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历法是用国际上通用的
公历,也就是俗称的“阳历”。阳历是以地球绕
太阳一周为基本
周期。另一种是按
月亮的
盈亏隐现的变化规律制订的“阴历”,通用于中东
伊斯兰教信仰的国家,至今仍在使用。此外,在我国过去行使了数千年之久的历法,是“夏历”,俗称“
农历”。它是一种阴阳合历。传说它是我国远古时的夏代流传下来的,直到辛亥革命前,历代朝廷皆以
农历计年。西周时期人们曾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出
冬至、夏至、春分、
秋分四季节气。为使农事生产有个依据,古人又细致地观察了气候和生物的变化,渐渐将一年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和气候一一作了记录。这些在《
礼记•
月令》中都有记载。到了西汉,刘安《淮南子》中已记有
二十四节气,它的顺序和今天完全一致。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
太阳公转的位置划分的,所以它在阳历上日期是差不多的,但在
农历上就不同了。我国幅员广大,气温相差也大,由于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已使用二千年了,各地都有一套根据自己地区的气候特点,运用
二十四节气耕种锄耘的劳动生产经验,所以“历画”里的节气是固定的,但全国各地的农事操作时日并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