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造型
色彩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民风民俗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色”。早期杨家埠门画的颜料种类有黑、红、黄、绿和金,后来才有品紫和
雪青(玫瑰精)等颜色。据杨家埠艺人介绍,过去年画使用的颜料是
矿物颜料和
植物颜料两种主要类型,当地艺人自制的颜料有四种,即黑、红、黄、绿。黑(又称烟子)是用锅底灰研成粉末,兑水熬成苏墨,按照比例调和胶而成。大红(又称苏红)使用
苏木屑加水煮,并加入适量矾和碱制作而成;
黄色也叫
槐米黄(又称
槐花黄),是用
槐米加入矾和碱煮制而成。
绿色(又称槐榔档绿)是使用当地国槐的
果实,通过特殊技法煮制而成。
苏木、国槐是农作物中提取的原料。后来,又加进品紫、
雪青(玫瑰精)两种化工颜料,黄与大红配成的
金黄和金。
金色是用云母磨细,并用
黄色煮或蒸制而成。这些颜料的取材是从自然中来,在实践中总结出调制的比例,并通过
固色形成独特画材,具有
色彩鲜艳、浓郁、不脱色、无污染等特点。在四种颜色中,
红色是最为崇尚的
色彩,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独特的
色彩信仰,表达了年节热情红火的气氛,具有禳福辟邪的作用。尤其在门神画中,
红色面积最大,是年节气氛最为突出的
色彩。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寓意着繁荣。槐榔档绿是从
槐树的
果实中提取的颜色,类似色谱的中绿,象征生命不息。
黄色代表了
吉祥的内涵,过去讲“黄道吉日,紫气东来”,可见
黄色和
紫色的
吉祥内涵。杨家埠年画
色彩版面一般为5-7版,可分为单色和彩色套印年画,年画造型具有概括性的特点,使用原色,极少调和,
手绘开脸的情况较为少见。一种颜色一块版,一幅年画通常要有4-5种颜色。杨家埠
木版年画
色彩包括主色和补色两个部分。主色是指黑、黄、红、蓝、紫等常用的
色彩,补色是指
金黄、粉脸等附加的颜色,在最后使用。套印是指使用线版和色版局部逐一进行印刷的过程,其印刷程序为先印线版,再印色版,然后逐次印刷各个色版。杨家埠年画
色彩套印顺序为黑、黄、绿(蓝)、紫,最后为大红。由浅及深,先印小色块的色版,再印大色块,目的是防止画面因为印刷面积过大而出现塌版的情况,最后进行烘货点胭。杨家埠年画中形成了
红绿、白黑、黄紫的
色彩对比关系,从
技艺上讲是
色彩造型的需要,从
色彩观念上讲是
阴阳色彩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