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族
纹饰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
中国龙形象的沉淀,还可以由此追溯苗族文化与古
中原文化的某种渊源。古代
史书描绘的龙形象和考古发掘出来的
中国古代龙形象,我们均可以在苗族龙
纹饰中找到其端倪。如古代提到的委蛇、两头蛇、多头蛇以及人面
蛇身的
女娲、
伏羲形象,在苗族
纹饰中都可以找到。《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赤水之东,有苍梧这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纹贝、离俞、鸥久、鹰、贾、委维、熊、罴、象、虎、豹、狼、视肉。”有专家认为,“委维”“延维”皆“委蛇”,即是长有两个头的蛇神。古人所画的委蛇形象通常是躯体呈蛇形,至颈部处开始分叉成两个人头,亦有两端为人首中间为
蛇身的形象。
四川新津宝子山出土的石棺
伏羲、
女娲像为
人首蛇身,呈交尾状;
长沙马王堆的
帛画伏羲、女蜗像
人首蛇身呈交尾状。苗族中有的人认为
双头蛇、委蛇实际上是双蛇交合的一种现象。苗族
纹饰中不乏其例。在
中国古代存在看到
双头蛇或交尾蛇为不洁的信仰心理。《论衡•福虚篇》记载说,
楚国相孙叔敖小时候看见一条两头蛇,他把蛇杀死并埋葬后回到家里对母亲哭。母亲问他哭的缘由,他说见到了两头蛇可能会死,所以才哭。母亲知道他把蛇杀死并埋葬后宽慰说:“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极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后来孙叔敖不仅没有死,反而成了
楚国的
宰相。这则故事正好反映了当时信仰的矛盾心理。有意思的是,这种信仰心理直到当代还存在于苗族人民心中。笔者小时候就接受过家乡见到交尾蛇必须先进茅厕后进家或必持碗要饭过三家以图消灾的习俗教育;同时又接受了两头蛇是龙显身,抓到可大富大贵的教育。或许是因为后者,苗族才把
双头龙绣饰在衣服上作为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