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女子在相当程度上还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又因地区不一而着装各异。滇南红河一带的女子戴饰以大小银泡的鸡冠帽,
衣领、
衣襟、
下摆也缀满银泡。屏边女子缠挑花大
头巾,绕以缀有海贝的饰带,耳饰大
耳环,佩戴料珠项饰,
衣领牵滚
条纹,其服饰更为接近晋代的古老样式。曲靖一带彝族妇女服饰讲究“
凤冠”、“
霞披”、“虎裤”、“龙裙”。所谓“
凤冠”,用布壳制成头套,镶绣金
红色花案,裹边,迎面嵌有排列对称的银饰,顶部及其后系有红
绒线花球十余朵;“
霞披”如
披风,自肩背及腰,
青蓝色,绣饰各色金边图案,富丽堂皇;“虎裤”为
青蓝灰底、红黑
滚边的宽腰
长裤,膝以下镶各色
花边;“龙裙”为蓝青底,饰以红、黑、黄、白花案,以
金线绣上
龙凤花草图案,裙围有红
丝线摆坠吊顶;脚穿
龙舟状
绣花“板尘鞋”。楚雄女子穿无领、矮领或领不封口的
上衣,
长裤;
衣襟、
领口、
衣袖、
下摆、
裤脚、
围腰及
飘带均有
绣花;足穿
绣花布鞋。佩戴银项链、
手镯、
耳环,也有以小银泡、银币为饰的。少女多有戴帽习惯。南涧彝族女子头饰独特,在后脑
包头上高高崛起3枝
鲜花,称“遮包花”。遮包花用红、绿等色
丝绸做成,鲜艳夺目,配在缠好的
包头上。每副遮包花在一字摆开的横枝上伸出3枝,每枝的顶端又有3朵盛开的
鲜花,以中间的一枝较高,
花朵较大。女子婚前,
包头上常顶一块天蓝色方巾,而在结婚或定婚后,除了天蓝色方巾以外,还要在后脑加一幅艳丽的遮包花。因此在该地彝族习俗中,送给女家的聘礼一定要有一幅漂亮的遮包花。女方得了遮包花以后,无论是参加“打歌”还是参加“朝山”等活动,总要将它佩戴在自己脑后,以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