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我国古史,很早就有
占卜,其内容主要记载我国
中原文化的卜术卜候。据《
史记》、《
周易》、《书》等
古籍记载,在
伏羲黄帝的传说时代,就有了
占卜。原始的前兆迷信的起源,那就更早了。古史考云:“庖牺氏作,始有筮,其后殷时,巫咸善筮。”禹穴碑曰:“
伏羲得神蓍,而定皇策。”《
周礼》曰:“凡卜筮,兆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拆。”这些都说明
占卜早始于
伏羲时代,而当时的
占卜内容已甚繁复,体显吉凶,色示善恶,墨分大小,拆有微明。不过当时的
占卜,从文献中可知主要是依靠当时人为改造整理后的卜辞和《
周易》,其中尤以殷周卜辞为代表。殷周卜辞从大量出土的
甲骨文可知为龟卜。正如说文所说,“卜灼龟也,象兆之纵横也。”《
礼记》云:“龟为卜,莢为筮”。《书》云:“官占唯先,蔽志昆命于元龟。”从《
周礼》与《
史记》记载,已经文人与
巫师、筮人等整理修饰,已日趋玄奥。《
史记》云:“卜者以法
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棊而后言
天地利害,事之成败,昔先王先定国,必先龟莢
日月,而乃敢代正
时日,乃后入家产子必先占吉凶,后乃育之,
伏羲作
八卦,
周文王演为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勾践放文王
八卦以破敌国霸天下。”这些叙述,可以看出是后人加工、创造而成的卦爻,离原始
宗教的古代
占卜已相距甚远。原始古卜最突出特征,不选择卜物,不分场合、时空关系,而是凡遇事或有所谓不平常的异兆,便要卜占,卜即卜问,占即占候,是很单纯的思维活动。正如《北户录》云:“卜之流杂见书传,虎卜、紫姑卜、牛蹄卜、灼骨卜、鸟卜,虽不比于蓍龟,亦有可称者。”说明古代卜筮、不局限为蓍(一种草类)与龟骨,
占卜形式甚多,有虎卜、鸡卜、鸟卜、兽骨卜、竹卜、筮占、星占、相风、望气、相地、梦占、相面,等等。北方
萨满教便具有上述特点,可以证明
萨满教中所保留的
占卜要早
商周卜筮内容,对
萨满教卜莢予以整理,对于了解和认识北方诸民族卜候历史与信仰习俗等以及与
中原卜筮文化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