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把年画贴在自己的屋子里,不仅仅是在制造一种喜庆的气氛,也是在完成年画所具有的信仰功能。
基督教中,信徒们用祈祷的方式和神交流,而处在社会下层的
中国农民却选择了年画这种更准确、更生动的表达方式,既解决了语言表达信仰虔诚的困难,又可以装饰房屋和墙壁。农民不出家门便可完成与上苍的对话和交流,完成了西方人在教堂里完成的事情,况且家庭生活环境还多了几分轻松和愉悦。在
古时的
春节前后,千家万户都投入到这种浓重的气氛当中,并且结合迎新春的喜庆的格调,构成了本民族独特的习俗风貌。门神画本属于门画的一种,分武门神和文门神。武门神是手持兵刃,身穿盔甲的将军型门神画,主要贴在进入
庭院、宅舍第一通道街门的上面,起到除邪保
吉祥的重任。武门神身材魁武雄壮、双目圆睁,审视门外一切动静,使蟊贼鬼怪不敢入内。象征着除邪平安的大将诚心希望人们“安定如意”。从武门神来看,其画面的主题是盯紧看守街门,严防妖魔鬼怪进入。艺人们特地选择了群众心目中最信奉的负责监督、处罚妖魔鬼怪行凶作恶的神加以
创作,以
男性健壮为美的原则,将门神头脸形态夸大,双目睁圆并涂为红色,他们往往身躯宽大,四肢粗壮,一位手执大锤的
武将形象跃然纸上,大将神情威武严峻,让人望而生畏,形象雄伟健壮,仿佛坚不可摧。武门神确实既起到了很好装饰大门的作用,又增加了百倍的安全感来过一个太平年。武神尽管威猛但看上去很舒心,没有造型不合适宜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型夸张后带来的艺术魅力。
中国宗教的另一鲜明的特色就是把神世俗化,神不是让人敬畏的,而是越来越有亲民性,例如连秦琼、尉迟恭这样一些凡夫俗子也当上了门神。所以在杨家埠年画《秦琼尉迟恭》中两人已有了神的智慧和神的威严,同时具有神的敦厚和神的慈祥,比那些高高在上、来去无踪的神更可有亲和力。文门神是供堂屋门张贴的朝官式门画,人物端庄文雅,和颜悦色,预示着接福迎祥,岁岁平安。灶王画也属神像画的一种,杨家埠
木版年画中的《灶王》上半部分是“财神”,下半部分是“灶王”。据传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正可谓“腊月二十三日去,新春初一五更来”。所以每年腊月二十三人们都要祭拜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来多带放牛小子,多带五谷杂粮,多招金银财宝、少带是非口舌”。体现了农民渴望“
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财源茂盛”以及“家庭和睦”的祈求和纯朴的愿望。财神也是在诸神中较受崇敬的一位,农历七月二十二为财神的生日,十月二十五财神会那天,民众都要供养财神。每年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接财神,杨家埠年画中的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关公,大家都希望通过供养财神,以求招财进宝。同时,古人相信人的
灵魂是不死的,而敬奉
祖先之灵可保佑自身的
安宁。所以,
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尊先敬祖,为了充分表达对
祖先灵魂的敬仰,人们就立宗庙来摆放
祖宗的牌位。一年之始的
春节是一个大祭的好日子,
祭祀时,在族长的
带领下,按辈份依次向
祖先敬拜。到
初三早晨还要烧香燃纸,送过了年的老
祖宗回去。《三代宗亲》之类的作品就是为适应
春节祭祖礼仪的需求而
创作的,我们
先祖虽已故去,但其音容笑貌却出现在画面上,好像在告诫我们后人要秉持光宗耀祖,保持家业的兴旺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