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星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是,那丹那拉呼是什么星?那丹那拉呼又称那拉呼、纳呼、那丹岱珲,俗称鸡窝星、伞子星、花咕朵星。北方诸民族也称“七女星”、“七
姊妹星”、“
七仙女”等等,名称很多。《北平风俗类徵》中所提
满洲祀神,祭“丹珲珲”和“七星鄂漠”,实际上也指这个
星座,即
二十八宿中的昴宿。有人认为那丹那拉呼即是指大熊
星座的北斗七星。其实北斗七星,满族诸姓家祭中称那丹乌西哈(七星)和依兰乌西哈(三星)在背灯祭或祭星中另祭。按照满族先民及北方古民族原始
民俗观念认为,生命之火和生命之光源出东方,即
日月星辰出升地方。祭日与向日而拜是北方古民族悠远的古俗。这种拜日观念,是与北方诸民族长期生活的客观地理条件有关。
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故而在原始先民思维观念中,视东方天宇为最神圣所在。那丹那拉呼就是高居于东天的领星神。萨满神谕中称布星女神的
助手,也是女性群体。在
萨满教神话中据传她们喜欢在天空中玩要,也常好用羽衫遮住星光,使天空漆黑。所以萨满祭星时大声诵唱“唤星词”。那丹那拉呼
神祗,居冬令列星的中心位置,从立冬直到
惊蛰,都是由她们
姊妹星导引众星
日暮时便悄悄从东天升起,率领宏阔神武的满天星阵,缓缓向西移动。秋冬季节时,她们横沉西天,东方
太阳便升起来了。所以
远古先民极神秘地崇仰她们,敬慕他们,甚至视为万物祖神。而那丹乌西哈,祭时北拜,则为后期出现农耕经济并定居以来,才逐渐形成的方位星神,比那丹那拉呼宇宙大神产生时间要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