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服饰艺术是花瑶
人文生态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花瑶人弃穿传统服饰直接影响到
挑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挑花艺术的主要载体就是花瑶人的传统服饰,其中主要用
挑花对
筒裙进行装饰,也是花瑶女性展示自己
挑花技艺的主要方式。在花瑶婚俗活动和民族盛大节日中都有重要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展示活动,特别是服饰的展示,她们不需要T台,而是在山间田野中自然地展现自己的服饰。尤其是
挑花筒裙上的
挑花,图案是否精美,是否有
创意,这都是展示的主题。但凡花瑶人的
挑花图案题材主要来自本民族精神的物质的生活环境。也可以说
挑花装扮的不仅是花瑶人的服装,还点缀了花瑶人的
人文环境。反过来说,花瑶的
人文环境又滋养着
挑花服饰艺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共生的。如果
挑花艺术的主要载体被人们拋弃,拋弃的不仅仅是一种服饰,而是抛弃民族历史、民族的灿烂文化,那将是对花瑶民族的
人文生态环境的致命性破坏,研究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将无从谈起。正因为花瑶年轻的一代人有意无意中放弃穿戴自己的民族服装,就不可能有原生态的
挑花环境的存在,也不可能有人进行
挑花活动,更不可能有人用
挑花去记录花瑶人的社会生活,反映花瑶人的生活,花瑶
挑花的内涵将完全改变,花瑶人放弃自己的民族文化,放弃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那么原生态
挑花艺术定将因后继无人而消失。花瑶民族生活习俗的改变直接影响
挑花艺术的创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花瑶
挑花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工艺上,更重要的是它的绝大部分题材反映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花瑶人们的生活,反映花瑶民族生活的精神面貌,也记录着花瑶民族的历史,是一种原生态的民族艺术。原来的
挑花是特意用来装饰花瑶女性服饰的,而在其制作过程中,真实反映着花瑶人的现实生活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愿望。花瑶的婚俗对
挑花有着直接影响,姑娘们出嫁前必须准备很多
挑花嫁妆来压箱,否则被视为不贤德,称为“圞
手板”(没有手指头,意指笨手笨脚)而嫁不出去。因此民俗民风的改变就会引起
挑花题材、工艺的变味而失去其艺术价值。从流传下来的众多优秀
挑花作品中可以看出花瑶民族的历史风貌和花瑶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追求,因此,花瑶民族的文化生态环境是
挑花艺术的肥沃土壤,没有了花瑶的民风民俗等文化生活这块原生态艺术土壤,那么,
挑花艺术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人文综合生态环境与
挑花艺术的保护息息相关。营造良好的
人文生态环境,有利于合理的综合开发,从而促进对
挑花艺术的开发和保护。对待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常说:合理的开发就是有效的保护。只有合理的开发,花瑶
挑花艺术的
人文环境才能够得到持续发展,花瑶
挑花艺术的保护与开发与其他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一样,无非是
挑花艺术品和旅游的开发,通过合理开发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一方面让村民更加安心地扎根本民族的文化的保护工作,一方面可以为加大
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提供经济条件。因此保持良好的原生态的
人文环境建设是花瑶
挑花艺术综合开发和保护的必要条件,也才能有保护促开发、开发助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