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渐行渐远的今天,很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脱离了原有的功能定位而仅仅成为艺术的一部分。因此,NGO常采取的一种保护思路是从“物”的角度切入,即资助音像
书籍的出版以及相关博物馆的建立。这是纯公益的、非
市场化的路径,也是物化定格的保护方式。另外一种思路则主要从“人”的角度切入。即:希望掌握传统技术者通过附带文化价值的商品致富,再带动鲜活的非物质文化的再生产,从而达到一石
双鸟的效果。这是
市场化色彩较浓的路径。为了真正达到保护、传播、发扬光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有必要借助
市场化手段和非
市场化的手段把它变成一种可持续的资源。这也是最近出现的NGO和
市场化相结合的社会企业模式。也许,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将来能做的事情会更多。