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男式服饰流行在榕江县平永、塔石、八开,雷山县达地及三都县都江一带。穿这种款式的男子,头用青布包缠,外层用镶有两排银锥的
银带箍在布帕外,系结于脑后,如自由
女神头饰般造型,并垂
飘带于背后直过臀部以下。
上衣为无领对襟宽松式,两袖宽大平直,与
衣身成90度角,
下摆与
飘带裙缝合,形成
衣裙连体的古代
深衣形式。
衣袖、
衣身前后两大块裁而不缝,仅以边缘线带束之。直襟无
纽扣。除两
袖口用土蓝布贴饰外,通体
绣花,亦有通体
织锦的。
绣花苕为精品。花纹结构为
衣背正中有一斜置
正方形图框,框内中央或为一
太阳纹或一
圆形圈
龙纹,
四角为执叶纹或
蝴蝶纹,框外
四角为
凤头龙身图或异形龙图,两栖则多为圈龙图,亦有各种
飞鸟或异形
动物图案。总之,这种款式服饰图寒丰富,原始
古朴,
色彩以绿缎为底,
橘红、黑、浅黄和
白色花饰为塞调,是苗装中的精品。该式服饰一般在祭祖大典——鼓社节上作为仪仗队的芦笙手穿着用服。年节或其他庆典亦有穿着。在该式中最为独特的是“鼓藏头”
衣身为轻薄的麻织
布料做成,为
圆领右衽长袍,两袖细长。衣脚用
赭色绸镶饰。
衣背中央为一巨头双身龙,形象接近清代
蟒袍图案。当地百姓讲那是双身龙。双身龙下为两只向左右展翅飞的鸟,下层为两个形态各异的聚头中间的细身展羽龙,据说是
飞龙。再下层为两只头向左右,尾居中间的细身展羽龙,最下一层为
双鸟双马图。
衣袖亦为形象相似的
飞龙图装饰。正面胸部为双身巨头龙,只是双身龙下其他
纹样较
衣背少。
纹样色彩以
浅红、黄和
白色为主,间有
蓝色配色。看到衣服背面
图纹的
构图,自然让人想起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
帛画神图,出奇的相似,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其中难道会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