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
蜡染歌》(古歌),代代传唱叙述着
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个聪明
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均一
色彩,总希望能在
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
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
鲜花久久发愣,办法没想出来却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位衣着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
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
蜜蜂爬满了她的
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一看,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可是低头再看:花丛中的
蜜蜂真的
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
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
蜂蜡,很不好看。她只好把
衣裙拿到存放着
靛蓝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
衣裙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之后,又拿到
沸水中去漂清
浮色。当姑娘从
沸水中取出
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
深蓝色的
衣裙上被
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
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
蜂蜡,加热熬化后用
树枝在
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
靛蓝染液中去
染色,最后用
沸水熔掉
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
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
绘图的
技艺。回到家后大家都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
花布。从此,
蜡染技术就在苗族以及与之杂居的布依、
瑶族等兄弟民族之间流传开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