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鬼
巫术又称驱鬼
巫术,是一种对鬼神进行攻击性的
巫术。
广西都安、大化等地的布努瑶认为,凡村寨发生异常现象,人患流行性疾病、
牲畜发生瘟疫,都是魔鬼骚扰村寨的结果。遇到上述情况,全寨人要立即
集资买牲品和其他供品请
巫师赶鬼,俗称“赶鬼保村”。由
巫师带一帮人,提
桐油灯、酒、玉米等,挨家挨户地撒泼,一边撒,一边喃神,将魔鬼邪气赶到村外。在村口插各色彩旗,意为封村。
巫师还在一张纸上画符作法,拿到远离村寨的偏远处的森林中,贴于一棵大树上,表示将魔鬼驱逐至此,不让其再回村寨。封村后,3天内禁止村民和外人进出村寨。
广西南丹一带的白裤瑶,过去凡遇疾病流行,或禽畜发生瘟疫,村寨立即举行赶鬼活动,俗称“扫寨”。扫寨由庙老主持,择吉日后请魔公喃神祈祷。由寨上
牲畜多的1户或数户捐1头牛、1头猪和12只鸡(
闰年为13只,意为
每月1只)作
祭品,困难的村民则出些香、米、酒、纸钱等物,
祭品用毕,仍归原主。先在庙里祭神,村中各户都要参加,并带一杯酒、一筒米送给魔公。祭毕,各户回家大扫除,从火灶一直扫出大门,意为将瘟神从家里扫出门外。魔公则将各户交来的大米抛撒在村寨的路上,从村内撒到村外,意为将各家的瘟神邪气扫出家门和村寨。最后,魔公在村外的路口上插一
茅草标,以示不让瘟神恶鬼再入村寨危害人畜,俗称“封闭”。扫寨结束后,
当天严禁村民和外人进出村寨,若有紧急要事须出入村寨,要备香、纸钱等物祭庙后,方可通行。
广西巴马一带的
瑶族,在村寨发生一些异常现象,认为有可能发生火灾、霍乱或其他恶病时,便由村上有名望的老人召集各家各户
集资买猪、羊、鸡、鸭、狗、大米、酒、纸钱等物,请得力的
巫师来赶鬼扫寨,以消灾解难,确保人畜
安康。先由各家各户派一人到村头路口参加集体祭神仪式。然后各家各户把家中的大、小房门全部打开,由
巫师端
桐油锅上门一一喷水赶鬼,将鬼赶出村寨坳口后,在坳口中心道路的两旁各埋一树桩,两树桩之间的顶端横系一条用生
茅草编织的草帘,帘上挂沾满鸡血的纸钱,树桩旁还插上用芭芒草和鸡头扎成的草标,以示“封寨”。封寨时间一般为7天7夜。封寨期间,严禁外人入村,以防恶魔再度入村危害。
广西百色一带的山子瑶,过去凡村内有人畜不安之事,都要赶鬼,把躲在家内、村中的野鬼、坏鬼全赶出家门、村门,然后封住门户不让它们再来扰乱村民的
安宁。赶鬼因其内容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家庭赶鬼和村社集体赶鬼。一家一户的赶鬼因家中人畜不安而起,请
巫师来家,于神龛前的桌上供香、纸、米、酒、一碗水、一张柚
树叶、两把
镰刀、一枝火把。
巫师请神后拿起两把
镰刀和火把,念咒语,然后将
镰刀、火把抛出门外,端起桌上装水的碗,用柚
树叶蘸水撒向房屋四周,意为用净水洗屋。最后把水倒在门外,将碗覆盖于地面上,意为野鬼已被赶出门外。村社集体赶鬼一般是在村寨中有瘟疫流行,影响生产,村民认为有妖鬼作怪的情况下进行。先由瑶老商定后筹措钱物,再由村社的
巫师具体筹办。集体赶鬼一般与还盘王愿一起进行,先做一两天的斋醮仪式,然后才赶鬼。赶鬼队伍由5人组成,一人持剑在前头镇妖鬼,一人拿小三角红旗随后,另一人手托一个用红
蓝色纸做成的小船,余下2人护后。先在盘王庙神堂的
香炉上1炷香,便进村赶鬼。各家各户都先在家中给
祖先的神龛进香,在家门口放一张长
凳子、一块姜。赶鬼队伍进村后从村头到村尾挨家挨户赶鬼,拿旗人在厅堂里挥旗赶,其他人由里往外赶,将鬼赶出门后,将门口的
凳子翻倒在地。将鬼全赶出村后,将船和旗拿回盘王庙烧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