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住土炕,窗户正临土炕正面墙之上端,过年时装饰有窗画,窗之两旁则有竖条之窗旁画,多为寓意四季平安之
花瓶图案,而左右两面墙之空间上,多贴
横幅之画张,大者有整张纸
印制的贡笺,小者有三开纸或四开纸的横披画。内容多为
吉祥形象的图画或
戏曲传说故事。
吉祥图画如庄家勤忙、男女等反映耕作丰收,
寄寓了丰衣足食的心愿,各式各样胖胖娃
表现了对人丁兴旺、后代繁衍的理想。
戏曲故事则以
单幅表现其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和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如《
青云下书》《刘无双赠珠》等),而更多的是以多幅图构成的连环画,情节丰富,场景热闹,有的数张为一套,可以把整部书、整出戏的主要情节形象而连续地展示出来(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老人往往以这些图画向下一辈“说古”,
青年人从中得到审美的享受和道德思想的熏陶。那时没有现在的电视等传媒娱乐条件,除了庙会戏台的演出外,炕头的年画成为其重要的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