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价值主要是指艺术品所代表的相对区域、相对稳定的艺术
风格,强烈突出的反映出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和艺术性。在满族统治
中国的两百多年过程中,
皇权的推动极大促进了满族人民的各项文化事业发展,锦州满族
刺绣的形成就是在
清朝建立大约百年之后才初步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
风格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保留有女真人
补绣稚拙、淳朴的
技艺。
补绣也叫“
钉线”,是与唐代的“
堆绫”、“贴绢”工艺的结合与发展。它是用家织布和棉、麻、丝为材料,用浮雕、
编织、
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
技艺结合的装饰艺术。直到现在我们的很多衣服修补也沿用着这一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其二善于学习其他地域
刺绣的
技艺和
风格。如吸取了中原地区
鲁绣的抽、勒、锁、雕等
技艺和
江南地区苏绣的精、细、雅、洁
风格等。所以在锦州的
刺绣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共同的优秀
技艺的延续和发展。锦州满族民间
刺绣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一副副精美的图案背后都隐藏着满族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朴素意愿。同时,“我们还可以感受到其背后所包含的质朴生活、思想观念、艺术素养、
情感倾向、审美理想,在艺术创作中自发的思想游离,却形成的相对稳定性和显著的个性特征,这些又符合于满族人民正常的生活需要和审美习惯,进而服务于当时群体的生产实践和共同审美意识”。从锦州
刺绣的构思、图案、技法看,体现了他们的感情气质、心里素质和民族精神,是研究锦州地区民众的信仰观、人生观、审美观的最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