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
羽人在
图腾盛行时期就逐渐出现了,它的产生年代相当久远。除《
山海经》等
古籍的记载外,百越族群后裔
铸造与使用的铜鼓上也多有出现。
羽人们或划船,或竞渡,或举行
祭祀。有的铜鼓上的
羽人多达二十多个。
广西左江流域的摩崖壁画也有
羽人图像。他们在众人场面中显得相当突出,还有
广西贵港市罗泊湾的汉墓出土文物中的
羽人图像。这些
羽人纹,都大同小异,他们是同一性质同一类型。他们除表示对鸟
图腾的认同、亲近和崇拜感情之外,还表明他们自己的特殊身份,他们或是
巫师,或是
首领,表示一种尊严,一种神圣,一种能沟通人与
图腾神的作用。与壮族同一谱系的
侗族,有的穿着仍有
羽人的影子,比如姑娘的头帕,总有鸟的
纹样,特别是鸟的形象。
广西三江
侗族姑娘所戴的头饰有近一尺高,分三层或四层,框架是银锡合金构成,最顶端站着一只
凤凰,
凤凰四周有四五只
小鸟围绕着。最底.一层,系着各种颜色的绒球,中间穿插着各种形态的
小鸟。姑娘的腰也绣着鸟纹,腰上所系的
飘带每根系着一只用绒花做成的
小鸟。跳起舞来,全身的鸟饰都飞动起来,姑娘本身就像一只
色彩绚丽的
小鸟。小伙子头上也插着
羽毛,身上的
飘带每根也系着一只
小鸟。他们跳祈求丰收的芦笙舞,前面以鸟纹旗为前导,芦笙队穿
羽衣,跳鸟舞。这不就是现代的“
羽人”吗!这是鸟崇拜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