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总有向更精更高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在三国时期,人们为求丝
织物的新巧,将
木质的
绫机逐步发展到50-60综,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产量却严重降低。魏国著名的机械学家
马钧将
绫机统一简化为12综,从而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较之
绫机,四综的鲁锦
织机实在再简易不过。
织机结构的简单使得它更易于操作,既便于
织造技术的推广也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正符合了鲁锦作为广大民众生活用品的定位,也是鲁锦
织机经历了数百年仍然没有发展到更多综的原因。鲁西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并非没有改进
织机的聪明才智,而是这种四综的
织机,足以满足他们的生产需要。商品价值取决于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广大民众根本消费不起过于精美的
织物。鲁锦的
织机从两综发展到四综,或是仅停留在两综的水平,其产品的产量和价值正适合了当地民众的生活需要,因此
织机的结构也就此稳定下来。
织造工具的简易还直接决定了
织物组织的简单,因为每一匹综控制一组
经线,一幅鲁锦的
经线最多只能有四种运行规律,也就难以织出繁复的花纹来,而只能是简洁单一的
方格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