的骨雕鹰头,骨雕游鱼、陶人,以及
陶器上的
水波纹、陶猪、陶狗、陶熊,中部地区昂昂溪文化遗存及白金宝、庆华遗址中的陶制的鸟形,用三角形篦点纹在
陶器上组合成的
鹿纹、
羊纹、
蛙纹以及陶马等。这些带有图腾崇拜
宗教色彩的文化遗存,都是初民在特定的釆集与
渔猎生产经济阶段下所形成的生物生命崇拜观念,实际上就是当时原始
萨满教神论观念的思想结晶,进一步证明在
氏族时期先民们产生了
动物崇拜:如崇拜鹰神、水神、鱼神、猪神、熊神、鹿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