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的科学研究主要坚持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一,参与观察。强调研究者对被研究生活的主动参与性,要求在参与生活中观察生活;二,主位观点。要求研究者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不能站在研究者的立场上主观地解释被研究者,应该了解被研究者是怎么解释世界的;三,整体主义。不主张对群体生活的某一方面进行单独研究,只有对当地社会生活进行整体研究之后,才能看到其中某一方面的真正意义。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
人类学更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论上的广阔视野,即将对某一领域,如民族、村庄、乡土的研究纳入世界的大范围,在“比较”中显示出研究的意义。这一切对于民艺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就始终秉承着田野调查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基础,坚持一切理论均来自于田野的原则。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民间艺术与民间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坚定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价值以及对研究取向的选择。在积累了大量田野调查素材的基础上,1997年我们将多年的研究成果与思考
提炼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与调查表》。这份表格的制订贯穿着我们对民间艺术的基本观点: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与
艺术家纯精神指向的艺术创作不同,它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有时是民间艺人的谋生手段,有时是民众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自娱自乐的文化方式。它不是个人性的艺术创作,而是超越时代的民众集体智慧的体现。它虽然素朴而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精神,
寄寓着
中华民族追求
吉祥、乐观坚强、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念。如果说民间艺术是花,是果,那么传统的民间生活方式就是它的根基与土壤。传统民间艺术、民间生活方式,在以工业化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虽濒临灭绝,但其中蕴含的深厚的精神理念、
人文价值,对现代乃至
未来人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因此,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更应扩展到对传统民间生活方式的保护,否则,民间艺术将成为无土之木、无源之水,也无法实现对之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