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雷公山、瑶人山和茂兰喀斯特森林等是水族地区至今保留较好的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水族腹地瑶人山,现有森林面积7333.3公顷(2万多亩),林木蓄积量约30余万立方米。保护区境内,万木竞长,据初步考察,主要木本
植物及主要树种达431种以上。其中有不少树种是国家列为一、二类保护的珍贵树种,如福建柏、南方红豆杉、香榧、闽楠、紫楠、
小叶豆树等;还有也属珍贵树种的木莲、马尾树、石笔树、南岭黄檀、油杉、苦桃木、黄棉木等。此外,药用
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如厚朴、黄皮、川桂、三七、党参、黄连、独活、柴胡等。由于保护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林深树密,为各种野生
动物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栖息场所。据调查,发现的野生
动物有金钱豹、狗熊、称猴、野牛、野猪、
山羊、狼、香獐、
狐狸等;两栖
动物有乌龟、蛴蚧、石蛙、野鸭等;蛇类有乌梢蛇、眼镜蛇、银环蛇、
野鸡颈、菜花蛇及水蛇等。瑶人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物种源的较完整的
典型生态系统地区,是水族地区开展生物生态研究工作的理想基地。窥一斑而知全豹,水族地区的
远古时期,是一个巨大的
绿色生态基因库。自然保护区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
绿色植物就没有
动物,没有森林就不会出现人类。由
绿色植物组成的森林和草原,是栽培
植物和饲养
动物的天然贮存库或根据地。这启示着人们,在森林资源面临枯竭的今天,只要不是
表现无所作为,人类就能无限生存下去。如一位专家所说:“人类如能将智能与生物圈综合起来组成一个能够再生产环境的完善系统,那么就能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无限地生存下去。”生态不是新思想,林业也绝非新概念。然而,当生态与林业组合为一体,成为生态林业时,林业与生态将走出“山重水复”的二维低谷,向着经济、生态、社会三位一体的效益性多维空间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