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朱仙镇门神中的另一创新是出现了
戏曲题材。清代以后各地的门神画尽管有不少发展的
创造,绘制了一些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如关岳二将、赵云、马超、徐延昭和杨波等,但把
戏曲故事当作门神画恐怕还只有
开封门神(应称作门画)。据笔者目力所及,
开封朱仙镇门神画中的
戏曲有《长坂坡》《双锁山》《寿州城》《锤换带》《苟家滩》和《双官诰》,其中前五种都是武戏,是通过历史上金戈铁马故事来歌颂英雄人物的,生动地
刻画了单骑救幼主的赵云、一条
盘龙棍闯荡天下的
赵匡胤、自择婚姻并勇杀四门的刘金定的英姿。只有《双官诰》是文戏,
表现矢志守节的三娘王春娥在得知
丈夫死在外乡的消息后,在老仆薛保的帮助下仍含辛茹苦哺养幼子薛倚哥成名的故事,是流行于民间
戏曲以唱工见长的正剧。门神画《长坂坡》两幅
构图是对称的,都是
表现赵云大战曹将张郃,怀中的阿斗化出龙形。《锤换带》
表现五代末北汉王刘崇手下大将杨衮与
赵匡胤交战,用锤将赵打下马来,但赵的头上陡显一条
飞龙,因而杨衮归顺投降,赵封杨为王爵,并解下
紫金带赐予杨衮以为凭证。
赵匡胤出生于
河南洛阳,后来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
河南人对他的故事非常熟悉,《锤换带》也是
河南地方戏中的传统剧目。门神画中
赵匡胤和杨衮两人相对亮相,明显地借鉴了
戏曲舞台的扮相和功架。《双锁山》和《寿州城》都是
表现宋初女将刘金定的故事,宋将高君保随
赵匡胤出征
南唐,路经双锁山,见寨主刘金定挂牌写明要招高为夫婿,因而引起一番争战,最后的结局是二人缔结百年之好,刘亦归顺
宋朝。后来
赵匡胤被围困在寿州城,刘金定匹马单枪救驾解围,力杀四门。《双锁山》描绘刘、高二人对打,在对枪亮相中流露出刘对高的爱慕。《寿州城》则画出刘金定闯杀四门,
表现出巾帼英雄的英姿。两种门神画每套两幅中的人物一样,只是
构图作对称处理,符合门神画的要求。但《双官诰》与前几幅门画相比就颇为不同,在两幅中
表现了不同情节,一幅画三娘机房训子,薛保在一旁站立呵护;另一幅是薛倚哥得中状元荣归
乡里,其夫亦从外乡立功回来(死于外地的消息是谎传),三娘苦尽甜来,受到两份皇家封赠官诰的荣耀。两幅不同的画面蕴含了前后时间的流动,宣扬了王春娥的品德,贴在屋门上有着重要的宣传感化作用。这些
戏曲题材的“门神画”实际已完全突破门神辟邪祈福的框架,而发展成以装饰为主的“房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