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
中华民族最具神秘色彩的
图腾符号,自古以来就被各族人民视为神灵,对其顶礼膜拜。
侗族古歌《
祖宗入村》中说“我们是越王的
子孙”,因此
侗族人作为
越人之后,承袭了对龙
图腾的崇拜,龙的形象在
侗族地区很普遍,
侗族的村寨和“款”组织的旗帜上,多绣有“
飞龙穿云”的图案。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
图腾,是只存在于
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
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
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可见龙是以蛇为原型的,可以看作是蛇神化的结果,虽为两种形象,但在从江
侗族人的心目中常常龙、蛇相随相伴,视为同类,所以
侗族的先民们从
渔猎时代起就对蛇充满了敬畏,认为蛇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爬行动物,而是既可降灾于人,又可造福于人的神物。古越族盛行纹身之俗:“古代越族以纹身像龙著称,其心灵生活亦受
龙蛇这一信念所支配”。这是由于古越先民在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靠
渔猎生活,生活的地区大多依山傍水,农耕多在山里,水稻田也多在山谷中。砍柴、开荒、耕作、植树、伐木、
狩猎等日常活动都在山上,他们发现蛇虫
猛兽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为此他们在生产中
长年以物饰身、涂抹蛇图得以“避
龙蛇之害”,纹身使他们最终认为找到“取胜”
龙蛇之方,自此“纹身,
刻画其体肤之上。源于生产技能的纹身而后发展成为了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