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犬类
图像与石狗的区别在于,(一)它们多为站立的形象,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二)它们与人像组合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场面,并且多在巨大魁伟的人像的前面(从画面上看则在人像的脚下)。巨人多是正面站立的形象,两手曲肘高举,两足半蹲,腰挂环首刀,有一种威严庄重的气派。这可能是头人或是
巫师。每一个画面的组合,似乎有一定的规则,就是以一个巨人为中心,以狗为前列,巨人的两侧或周围有一些排列有序的形体略小的侧面人像,向着巨人举手投足,像在跳舞唱歌,巨人的后面或两侧挂有铜鼓,有的还挂着羊角钮钟。这是一幅
祭祀图。这是对古老的
图腾祭祀仪式的追忆,也是现实的人,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对
图腾神的虔诚心绪,以求福祛祸,或为了治病,或为了消除天灾。直至建国前,壮族农村在大旱之年便用狗求雨。在环江县的壮族村寨称为“打
龙潭”。具体做法是,在禾苗受旱产重时,人们将猫、狗各二只,丢进深潭。据说,这样做三天后就会下雨。很显然,在他们看来,狗可以驭神,可以
通天,使天下雨。都安县一带的壮族在天旱时抬着狗和铜鼓去游村寨,祈求上天下雨。大新县的壮人,则是以狗血淋洒铁锅和
巫师画的符咒,还有
茅草等物,而后把它们投入水潭中,以祈求
泉水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