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生孔仲尼”,在
麒麟送子的
神话传说还未出现在
中国民间生育
祭坛之前,莱国仍然是古莱夷聚族而居,为
齐国的心腹大患。自姜太公始,齐曾先后一百多次欲灭莱,皆未获成功。迨至齐灵公时,采用“以夷人克夷”的策略,起用从宋国投奔至
齐国逃难的殷商子姓后裔——晏弱为
将军,于公元前567年,吞并了莱国,齐灵公赏赐其“莱县三百,莱仆三百五十家,造铁徒四千。”后来高密(当时称夷维)成为晏弱后裔晏婴的食邑。晏弱卒于公元前556年,晏婴谨依
周礼古制举哀事丧。其时
晋平公会盟众诸侯国于济水,伐齐“共讨不庭”。晋将韩起率军攻至晏婴食邑维夷(即今高密)时,晏婴在烽火中依然倚祠庐节守父孝,祠庐内供奉先慈神主,备以随时
祭祀。其孝义深深感动晋军,他们饮马潍水西岸后便撤军。可见供奉神主
祭祀祖先的仪式,早已经由王室渐衍生浓缩至其
子孙封邑的高密民间。晏婴出使
鲁国时,曾经就礼的遵循与执行事宜与
孔子促膝相谈,成为
孔子教育弟子学礼的
典型教材。但
后世战争的死神,并没有因为晏子遗风泽润高密多年而绝迹。高密境内出土的
战国青铜兵戈,曾经在这个交通大邑中驰骋挥舞。高密在多次重建恢复后,人丁繁衍,经济日渐繁荣,渐具城市维形。虽然遭受过
楚汉战争的蹂躏,高密还是先后成为汉代册封王国国都、侯国都城达三百多年。兴隆昌盛的
手工业因其直接满足城市生活需求的特殊功能而日趋专业化,一批批手操汉画砖绝活的
匠人,用历史烟尘亦无法遮蒙的
传世珍品雕刻着高密早期的城市文明。此时高密文化已经从东夷部族文化的母体中彻底断脐,渐渐汇融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文化圈中,扑灰年画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渐渐凝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