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后,随着人们生活
需求量的不断增大,
蓝靛制作工艺流程开始形成规模(现代具有规模性质的
蓝靛制作工艺流程与原始的
蓝靛制作工艺流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制靛只需一个大靛池即可,制靛量小;而后者则需要具备
石灰池、大靛池、转角过滤池和地园靛青池的池子方可制靛,并且制出的
靛泥量大),其主要工艺程序是:其一,先将采好的
蓝靛枝叶(约三百斤左右)挑到大靛池里,再往大靛池里放入足量的水,其后用一根长约两米余的专用靛耙在大靛池里来回
搅拌。
每日如此
搅拌2—3次,使
枝叶充分地在靛池里得到快速性及良好性腐化,并将其浸泡的
枝叶泡5—6天为宜。其二,随后的一个环节为
祭祀求福仪式环节:先把一只未开叫的
公鸡杀死,让鸡的血液滴入大靛池中并绕数圈后念:“福也,福也,四个打話郎,越打越满塘。”念完后把
鸡毛贴在大靛池门边。其仪式表达的是:企盼一年一度的
蓝靛染料制作过程顺顺利利,预祝丰收。其三,待浸泡的
枝叶腐化后,用竹扫帚把大靛池里上层未腐化的叶渣清除掉。其四,在
石灰池里放入适量的
石灰(每一百斤
蓝靛叶约加
石灰八至十斤为宜,
石灰以天然无杂色的大青石烧制而成的
石灰或以
木材烧制而成的灰为极品)与适量的水搅和后放入大靛池中,当地生产的
靛泥主要是用
蓝靛根、茎、叶加上
石灰浸泡而成。其五,打靛花必须赶在日出前或日落后(经验丰富的农民们在打靛花时都以看靛水颜色为标准:水色若为
桃花色说明
石灰配比已适度,这一池靛一定是极好的上等染料靛;也可以用舌头尝试靛液的咸淡度来确定
石灰配比的增减),2—3人用专制靛耙在大靛池岸边使劲地往靛池里
搅拌30—60分钟,直至池里绽起漂亮的靛花。其六,随后再经下层水孔把大靛池中沉淀部分的靛液放入到转角过滤池里(过滤池上架的“竹网筛”,起到过滤靛渣的作用)过滤后,流存到地园靛青池中。其七,经过约12个小时的沉淀,待汁水分离后,把地园靛青池里的上层清水放掉,只留稠糊状的
靛泥,3—4天后,稠糊状的
靛泥就是制成品的
蓝靛染料。其八,把成品的
蓝靛染料从地园靛青池里舀出来,密封在
陶瓷或
塑料的大缸里,用时取出,不用则继续密封好,可保存3—5年不发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