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蜡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产制作的目的和对象,目前的
蜡染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人和农村妇女自绘自用的
蜡染制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民间工艺品;另一类是工厂、作坊面向市场生产的
蜡染产品,这一类产品应属于工艺美术品;第三类是以
艺术家为中心制作的纯观赏型的艺术品,也就是“
蜡染画”。这三大类
蜡染同时并存,互相影响,争奇斗艳。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现象在艺术界是少见的。川黔滇方言的苗族相女以
蜡染为衣被装饰的极为普遍,其中大多数同时以
蜡染、
挑花、刺绣为饰,在每套衣、裙中,三者常固定于衣裙的某个部位,不能擅自挪动位置。传统花纹中的长线,有粗有细,均匀布置,各线之间都加画小圆点。榕江县平永一带的
蜡染,都是
套染彩色,多以“回”字形、“万”字形、
锯齿形、长线条等为全幅的框架。框架的空隙处都绘上
花朵,不留空隙。
近现代创新的花纹,多是描绘物体形态,有各种花、果、蝶、鱼、鸟等。清末到
民国年间,花纹主要是花、鸟、虫、蝶和几何图形,一般作床单、被面、枕巾、帐檐等用。安顺一带的苗族喜欢在
袖口、
襟边、
衣背脚、背扇(即儿童背带)上面装饰
蜡染花纹,以背扇上的
蜡染最为精美。自然纹取材于花、鸟、虫、鱼等自然物,但又不拘泥于自然物的原形原貌。制作者们还喜欢在蓝、白相间的基础上涂上红、黄两色,称为“笔彩”。有的鼓藏幡上的
蜡染分为12个
方块,描绘出12种不同的
几何纹图案,如鱼、蝶、蚕等。筠连一带的
蜡染裙则以花卉图案为主,套上少量的
红色,色调统一而
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