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北方诸多民族中,星
祭礼仪记载最多。从《东海沉冤录》等满族民间著名的口碑传奇资料传述,东海窝稽部中的一支满族先民
女真族人,星祭一岁两举,可单独祭星,亦可与祭祖合祭,初雪时祭星为禳祭冬围丰盈;正月祭星为除祟祛瘟,祈祝康宁。届时均择上瀚晴夜,初雪祭星要在奈呼鸟西哈(俗称七女星、昴
星座)升上东天时,烧伐倒大木九座,螺号鼓梆齐鸣震天。九个火堆,熊烟象九条
通天白柱,俗称“星桥”。火柱起“神树与天通”的作用,火可逐秽照明,可助星神不遭邪侵,夜夜明亮,为人间指路和传递吉音。正月祭星除有九堆火柱外,还要献鹿、野猪、
大雁、山雉等野牲,不求肥大,只要活牲,洒鲜血于林中和大火堆里,燔烤野牲肉做
祭品。食具均用木碗木把草秸,
表现占代野祭的会食习俗。《龙城旧闻》记载星祭盛况是,“是夕祭星于东房烟筒前,祭时熄灯,一人白衣跪地祷,左手持木刀刺豕,祭毕仍与亲友共食之。”《龙江县志》记载满族库雅喇氏祭星,“三日大祭之后在
一日之内祭星,择吉期初更,
星斗均齐,在房西向北斗,设香案、
柳枝一棵……用细
麻绳穿鸡膀翎七个,搭于
柳枝之上”。清光绪三十四年撰记《呼兰地方旗籍礼俗•
祭礼门》亦载
黑龙江呼兰地方满族“夜晚祭星,在正房东烟筒前,避灯,用穿白衣人跪地祝祷,毕,用左手持刀宰猪。”吉林省
乌拉地方伊尔根觉罗氏祭星”其猪,重不过五十觔即妥……,勿论猪大小不准一人拿,必令二人抬之,送至正房西,头向东北净地放”,并设长桌请出木祖(
祖先神像)同祭,祭时太平猪领牲用水,愿猪领牲用酒,及荞面饼七垛,每垛七个……按七星法摆之,每个酒盅内满斟白酒,秫秸筷子七双,分插面饼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