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雕版套印到
木版年画的演进,是以“
纸马”为桥梁的。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有“
纸马铺”“印施
佛像”的记载。所谓
纸马,赵兴《陔馀丛考》谓“
后世刻版,以
五色纸印神
佛像出售,焚之神前者,名曰
纸马。”在杨家埠年画中,天地全神又称“全神
纸马”。在全神
纸马中有彩色套印的,也有印于黄裱纸上的,这可能就是唐代施印神
佛像演进为
纸马(现黄裱纸印的天地全神),进而发展为民间
木版年画(彩色套印的天地全神)的踪迹吧。民间
木版年画从
宗教木刻画中脱颖而出,为过年的
民俗和礼仪服务,在全国广泛流布,大大促进了各地年画的发展。宋代已经流行,明代遂渐普遍,到了清代达到繁荣昌盛的时期。那时在
四川、
河南、
陕西、
安徽、
山西、
浙江、
江苏、
福建、
山东、
河北、
湖南、
贵州、
江西、
广东、
台湾、
甘肃、
云南、
湖北、
广西十九个省内有近百个年画的中心产地。凡是中心产地,都有周围的村庄配合年画生产。笔者所知,杨柳青周围三十余村、杨家埠周围二十余村,都有大大小小的画店与画铺。如果真要把这些中心产地连同卫星村统计起来,数目定然相当惊人。这些各自独占一方的年画作坊,由于地区不同,风俗各异,在当地文化背景与审美心理制约下,各地年画虽属同类,但是深究底里,
千差万别,
风格各异。杨柳青地处天津卫,与
北京相邻,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京都,禁中御用画家云集,直接影响着杨柳青年画,使其
画风具有绘刻精细、
设色雅致、张幅特大的待点。桃花坞位于明代商业发达、文人荟萃,雕版印刷
书籍已很盛行的
苏州,优越的技术条件,促使它善于描绘印刷大的场面,
色彩多用粉红以及粉绿,鲜明而又清雅。
临汾古为平阳府所在地,是金灭北宋时,将汴梁
雕刻良工掳去以后,在北方建立的一个雕版中心,所以在它那里宋金时代就有《四美人图》、《义勇武安王位》那样的
木版年画精品。
凤翔位于
关中,有着古老的文化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相当发达,它的年
画风格
古朴而有气势。朱仙镇位于
开封西南,水陆交通方便,又加受到北宋雕版中心之一的汴梁(
开封)的影响,因此年画多为古样,以门神、神马为最多,只用水色套印,不加
手绘,具有古老而纯朴的艺术
风格。
福建泉州是古代文化名城,早期刻印历书历画,它的年画多以门画、符箓为主,在红色纸上套印黑线与黄绿两色,简单明快而火红。据传
贵州年画还有“镂印”一种。
四川锦竹年画分为“红货”、“黑货”两种,形式多变,适合各种文化水平层次的人享用。杨家埠年画产生于齐鲁大地,又有
四川古文化(杨家埠杨氏祖居
四川梓潼县)的基础,年画以套印为主,稍加烘染,质朴、明快、简洁,乡士气息浓郁。总之,
中国的民间年画五彩缤纷,有的精细于工笔重彩(杨柳青年画),有的粗犷如简笔泼墨(高密墨屏)。有的拘谨如装饰图案(
山东窗饰),有的潇洒如吴带当风(曲阜、
绵竹门神)。有的如汉代
石刻,
古朴大方(各地年画中“
瑞兽图”),有的如
明朝仕女,娇艳清秀(美人条)。有的如经卷引首,缛丽浩大密不容针(桃花坞年画),有的如秦砖汉瓦,简括就章疏似剪影(
佛山“灯画纸”)。有的如唐代捺印千
佛像(
潮州《三宝佛》),有的如宋人汉臣婴戏图(
童子、娃娃)。有的用墨与水色印于白纸,鲜艳夺目(
中国民间年画的主体),有的用墨与粉色印于色纸,沉着高古(
漳州年画等)……总而言之,
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成就分别在不同地区不同年画艺人那里一一继承下来,传至如今,其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