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寻找满族枕头顶
刺绣作品、作者及
技艺、传承的方式是进行田野调查,这正是社会学、
人类学、民族学工作开展的正确途径。按社会学的理念,社会学史即是一部遭受淹没的“潜历史”;按
人类学的理念,其工作一为田野调查,二为了解口头传说,这些正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人类口头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用了四五年的时间走遍了长白山区广阔地域的几十个市县、数百个乡镇村屯,在木把的木屋里、在参地的帘棚旁、在山民的热炕上、在老妪的铺衬包里去寻找往昔的“宝藏”。记得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
春节,是我带着几位青年作者在通化县金斗满族、朝鲜族乡过的,是为了考察长白山区年俗文化。当地习俗是正月十五之前旅
饭店均不开门。我们只得吃住在文化站站长家,
每日冒着严寒逐户了解年俗中的民间美术遗存情况,拍照、记录。待
初三往回走时,怎么也挤不上每天只有一趟的大客车,我们几人只得趟着积雪,步行十多里,赶到住在湾沟子的满族
剪纸作者侯
玉梅家,她套上牛爬犁拉着我们走了三十多里山路回到县城。那天风雪交加,她戴着狗皮
帽子,在前边牵着牛,我们挤坐在爬犁上,披着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