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与“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的
农历春节辞旧迎新、追求平安
吉祥、祈盼和谐幸福联系在一起的,贴年画是过
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间,过
春节俗称“过年”,故名“年画”。据考证,年画作为民间画种,约始于五代北宋,明清时期是
木版年画的
鼎盛期,无论是
表现题材还是印刷
技艺都趋于成熟。
山东潍坊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各自以鲜明的地区艺术特色和
风格为人称道。其中杨家埠
木版年画流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它的数百年传承,以
图像的形式丰富了区域的文化积淀,在以今天
山东潍坊寒亭为中心的相当广阔的区域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影响,对于区域文化性格的塑造、文化精神的涵养和传统手工
技艺的传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儿童、少年时期生活在昌潍平原,过
春节时母亲贴年画及不少年画上的图景,今天仍印在记忆中。现在,随着杨家埠
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种影响今天仍在继续。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趋向在变化,杨家埠
木版年画的呈现形态,也在渐变中与时代一起前进。这种渐变,不是人为地改变其按照自身发展规律自然演变进程的改变,而是传承人按照自己对传统和时代要求深刻把握的一种融合
创造,这也体现着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传承特点。正因此,我们看到杨家埠
木版年画继承发展的希望。不可否认,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流行文化的繁荣大大挤压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在很多地方,年画已经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文化
碎片,成为人们尘封的文化记忆。而在杨家埠,因为很多人的执著,使得
木版年画这支民间艺术奇葩没有凋落,并且因为他们所做的大量工作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一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杨家埠
木版年画研究丛书的出版,就是他们工作的一个成果。丛书不仅对于年画本身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年画知识的普及和欣赏也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