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
雨水可滋润万物,促使
植物大量生长,使农作物得以灌溉;但
雨水过多,又会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灾难。
瑶族多居住在山区,除少量水田和望天田外,大部分为山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全靠老天下雨来决定。人们对
雨水这种决定性作用的依赖,便产生了雨神崇拜。
广西南丹白裤瑶每当久旱无雨,农作物急需
雨水时,一般旱情下,杀两只鸡拿到村前三岔路口或村旁的
盘古庙前去供祭,烧香焚纸钱,祈求雨神降临
甘露。旱情严重,则全体油锅成员自动凑钱买牛,到村前大树脚下搭个小茅棚,杀牛
祭祀;或于
盘古庙前杀牛祭神,求
盘古郎上天请雨,如天再不下雨,就把
盘古郎像倒置过来,以惩罚其办事不力,直到天降大雨,才把它放正,烧香祭谢。广东连南排瑶,逢天久旱无雨,人们便举行求雨仪式。在南岗一带,初次求雨指定要用姓盘的先生公,并要到八九公里外的横坑乡,俗名称“猪屎岗”的地方求。由先生公穿
便服,带酒、肉、香、纸钱等物前往供祭,一连3天。如天还不下雨,便到大庙向
祖先公祈告。备酒、肉、香、纸钱,念经供祭后,用两根茅草将一
祖先公的偶像捆绑起来,意为选他上天求雨。如天降雨,便松绑并还愿。如天仍不下雨,将大庙内的偶像全部搬下来,放入水塘中浸一回,再用一个大酒缸装满污水,将偶像全部浸入内,里面还放一些蛇、虫、蚁、鼠、
青蛙、田螺等,以示天不下雨,引起民愤,让
祖宗鬼受辱一番,使之为后人着想,赶快上天求雨。直到天下大雨,方将偶像扶起,杀猪杀鸡,将偶像抬回大庙供祭。
广西都安一带的布努瑶认为,每一条河流、溪涧都有神灵,叫“渡昂”,意为水神。水神神位一般设在河岸、渡口、溪旁某处,立一
石头代之。人们
平时下河打鱼捞虾,要先向水神叩头,否则水神发怒,轻者打鱼不得,重者被水淹死。逢天久旱无雨时,就由村寨中无后代的老妇人裸身求雨。求雨时间一般选在烈日当空的正午,老妇人跑出家门高声呼喊雷公、彩虹、
太阳、
月亮,要求雷公下雨,彩虹喷水(她们认为彩虹住在水中,挂在天空时是出来喝水,所谓“在天为虹,入地为龙”),请
太阳、
月亮作证,一边呼喊,一边狂奔,一边迅速地脱掉身上的
衣裤挂在脖上或放在头上,跑到雷庙树下,折断一
树枝,拿着奔往
泉水干涸处,用
树枝使劲地打早已干涸的
泉水池。或将
衣裤脱下放头上后,再取火灶上的烤篮笼于头上,将灶上的烤棒扛往
泉水干涸的地方猛打。裸体求雨各地略有不同,有的
一日求
一两次,有的
一日两三次;有的裸奔约1公里,有的裸奔几公里,旁人可远看,但绝不准窃语言笑。
广西十万大山的山子瑶架水笕引山泉时,须由
巫师到水源头烧香祭水神,请水神赐给长流水。
广西百色和
云南的部分
瑶族,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要早早来到井边、溪旁,烧香焚纸钱祭水神,争挑第一担新水。当地习俗认为,这样做水神会赐予家人幸福。
广西大瑶山
瑶族新娘出嫁步行到夫家途中,过山涧小溪,或妇女背小孩出门蹚水过渡,都要丢几枚硬币进水中,祈求水神保佑平安
吉祥。部分
瑶族还认为,龙住在水中,是能生水和降雨的神。所以,龙王成为古人求雨和避免洪水灾害的主要祈求对象之一。过去,
广西大瑶山一带的花蓝瑶认为,天有天龙,海有海龙,江有江龙,山有
山龙。
瑶族在山上种植农作物,要靠
山龙降雨,农作物才茂盛。如久旱无雨,定是
山龙作怪,须请师公组织村民求神另安新龙,降雨消灾。安龙活动有的以村为单位集体举行,有的以一条河流域的各村寨联合共同举行。先请数名师公用竹、彩纸等做成龙宫、
龙头、
龙身。安龙日
清晨,主师公净身穿师公服,第一个来到山寨的总水口接一碗干净的
泉水后,村民方可接水做饭煮粽子。然后每户派1人,带一些大米、黄豆、青菜、水果及1枚
铜钱到社庙参加安龙。先由师公念经烧一炉火,村民们从
火炉前走过,并取出身上
铜钱在烟火中飞快拂过,以示解秽。然后将
铜钱交师公,师公以
铜钱为龙麟,依次排列在一个大箩筐的米堆上,成为
龙身。师公再烧香喃坛,请天龙王、海龙王、江河龙王降临,再将
龙头轻放于大箩筐的
龙身上,以示安好
山龙。然后师公抬
山龙四周旋转,村民高呼:“新龙接回来了!新龙接回来了!”鼓锣齐鸣,众人尽情狂欢。祭龙结束后,师公们便抬龙像龙幡游龙。先在寨中逐家逐户地游,以示神龙回来保护各家的农作物。每到一家,主家都要出门鸣枪迎接,请龙进屋,在
龙身上撒大米,往
龙头上挂粽子。游完村寨,再游野外,让龙视察田野中的农作物干旱情况,早降大雨。游龙每到一块田地人们就放3声铁炮,炮声隆隆,仿佛天空降雨前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