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染黄的
植物有
桅子、
姜黄和
槐花。
桅子一直是染黄的主要原料,分布于
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
广西各地均有。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部分
黄色纺织品经检测就是
桅子染液直接或者加入
媒染剂染成的。
桅子的
果实中含有“藏花酸”这种
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出的
黄色微泛
红光。
姜黄又名黄姜,《
本草纲目》中记载
姜黄可浸水
染色。将新鲜
姜黄根部的皮去掉,清洗干净,捣烂后放入染缸。在染缸里放入清水,水和姜的比例大概是4:3,将染缸盖好,以免杂质落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发酵时间,就可以进行
染色了。或采用煮汁入染,将
姜黄除去皮叶,洗净茎根,捣烂煮沸,保持沸腾煮一段时间,把
织物浸泡入染。
槐花未开时,采之曝干,其浓缩液可染黄,与
蓝靛套染可得
绿色。
红色系列的
染色采用
苏木、
茜草和猪殃殃。在
广西,
茜草主要产于桂林、临桂、全州、龙胜、融安、平南、百色、那坡、龙州和贺县。
苏木主要分布在
广西的陆川、桂平、南宁、大新、凭祥、龙州、田阳、田东和隆林。
茜草根中可提取
红色的
茜素,必须使用
媒染剂才可以生成不溶性色淀而固着于
纤维上,一般使用
明矾,和
茜素形成鲜亮绊红的色淀,且具有良好的耐洗性。猪殃殃也属于茜子煮水可染
黑色。《南方草木状》云“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这就是《桂平县志》说的乌饭木,“清明捣叶汁、渍糯米炊饭、名乌米饭”。将嫩枫叶炒过,加入适量的
碱水,可用作
黑色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