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自身来说,我现在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没日没夜地去干了,所以
出版第三卷的工作速度就比较慢,一直在推后。刚开始从1978年到1980年,我主要是搞恢复复制工作,在这期间
创作了大概有几幅年画,像《男女都一样》、《娃娃少而康》等适应当时的计划生育这个国策的新题材年画,到现在很多人还是很喜欢,是比较成功的作品。后来像
戏剧故事类的《
西游记》,我补进去了好几样。《
西游记》本来有十幅,可有三幅已经失传了,后来我又
创作了三幅补进去了。《
白蛇传》也添进去了四幅,加上原来的四幅,一共有八幅。本来我还想再
创作两幅,但现在也一直耽搁着没有做。从
去年开始我又
创作了《炎鞭百草》,因为
宝鸡是
炎帝的故乡,我就想
创作一些这种题材的作品。还有我想做一些
佛教的
观音菩萨等之类的作品,这两年我还复制了一幅《关圣帝君》。这些关于文武
财神的年画,南方很多人还是很感兴趣的。所以新品种的
创作,还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做一些传统性的东西,受欢迎的程度比较高。关于现代题材的,我谋划着想做一幅关于香港回归的年画,因为香港回归十
周年了,这个我感觉很有意义,可以作为历史性的东西保存下来。所以年画要发展就得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
创新。我们
凤翔年画的
创新在全国的年画里边,从
解放后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有一个很大的断层,
创作人员
创作的新东西很少。我父亲当时在文革当中
创作了一部分很简单的年画,适应当时的老百姓生活,这种
创新在文革当中基本上没有停下来。但是从文革以后,我们主要搞了一些恢复工作,在
创新方面只是尝试性的做了一些,但不是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