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
瑶族“始祖盘王死后,封建王朝,许令男女敬奉,描成人貌之容,画出神偶之像,广受
子孙祭祀。”券牒记载:“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金光紫禄大夫兵部尚书,敕封盘瑶
子孙,各敬奉
香火,设祭盘王,持长腰木鼓,吹奏笙歌。”规定每年:“三月
清明节,五月十五日仲夏节,六月六日尝新节,七月十四日目连节,
十月十六日庆阳节(盘王节),
十二月三十大年节……请动盘王、盘七郎、三清、圣僧和尚、禾花
姊妹、行娘把伞圣帝”等神设祭。这与“
十月朔为大节,岁首祭槃瓠,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的史载和
瑶族民间《传歌》中“还恩答谢逢还愿,唱歌念曲乐逍遥”之词异曲同工。此外,券牒还记述了“将高王身首用火焚化,取骨灰入瓦瓶之内安殡,埋于龙水凤山之地”的丧葬习俗。这些节日和
宗教习俗,过去都很盛行,活动内容均与所述无异。
瑶族节日繁多,丧葬习俗各异,
祭祀的
神祇,既有自然崇拜神、图腾崇拜神、祖先崇拜神,也有“三庙神”和“唐王圣帝神”等,其中,又分
道教、
佛教和多神信奉的
神祗,反映了
瑶族宗教信仰的原始性、特殊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