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
图腾仪式的特点,至今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仍在程度不同地被保存着。比如
云南哀牢山地区的彝族,他们以虎为
图腾,在
祭祀图腾的仪式中,跳着“十二兽神”的
舞蹈。这12兽即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以虎为首。过去每隔三年的首月(即虎月)的第一个虎日,哀牢山上段南涧彝族自治县南境虎的山神庙(以母老虎为山神)
就要举行一次大祭。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届时,庙外有男女青年欢快
舞蹈,庙内则由以女巫为首的12个巫人,举行12兽神的
舞蹈,气氛庄严肃穆。扮演母虎神的必须是女巫。“
舞蹈伊始,男女巫列为一行,各持一柄
扇形羊皮鼓,为首女巫击鼓起舞时,笙乐吹奏虎啸声,群巫按笙乐节拍
舞蹈。
舞蹈的主要情节,是由为首女巫
带头表演仿效12兽的声音和动作,以象征12兽神的降临。其中较突出的是蛇舞和穿山甲舞,最突出的是虎舞。穿山甲舞和蛇舞无声音,
巫师用全身蠕动的舞姿,表演蛇爬行时的形态。对穿山甲则表演它诱食蚂蚁时,全身蜷缩,甲壳敞开,待蚂蚁齐驱其甲壳内吮吸汗垢,它便伸直全身,甲壳闭合,群蚁便被夹死于甲壳间;然后,它又蜷缩全身,待甲壳复开,它抖动全身,死蚁纷纷落地;它就伸舌舐食起来。
巫师就用
舞蹈体现穿山甲
捕食蚂蚁这全过程的体态活动的特点来显示它的降临。对于猴则表演它爬树摘野果吃的动作特点。在12兽舞中,以表演虎神降临并以猛虎扑马、牛、羊、猪、狗的动态和呼啸声,最费劲也最精彩。由为首女巫一声长啸,腾空跳跃而至,以显示猛虎的威风,其他男女巫则表演被虎追扑的各兽惊惶奔逃的状貌。”“这些富有生活气息又带着强烈原始
色彩的表演,正是
图腾舞蹈的
典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